查看原文
其他

佛不回答的14个问题(附音频)



佛不回答的14个问题




       佛在世时,有一位比丘喜好思维14难的问题,他每天反复思考着这些问题,都无法找出答案,这令他寝室难安,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带着自己的衣钵来到佛陀的住处,请佛陀解答他这14个问题,如果他明白了就继续留在僧团,如果不能为他解答,他就另寻他师。


     佛陀看着这个比丘,感慨地说:“你真愚蠢啊!我一生说法度众,帮助所有众生解脱老病死的烦恼,此老病死的问题才是当务之急,至于你问的14难,只是无意义的辩论而已,对于实际的解脱烦恼而言,一点帮助也没有,如果解释给你听,既非真实道之理,对修行、解脱又有何助益?


     接着佛陀又举了一个比喻继续说道:“就好像有人被毒箭射中了,亲人急着帮他找医生取出毒箭治疗,但是这个人却说不行,他要先知道医生姓什么?住哪里?父母是谁?今年几岁?还要问清楚身上的箭是出自哪一座山?用什么树木造的?用什么羽毛当箭翊?什么人制作的?射箭的弓是什么材质做的?箭上的毒药出自何地?药名是什么……?”这位中箭受伤的人非要等到问清全部的问题才肯接受治疗。


     这时佛陀停顿了一下,反问比丘:“这个人可不可以等到全部问题问完了,了解了,才拔箭上药啊?”比丘不假思索的回答:“不可以,如果等到那个时候,早就毒发身亡,命丧黄泉了”。



      听到比丘的回答佛陀慈悲的笑了笑,继续说:“你现在的处境就是如此,被邪见的毒箭射中了,不赶快求医治病,非要等到世间是常,无常,有边,无边等14难问题解答了,才愿意拔箭疗伤,如果等到那个时候,早就丧失法身慧命,堕入三途恶道的黑暗深渊了”。


     比丘听了佛陀的开示,心生惭愧,诚心领受佛陀的教导,昼夜依循佛法精进用功,最后证得阿罗汉果。


    在佛经经典中,佛陀对有些问题不予回答,这就是有名的十四无记。根据《俱舍论》卷19记载,此“十四无记”即


1、世间常,

2、世间无常,

3、世间亦常亦无常,

4、世间非常非无常,

5、世间有边,

6、世间无边,

7、世间亦有边亦无边,

8、世间非有边非无边,

9、如来死后有,

10、如来死后无,

11、如来死后亦有非有,

12、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

13、命身一,

14、命身异。



     十四无记可归纳为四类十六个问题:


     第一类问题:这世界①是永恒的?②还是非永恒的?③是既永恒又非永恒?④还是非永恒又非不永恒?


     第二类问题:这世界①是有限的?②还是无限的?③是既有限又无限?④还是非有限又非无限?


     第三类问题:证得大觉的圣者(或如来)死去以后①是存在?②还是不存在?③是既存在又不存在?④还是非存亦非不存在?


     第四类问题:心灵与肉体①是一?②是异?③是既一又异?④还是非一非异?


     我们可以看出,这四类问题是相当重要的哲学问题。古往今来,东方和西方的哲学家和宗教家,朝夕研究,极欲解决,但均无明确之结果。由于其宗教意义巨大,当时很多的学者和宗教领袖都想和佛陀探讨这些问题,以期获得圆满的回答,可是佛陀一概坚决拒绝回答这些问题。



     《大智度论·卷二》如此评述这个问题:

   “若佛一切智人,此时十四难何以不答”?答曰:


①这事无实故不答。诸法有常无此理,诸法断亦无此理,以是故佛不答。譬如人问购牛角得几升乳?是为非问,不应答。


②复次世界无穷如车轮,无初无后。


③复次答此,无利有失堕恶邪见。佛知十四难常覆四谛诸法实相,如渡处有恶虫,不应将人渡,安隐无患处可示人令渡。


④复次有人言,是事非一切智人不能解,以人不能知,故佛不答。


⑤复次若人无言有,有言无,是名非一切智人,譬如日不作高下,亦不作平地等一而照。佛亦如是,非令有作无,非令无作有,常说实智慧光照诸法如一道。人问佛言,一人德十二因缘佛作耶?他作耶?佛言,我不作十二因缘,余人亦不作,有佛无佛生因缘老死,是法常定住,佛能说是生因缘老死乃至无明因缘诸行。


