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家Q&A | 焯雄:我想赋予它们新的视觉

OM Object Momento
2024-08-30





焯雄个展「慢曼慢」展览现场,Object Momento




Object Momento画廊新展「慢曼漫」将艺术家焯雄近期的作品进行了重组,展期至12月11日。作品呈现的一系列视觉符号和自由模糊的视觉语言,配合展厅里的手稿贴纸和选书,希望能带领观者探寻艺术家记忆的转化,以及其中的创作逻辑。


藉由这次展览,我们以问答形式邀请策展人哈利与艺术家焯雄进行了一场访谈。





采访者:哈利

艺术家:焯雄



焯雄


艺术家,出生于中国内蒙古,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油画专业。作品包含了对故乡记忆与身份的思考,他在画中融入对生活各个角落的体察,旨在通过作品表达自身对于绘画传统的敬畏与反叛,包含对母体文化的留恋与作别。焯雄意图创作当代的图腾,将它们视为诉求与祈愿的化身,破解时代的稳定性与束缚感。



哈利


独立策展人、写作者,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当代艺术策展。以人类学的方式观察艺术文化领域,策展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伦理与艺术法。





我就想赋予它们新的视觉。


奥威尔1,综合材料,142×91cm,2022




哈利

作为策展人,我一直都只是在做很线性的工作,它在不断训练我迅速进入艺术家的作品,但这或许并不是很有机。不可避免地,我也会更理性地思考如何去放大作品来“取悦”观者,所以我一直很怀念在没进入这个专业领域时的看展体验。我认为采访是能够直接让读者和观者接触到艺术家目前状态的方式,会比起我写一篇主观的展评要好得多。


我们之前聊过很多关于这次展览主题的方向,其中一个便是“记忆”。它确实听起来是老生常谈了,但我认为谈论它的意义在于你对它们的转化。作品中出现了很多视觉符号,并且这些符号并不完全还原现实,比如《奥威尔1》中的动物是绿色的,《烟尘如影1》中的雪是黑色的,我很好奇你在画面内容上的构思。



焯雄

其实很多符号都是我结合童年时期的一些生活状态和目前复杂的情绪创作出来的,比如常出现的动物和牧区的环境。小时候接触过的东西都给我留下了印记,它们确实不是很准确的“记忆”的替代品,因为很多形态我只能记住一个大概,它们在我脑内复活后,我就想赋予它们新的视觉。比如《三九》其实描绘了一个真实发生的事件,但它不是写实的,它也算不上特别抽象,我只是把当时的情绪揉进去了,画面上大量的红就是这个化身。




三九,综合材料,222×142cm,2022




哈利

作品《受洗》是今年春天上海疫情严重的时候画的吗?你当时在上海吗?



焯雄

我当时人在深圳。《受洗》画面中的元素很多是从一个朋友的微信里看到的,她当时在方舱。方舱自带一种平行世界的场域感,跟方舱外的人经历的现实是不太一样的。我们其实都能代入到它所激发的情绪中去,所以方舱其实不是绝对平行的,里面人的经历和外面人的经历是交错的。今年的上海与往年不同,而且国家各处很多地方都在经历这样的转变,每一个都极具代表性,看似与我们平行发生,但其实这只是假象,这些事件再真实不过了。每天看到的新闻报道或者听说的谣言其实都在连接我们。所以《受洗》没办法不讽刺这样的共性,洗礼的概念有趣在:一,不是所有人都受洗;二,它是有时效性的;三,它是向着着更坚定的信念去的。当然,这幅画是我个人对那场经历的记录,我觉得大家可以随意解读,因为受洗本来就是一个很复杂、很个人的事。





我的无意识和有意识,

一直都在争执博弈。


受洗,综合材料,244×142cm,2022




哈利

所以你的作品其实也不能单纯被解释为“对记忆的描述”吧?



焯雄

我也不知道,我觉得我并不是一个为了把记忆中一些符号套出来并把自己的回忆和身份作为强烈创作方向的一个人。我虽然希望观者看到作品时能够相对完整地进入画面中的事件,但我更希望我的视觉能够延伸到作品之外,让观者也有意识地探索这种“观看”和“被观看”的关系。比如我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画面也在观看他们。我觉得这是很直接的共鸣和共振,若是我的视觉能够直接触发观者体内的记忆或某种纯粹的、不受处理的情绪的话,那这个视觉就变成了中心。我的画面内容肯定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所以我不想一直围绕着“记忆”这个词转。这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有很多确实是跟记忆有关系,我以后的创作可能也会隐隐约约有类似的元素,但我不会故意让观者将我理解为一个对回忆有执念的人,不希望他们说“焯雄就是那个画故乡、画回忆的艺术家”。


