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声书连载《西藏生死书》第23课 | 禅坐中的心,思想与情绪

索甲仁波切 通往解脱之路 2023-05-15

| 今日课程 |

《西藏生死书》 第  23  课

| 禅坐中的心 |微妙的平衡

 | 思想与情绪:波浪与海洋 | 


| 上期课程 |

有声书连载《西藏生死书》第22课 | 三种禅坐的方法


边| 听| 边| 读

点击播放器收听



▲ 课程由小知了师兄朗读


| 禅坐中的心 |

禅坐时我们该「抱持」怎么样的心呢?什么都不做,随其自然就行了。一位上师把禅坐形容为「把心悬挂在虚空中,毫无所着」。

 

  有一句名言:「如果心不造作,就是自然喜悦,这就好象水如果不加搅动,本性是透明清澈的。」我常常把禅坐中的心比喻为一罐泥水:人们愈不理会或搅乱它,杂质就愈会沉淀到罐底,水的自然明净本性也就会呈显出来。心的本性也是如此。任其自然,不加改变,它就可以找到喜悦和清明的真性。

 

  因此,千万不要让心有任何的挂碍或负担。当你禅坐时,千万不要刻意去控制它,也不要勉强让心宁静。不要过度严肃或觉得你正在做某种特殊的仪式;甚至不要有你正在禅坐的观念。让你的身体保持自然,也让你的呼吸保持自然。把你想象成虚空,接纳着整个宇宙。

 

  微妙的平衡

  禅坐如同其他艺术,在放松和警觉之间必须维持微妙的平衡。从前有一位比丘名叫亿耳,跟随佛陀的一位最亲密弟子学习禅坐。他无法体会应该抱持什么样的心态,很努力想专注,却感到头痛。因此,他就放松心情,结果睡着了。最后他请求佛陀帮助。佛陀知道他在出家之前是一位出名的音乐家,就问他:「你在家时不是擅长拉琴吗?」

 

  亿耳点头。

  「你如何把琴拉出最好的声音呢?是在弦很紧或很松的时候呢?」

 

  「都不是。必须适度,既不可太紧,也不可太松。」

 

  「那就对了。你的心既不可太紧,也不可太松。」

 

  在西藏伟大的女性上师中,有一位名叫玛姬拉度(MaChikLapDron),她说:「警觉,警觉;不过要放松,放松。这是禅坐时重要的『见』。」维持你的警觉心,但同时要放松,事实上,要放松到连放松的念头都不执著。

 | 思想与情绪:波浪与海洋 | 

人们开始禅坐时,常常说他们的思想很狂乱,变得比从前乱。但我一再向他们保证说,这是一个好征象。这绝不是表示你的思想比从前乱,反而是因为你比从前安静,你终于察觉你的思想一向是多么杂乱。千万不要灰心或放弃。不管有什么念头出现,你所要做的只是保持清醒,即使是在一片混乱中,也要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

 

  古代的禅坐教授法中记载:开始禅坐时,念头总是一个接一个出现,从未停止过,好象是峻峭的高山瀑布。渐渐地,禅坐功夫进步了,思想就像溪流穿过深而狭的峡谷,然后像一条大河缓缓地蜿蜒流向大海,最后,心变得像平静安详的海洋,只是偶然有涟漪或波浪出现。

 

  有时候,人们会认为禅坐时,绝不可以有任何思想和情绪;当思想和情绪出现时,他们变得懊恼不已,认为自己失败了。事实绝非如此,有一句西藏话说:「只要肉不要骨,只要茶不要茶叶,这是过分的要求。」只要你还有心,必然会有思想和情绪。

 

  就好象大海有波浪,或太阳有光线一样,心的光芒就是它的思想和情绪。大海有波浪,却不被波浪所干扰。波浪是大海的本性。波浪将生起,但它们会往哪里去?回到大海。波浪来自何方?大海。同理,思想和情绪是心性的光芒和表现,它们从心中生起,但消溶到哪里去?回到心。不论心中涌现的是什么,千万不要把它看成特别的问题。如果你不强烈反应,如果你能够安忍,它还是会再回归它的本性。

 

