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2021)《证券市场周刊》“远见杯”预测评选榜单
“远见杯”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预测是由北京大学宋国青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若恩教授和《证券市场周刊》出品人于颖于2001年共同发起,旨在鼓励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前瞻量化预测,并将预测结果用于政策研究与金融市场投资决策。
《证券市场周刊》每年向参与机构进行预测调查,分为中国经济预测(包括月度、季度、年度指标)与全球经济与市场预测(包括经济与金融市场指标)两大部分五个分项,共计34个指标,最终对满足全年预测完成度且综合误差最小的前三名进行颁奖。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
地产不稳,经济难稳。当前房地产销售和投资的下挫幅度、速度超出过往,若要实现及时纠偏,政策力度或许不能太小。本轮房地产收缩的症结更多来自开发商等供给端的约束,而非传统的购房需求端。解铃还须系铃人,稳地产的着力点或在于对开发商融资的松绑。当然,购房需求限制也可能有调整。
农银理财投资研究部总经理李克:
目前房地产行业的阶段性困难,是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并不是市场需求已经饱和的结果,这与当年日本等国家发生房地产危机的背景是完全不同的。而政策之所以主动进行调控,原因就在于经过前几年的“高杠杆、快周转”模式的发展,整个行业都已经积累了比较大的金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越早对行业旧有发展模式进行主动调控,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小,后面的发展就会更稳健。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基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一系列政策信号,稳是2022年最重要的目标,国家想全力稳增长的决心不用怀疑,一系列组合拳即将陆续出台也不用怀疑,包括松货币、宽财政、松地产、扩基建、促消费、稳外贸等等。总体看,2022年政策环境对经济和市场会比较友好,对于经济和市场走势,建议可以乐观点。
中银香港经济学家丁孟:
预计2022年美联储至少加息3-4次,并可能在年中或年末某个时点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美联储升息和缩减资产负债表将提升全球美元的融资成本,可能导致新兴市场资本外流,不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其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整体影响将取决于能否有效控制全球通胀上升的势头。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取决于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和汇率弹性。在两者都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中国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也在提高,具有在一段时间内不与美联储同步的空间。具体来说,在上半年中国经济仍然需要政策予以支持的背景下,美联储政策对国内政策的掣肘会比较小;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美联储的紧缩政策对中国市场预期的影响会逐渐变大,由此会对金融市场构成扰动,令股债承压。
北大汇丰智库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梁润:
2022年外需恢复将继续对中国出口形成支撑,全年出口有望增长10%。国内基建投资加速,将成为稳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房地产投资下滑较快,消费仍难以快速恢复,全年经济“保五”仍需更加积极的政策发力。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
对美联储年内加息不宜过度预期。一方面,当前的全球通胀上行更多是供应链问题所导致的,换言之,更多来自供给端的短缺而非需求端的过热。而货币政策本身更多着眼于总需求,对供给端问题效果并不理想。而从需求角度看,近期数据显示出美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IMF大幅下调了美国2022年增长预期。在此背景下,面对高通胀,美联储的加息更多应理解为向正常货币政策的回归,而非抑制经济过热。因此,我们暂时维持年内美联储加息4次的判断。
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王彬:
美国被迫加速货币政策转向会进一步加剧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经济金融风险。全球宏观政策正在陷入疫情持续、通胀上行与稳定经济增长的不可能三角。美股高估值面临货币政策转向的挑战;美债上行导致新兴市场外债承压;欧美货币政策周期差将延缓美元指数上行;能源供需缺口、美元上行趋缓与全球经济回落交织,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将仍处高位;黄金长期受到美元体系压制,本轮涨幅远低于虚拟货币,未来面临回调。
证券市场周刊 新媒体
集干货与才华于一身的运营平台
快点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