所以这些记忆符号并不在我理性思考地思想意识中,他们活在我的画面上是我无意识创作出来的,毕竟他们是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一直处于“有意识的无意识”或“无意识的有意识”中,我更喜欢研究的是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实现我,才能超越我意识范围内的一切,才能真的属于我。其中感性和理性都极其重要,若是我过分理性地去给自己做理论搭建,或是太感性地、不成体系地进行创作,我都会觉得我需要再拓展。感性和理性其实是可以相互弥补的。




流水人家,综合材料,60×75cm,2022




哈利

是否可以解释一下你对有意识和无意识创作的理解?



焯雄

首先它跟某种偶然性相关。比如泼墨,水性的材料会在纸上晕染开,可能习惯了泼墨的人能够预判得更准确,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预判机制,但不管这个预判能多准,墨到纸上晕染开的过程是不受我们意识控制的,我们就算能够预判,也无法去真的干扰它。所以我将这些偶然性归为上帝的行为,预判透露的是我有意识的习惯,而无意识的东西存在于我无法干预的无力感。


有一段时间我极其依赖偶然性,会利用偶然性来测试作品,但有时候用二十米的画布才能测试出来一张一米的作品,所以这个状态说实话并不是非常好,失败率也非常高。后来我还是觉得应该往回缩一缩,有意识地去建立基础和理论,比如画面出来后我会理性地去尝试各种不同材料,再比如我会有意识地在画面上留白,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些不依赖偶然性的规则,并且发现这确实很有用。总之我的无意识和有意识一直都在争执博弈。


我想要的很简单,就是能将感性的东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但创作时必须得牺牲自己的自由度,至少对于我来说,只有仔细分析自己擅长什么后我才知道什么样的材料和画面能够完全表达自我情感。





我确实是靠感觉来创作的,

但是我不喜欢依赖偶然和巧合。


牧羊人,综合材料,60×75cm,2022




哈利

我们之前也交流过这个问题,并且你说在画画的时候会有失败的作品。我在对话工笔很强的艺术家时,能够理解他们所说的“错误”和“失败”,但我以为你作品容错率应该挺高的。我很好奇你怎么知道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这是纯靠感觉的吗?你之前也提到画《牧羊人》时的状态你再也找不回来了,这具体是指什么?



焯雄

我如果去复刻《牧羊人》的话也是可以的,但是画这张画的状态已经过去了,我其实尝试过重新画它,我确实做不到,而且这不是很简单地还原颜色和画面。


我觉得你这个问题问的特好,抽象并不代表我可以随意画,甚至有一些错误我是不能容忍的,那就是画面脱离草图太多。比如我给一幅画规定了留白的面积,我要是画多了,就只能把画扔掉,如果用跟画布同样的颜色去盖掉的话就与我的初衷相背了。同样的,有些地方暗,有些地方明,但如果暗的地方被明亮的颜色污染了,那这幅画就不成立了。


草图对我来说很重要,并不是说我非得百分之百还原它,但我至少想要把画草图时的心情和态度复现。我不喜欢太过随意地对待画面内容,做不到把一堆颜色往天上一扔,无所谓它们降落在画布上的样子。所以回答你的问题,我确实是靠感觉来创作的,但是我不喜欢依赖偶然和巧合




烟尘如影2,综合材料,142×91cm,2022




哈利

其实听你这么说我还是很惊喜的,突然觉得这一次用贴纸把你的草图和手稿融入到展陈中或许让展览更完整了。很早之前观看你的作品时,乍一看我觉得我是轻松的,仿佛你的作品中没有宏大叙事的负担,比如你不会把社会问题抬得很高。但后来发现你作品中一直藏着一些草蛇灰线,这些暗喻我非常喜欢,也希望观者能够多了解你创作背后的态度和诉求。谢谢你今天的时间。



焯雄

谢谢。




滑动查看焯雄工作室 >>







展览信息


焯雄个展「慢曼漫」

THE ENDURING EPHEMERAL



策展人 | Curator

哈利


展览时间 | Duration

 2022.11.05 — 12.11


展览地址Address

上海市黄浦区江西中路349号3B&3D

3B&3D, 349 Jiangxi Middle Road, Shanghai


预约方式 |



*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请各位观众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并配合扫描场所码及个人健康信息查验,做好疫情防护措施。





*

图片由Object Momento画廊提供

图片版权来自艺术家本人授权






OM正在展出:焯雄个展「慢曼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Object Momento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