  如果你有这种了解,那么心中生起的思想只会加强你的修行。如果你不了解它们的本质是心性的光芒,那么你的思想就会变成混乱的种子。因此请以旷达和慈悲的态度来对待你的思想和情绪,因为你的思想是你的家人,是你的心的家人。在它们的面前,诚如敦珠仁波切经常说的:「要像一个年老的智者,看着小孩子玩耍。」

 

  我们常常怀疑,对于负面的心态或某些扰人的情绪应该怎么处理才好。在禅定的旷达境界中,你可以完全没有偏见地看待你的思想和情绪。当你的态度改变时,心的整个气氛就会改变,甚至连思想和情绪的性质都会改变。当你变得越可亲时,它们也会变得越可爱;如果你不觉得它们有什么问题,它们也不会找你麻烦。

 

  因此,无论生起怎样的思想和情绪,就让它们生起和消退,像大海的波浪一般。不管你发现你在想些什么,就让那个思想生起和消退,不要加以限制。不要紧抓它,喂养它,或纵容它;不要执著,不要让它具体化。不要随着思想跑,也不要迎请它们;要像大海看着自己的波浪,或像天空俯视飘过的云彩一般。

 

  很快的,你会发现,思想就像风,来了又去。秘诀是不要去「想」思想,而是要让它们流过心,不在心中留下任何痕迹。

 

  在凡夫心中,我们看到思想之流连续不断;但事实却非如此。你自己将会发现,每两个思想之间都有间隙。当过去的思想过去了,而未来的思想尚未生起时,你将发现当中有间隙,本觉或「心性」就在其中显露出来。因此,禅修就是要让思想缓慢下来,让间隙越来越明显。

 

  我的上师有一位学生名叫阿帕·潘(ApaPant),他是出色的印度外交家和作家,担任过印度驻不少国家的大使,也曾是印度政府驻西藏拉萨的代表,也曾经出使锡金。他是禅修和瑜伽的修行人,每次见到我的上师,他总是会问「如何禅修」。他遵循东方传统,以学生的身分一次又一次地向上师问一个简单、基本的问题。

 

  阿帕·潘告诉我这个故事。有一天,我们的上师蒋扬钦哲正在锡金首都刚德的皇宫寺前面观赏喇嘛舞,对于丑角的滑稽动作咯咯大笑。阿帕·潘不断烦他,一次又一次地问他如何禅修,这次上师决定对他做个一劳永逸的回答:「看,禅修就像这个;当过去的思想停止了,未来的思想还未生起时,当中不是有个间隙吗?」

 

  「是的。」阿帕·潘说。

  「那就对了,延长它:那就是禅修。」


(注:《西藏生死书》作者为索甲仁波切,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音频朗读者为小知了a师兄)


目录(11-20)

🌻有声书连载《西藏生死书》第11课 | 心灵深处的改变


🌻有声书连载《西藏生死书》第12课 | 死亡的心跳;处理“改变”;战士的精神


🌻有声书连载《西藏生死书》第13课 | 无常的讯息:死亡之中有什么希望?


🌻有声书连载《西藏生死书》第14课 | 心性


🌻有声书连载《西藏生死书》第15课 | 心与心性,天空与云


🌻有声书连载《西藏生死书》第16课 | 四种错误,向内看


🌻有声书连载《西藏生死书》第17课 | 觉悟的诺言


🌻有声书连载《西藏生死书》第18课 | 把心带回家,修心


🌻有声书连载《西藏生死书》第19课 | 禅坐的心要,正念的修习


🌻有声书连载《西藏生死书》第20课 | 自然的大安详


佛法平台“通往解脱之路”欢迎关注!

本平台的宗旨是为接引广大有缘人与佛结缘,为有缘众生打开一扇门,将正知正法带给大家!


佛法是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程,点亮希望!

本平台为茫茫黑夜中的众生点亮一盏灯,为有缘人提供佛法修行,了解佛法的真谛,同时希望大家通过学修佛法从此走上解脱轮回之路!


需要学习的师兄请加微信号:lvdumu2020 进群

本公众号的所有功德全部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愿所有众生早日离苦得乐终究安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