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僧财,如何谨慎都不为过
——转自《菩提洲》
我的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经常提醒弟子们,要特别谨慎地取舍因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护持戒律。在僧众的对境方面,法王最强调的就是不要诽谤上师和不滥用寺庙的财物。
——《寂静之道》
在一些寺庙的库房门前会挂一副非常著名的对联:“杨岐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其实这副对联的上下联分别对应一个公案。
◎ 六祖慧能禅师
禅宗自六祖慧能禅师之后,一花开五叶。杨岐方会禅师是临济门下杨岐派的创始人。
他非常爱护常住物,以前曾担任监院一职。由于库房光线昏暗,白天在为寺院工作时,他就点庙里的灯;一到晚上诵经参禅就点自己的油灯,生怕自己侵占了常住的利益,错失因果。石霜和尚知道此事后,对杨岐方会禅师说:“你这样还不算清廉,为什么呢?你看,你的灯挂在寺庙的灯下面,寺庙的灯油滴进你的油灯里,你这不是沾了常住的光吗?”杨岐禅师恍然大悟,赶紧把自己的油灯挂到寺庙的油灯的上面,宁可让自己的灯油落到常住的油灯里,也绝不沾常住的便宜。
他这种爱护常住物、公私分明、谨慎取舍因果的品格在佛门中被传为佳话,后人就用“杨岐灯盏”为喻,颂扬杨岐方会禅师对因果取舍的细致入微。
所以,若有机会在寺院做发心义工,涉及三宝物,尤其是僧物时,一定要如是谨慎。
洞山宝寿禅师曾到五祖寺参礼戒公和尚。一天,方丈戒公和尚患了感冒,让侍者到库房找宝寿禅师取一块生姜熬汤治病。宝寿禅师训斥侍者说:“常住公物,哪能私用?要用就拿钱来买。”侍者回去将宝寿禅师的话告诉戒公和尚,戒公和尚就拿钱让侍者去买。这时宝寿禅师才将生姜给侍者。通过这件事,戒公和尚对宝寿禅师更加信任和器重,还举荐他担任洞山的住持。
也许有人认为戒公和尚是方丈,要一块生姜怎么能不给呢?宝寿禅师的确不给。因果不会因不同身份而区分罪业的轻重。《寂静之道·僧财》中有一段开示:“僧众的财物没有谁能私自享用,任何人私自享用了僧团的公共财物,业障都一样。”
通过上述公案可以看出,真正深信因果的人是不会因人情的顾虑而逾越因果的。上师也曾说过:“要给别人东西的话,拿自己的东西给,不要用寺庙的东西给。本来你们是好意,但实际上害了对方,自己也造下堕三恶道的业。”可见,拿僧财送人是件自害害他的事——送的人和接受的人都会积累极重的恶业。
谨慎取舍的智慧和方法全部来自于佛陀的教言和善知识的言传身教。佛是怎么说的?文字落实到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具体去做?这些都是很关键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铭记因果的道理并观察善知识是如何示现的,然后依教奉行。
◆ 法王如意宝在世时,有时说他对自己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还有疑虑,因为小时候父亲早早去世,母亲独自抚养孩子们,生活条件不好,法王刚到洛若寺时在寺庙的厨房烧茶,管家常常拿食物给他吃。法王说因为吃了僧众的东西,他可能无法往生极乐世界,甚至会到三恶趣中感受果报。法王也说那几位管家可能已经在三恶道里,常常让大家为他们念百字明清净业障。法王如意宝是真正的佛,显现上都这么注意,我们就更要小心。
◆ 以前,托嘎如意宝的弟子白玛旺扎堪布在札熙寺讲学时,特别强调修行人要重视取舍因果。他自己的行持就为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堪布一无所有,走到哪里只随身背一筐书。寺庙冬天开法会,僧众烧火煮茶煮粥。一天的法会结束后,有的僧人便把未烧尽的木炭拿回自己的小屋用于取暖。白玛旺扎堪布每次都会拿同等数量的木柴来换取已用而未烧尽的木炭。他说:僧众的食物自不必说,就是僧众共有、已使用过的木炭,拿去自用,是不是要背负果报,也很难说,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 在扎西持林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上师的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冬天为了取暖,有时候会出去捡一些工地上废弃的木片、木块回去当柴烧。上师每年都会为阿妈交一些财物给僧众,作为阿妈捡木头补贴给常住的善款。另外,上师还反复强调,包括自己院子和旁边几个佛堂的电费,全部由自己来出。哪怕是一度电,几毛钱,也不能与僧众的财物混在一起,因为这样也会造成极大的果报。可见上师在因果取舍的问题上是非常谨慎的,绝不沾染一点点僧众的财物。
◆ 上师曾在书中讲过:“我在喇荣五明佛学院,即使因为学院的公事陪别人吃了碗米饭,也会折价交钱给管家。在其他寺庙如果吃了饭一定会补上钱,否则我不敢吃。随意享用给三宝的供养很损耗福报。”
说到这个问题时,有弟子问过上师:“为什么您去其他寺院不吃饭,给钱也不吃,或者总是给好几倍的饭钱?”
上师说了两个理由:一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格享用这些食物;另一个是不知道对方给自己的食物是否经过僧众的同意。自己作为一个外来的出家人去别的寺院讲经说法,如果一位管家送来一碗酸奶,那么他拿这碗酸奶是否经过了僧众的同意呢?这样一来就无法确定其来源是否如理如法了。
上师对因果的取舍细微到了极致,我们也要努力地去随学上师的智慧和取舍因果的做法。
◆ 《寂静之道》中还记录了法王在学院谨慎取舍因果的公案:“有一次学院开法会剩下些茶和面, 扔掉浪费, 送人的话, 恐怕送的人会下地狱, 给动物吃,动物也会下地狱。法王如意宝让我们翻经文, 看看佛陀有没有开许如何处理的教言, 也没找到。最后我们商量把这些东西折价卖了, 换回的钱再用来给僧众供斋。这个做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上师在此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使我们又多了一点取舍因果的智慧。
编辑整理自《极乐愿文·浅释》讲义
僧财
【经典公案:僧财的果报】上师教言:这条蛇前世是个僧人,啃食蛇的小青蛙,是曾经的施主!
宗萨仁波切-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建议你开一个新账户作为修行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