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4-1)



一生必读的巨著: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温馨提示:阅读前,让我们一起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善义太子为众取宝(1)


        很久以前,有一宝盔国王统领五百小国,娶有五百王妃。怎奈妃子虽多,但皆无育有子嗣。情急之中,宝盔国王便多方祈请日、月天神,不过种种手段最终均无济于事。国王内心焦灼万分,痛苦无奈当中日夜揪心:自己百年之后如无太子继位,国必大乱。忧心如焚之际,一日于梦中,一天人托梦给国王道:“如欲求子,当前往王宫外之园林,那里有两位仙人,其中一位遍体金色,你即可向他祈祷,他则会变现为你之太子。”


        国王急速赶往仙人住地,找到仙人后按天人所述至诚祈请一番,仙人终于答应可于死后转生为国王太子,另一仙人也说愿于死后转生为国王太子。国王高兴难抑地说道:“希望如是,但愿如此!”


        金色仙人死后不爽前约,即刻入于国王大王妃胎中,九月怀胎过后,大王妃产下一遍身金色太子,头发呈现蓝色,相貌非常端严。宝盔国王为新生太子行盛大贺诞仪式,并请看相师观察占卜太子命运,看相者仔细端详后为其取名善义。此时另一仙人也于死后入于另一王妃胎中,待其生育后,国王同样为之举行贺诞仪式,并请看相者为其取名恶义。


      善义太子长大后精通十八种学问,一日请求父王能允许他到外面玩耍。得父王开许后,善义则以大威风出宫巡游,众人皆争相前往观瞻。目睹太子风采后,众人均赞叹善义威严实如梵天。而善义则趁出游之机亲眼目睹众多贫穷者、着破衣烂衫者、杀生者、耕地者、渔夫及猎人。善义问其何以从事此等营生?这些人回答道:“我们生活贫穷无着,实在难以维持生计,万般困窘中只得做此低劣活计。”


       太子闻言心中难过不已,对他们之悲惨境遇自然流下伤心泪水。他在心中感叹道:“呜呼!此等众生命运可谓从黑暗到黑暗,永无光明之期,真乃可悲可叹!”


       回宫后,他便请父王作广大布施,蒙国王开许后,便广行布施之举。及至仓库布施至只剩三分之一财物时,仓库保管者便请求宝盔国王停止太子如此布施。国王便以方便法令其关闭库门,如此一来,善义则无法再满足广大众生求乞之愿,他便想依其他诸种方式随意满众生之愿。此后之种种经过,诸如询问众人、想去海中取宝等等,皆与前文所述大布施经历大致相同。


        五百商人与一老年商主,尚有善义太子便一同前去海中探宝。恶义此时则想道:我也要帮兄长前去。宝盔国王则想如若派别人陪同太子,还不如派弟弟帮助哥哥,便同意恶义前往。善义就取了三千两黄金以作盘缠,一千两补贴日用,两千两用于救急。


      出发之时,国王、王妃咸来送行,当其离开本地正欲扬帆出海时,所乘轮船开始依次砍断系船绳缆。此船由七根绳子拴在岸边,每天都有人大声宣告:“大海航行危险异常,种种险难不一而足。自古以来去者众、回者寡,故而所有尚有疑虑之人均可自行离开。如不顾及身家性命、父母家庭敢到海中取宝者,所取宝物定可使本人七代当中财富圆满。”此番话语每天皆宣读一次,并砍断一根缆绳。连续七天后,绳断船启,轮船飞快驶离岸边,前往海中行去。


        到达宝洲后,因善义王子精通探宝术,他就指导众人如何寻觅宝物。众商人随后皆安顿于宝洲,善义则与老商主划小船又驶往别处。


       当他们越过金、银、蓝宝石山下,抵达金沙后,老商主告诉善义道:“我已无力再往前行,恐必死于此处,唯愿你勇往直前,直抵七宝所成之龙宫大殿。如大门紧闭,则可取门上金刚杵用力敲开,那时门内五百天女皆会一一供养你珍宝。其中有一天女会供养你蓝色珍宝,此乃真正如意宝,得到后万勿舍弃,定要将之带回。其他美女所供养之珍宝亦需带回,且需牢记切勿与众人提及此事。我死于这里后,望你莫负我恩,请将我一把朽骨埋于金沙之中。”


        老商主言毕命丧,按其吩咐,太子将他身躯埋于金沙里。然后善义又循其指示,直往前行。终至七宝龙宫后,他用门上金刚杵敲门,五百天女应声而出,其中一天女果然将蓝色珍宝供养于他,善义将之包裹于布中带回。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行愿品》

 


目录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译序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释迦佛修法仪轨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一、功德品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5)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6-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6-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6-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7)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8)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9)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0)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5)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6)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7)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