⑥复次十四难中若答有过罪。若人问,石女黄门儿女短好丑何类?此不应答,以无儿故。


⑦复次此十四难是邪见非真实,佛常以真实,以是故置不答。


⑧复次置不答,是为答。


     翻译大致是,如果佛真是无所不知者,那么这14类问题为什么不予回答呢?其原因是?


     ①所问的问题本身不是事实,所以不答。问题本身在常见和断见中都不存在,因此不予回答。例如有人问你从牛角那里挤出来挤升牛乳,这是“非问”,不应回答。


     ②另外,佛认为世界无穷如车轮,无始无终,都是处于因缘和合而成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一个所谓的“最初”。


     ③还有,如果回答了这类问题,会对人无益,甚至失堕到邪恶之中,所以不给予回答。比如问题本身遮盖或违背真如实相(真如佛性)之理,就象所渡之处有鲨鱼、毒蛇一样,不应该通过这样的地方将人渡到对岸,应该首先在安稳无忧患的地方才表示可将人渡到对岸。譬如月亮是否为古人和“外星人”制造的问题,本身与修行的根本——真如佛性之理无关,相反还可能使人在猎奇的过程中妨碍证悟真如佛性之理。事实已经证明,有的人在对外星人等等猎奇的过程中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他们相信大脑之中的幻觉,从而导致了精神失常(分裂),这些都是应该吸取的教训,所以,回答和讲解这类障碍或违背真如佛性之理的问题极易将人们引入邪路。


     ④再有,如果有的事情非一般人所能理解,接受清楚得了的,对这样的问题不应回答,为什么呢?因为讲解了这样的问题,徒劳无益或者适得其反,比如一个文盲问:请给我讲一讲高等数学好吗?如果给讲了,对对方是徒劳无益的。又比如,有人问修行很好的人:请问您在禅定中都感受到了什么?这是自证的内容,应不答。如果回答了,就想给盲人讲解太阳的光芒一样,对方难以理解,甚至认为在瞎说,欺骗自己。


     ⑤如果有人将无说成有,将有说成无,这不是“一切智人”。一切智人,有就说有,无就说无,佛有不说成无,无也不说成有。佛只是围绕着真如实相(真如佛性)之理进行说明。佛为什么和所谓的“一切智人”的回答不一样呢?譬如太阳,无论高低、平地等一而照。佛也这样,不将有说成无,无说成有,而是常说真如实相(真如佛性)之理的智慧之光同一照耀诸法。如果有人问佛,十二因缘是佛做的吗?佛会说不是佛,也不是其他人做的,而是生因缘老死乃至无明因缘诸行。


     ⑥另外对于回答就会有过错的问题,不应回答。比如有人问:石女黄门(不能生育的人,女称石女,男称黄门)生的孩子长得高吗?好看吗?这样的问题不应回答,只要你回答高低美丑就是错误的,因为他/她根本没生育孩子。


     ⑦另外,问题本身是邪见,而佛所持的是真实正见,所以对问题置而不答。


     ⑧另外,不回答就是对问题的回答,由此而不回答。比如有恶人问:听说你很有修养,不和一般人见识,请说给我听听。如此不答即为答。




莲师荟供日,堪布亲自教你布置佛台丨《慧灯·问道》供佛篇


群星齐贺与慈诚罗珠堪布一起思考世界阅读自己


平安夜|解密“平安”的密码


海涛法师讲法视频:不吃这种动物的肉,福、禄、寿三神,就会跟着你!


莲师心咒:消除一切疾病和障碍,成就一切功德和利益!


皈依三宝,只是领个皈依证而已吗?-慈诚罗珠堪布


达真堪布:接受别人的布施会消耗福报吗?


揭秘:中国顶尖的富豪中的佛教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