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腾古都,在凤凰城里寻找“龙”的踪迹

大同日报 2024-04-10






龙腾古都,喜迎新春祥和景象;凤鸣大同,文脉传承典雅文韵。“龙的传人”是深植于我们心中、融在血脉中的浓浓民族精神与情怀。古都大同素有“凤凰城”美誉,在龙年新春到来之际,循着古都历史文脉,迎着新春喜乐氛围,在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化古都,寻觅、感受无处不在的“龙”的踪迹,那些昂首向上、形象生动的“大同龙”,感受着古都的历史文化底蕴,实为赏心乐事。







龙壁之城  龙爪飞扬见精神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与凤、龟、麟并称“四灵”。封建时期,龙是皇权的象征,是佛教的护法,神圣不可侵犯。大同作为北魏京华、辽金西京,皇都气韵绵长,自然少不了“龙”的踪迹。

龙壁多建于皇宫、王府、庙宇门前,作为院落建筑的照壁,既能烘托建筑物的宏伟,又有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大同有“龙壁之城”美称,至今存有龙壁九座,其中,一龙壁四座、三龙壁一座、五龙壁三座、九龙壁一座。

在大同府文庙棂星门两侧,以八字形安放着四座一龙壁,为清代建筑,而以龙壁为八字墙,大同独此一处。这四座一龙壁皆为单面龙壁,黄色琉璃龙形图案镶于砖壁之中,相比明代龙壁略显拘谨而规则,但龙体的细部雕饰却精致优雅许多。


去往云冈石窟途经观音堂,其山门前有一通三龙照壁,明代建筑,为大同唯一的双面琉璃龙壁,壁座为镌饰花纹的青石,上筑须弥座,座间束腰有三层琉璃兽,下层是二狮相争图,中层是奔马、麒麟,上层行龙呈二龙戏珠状。每层雕兽间均以竹柱相隔联,龙壁顶部有四十组仿木结构琉璃斗拱,承托五脊琉璃瓦顶、脊兽、龙吻,造型优美、色泽艳丽,龙壁个体造型生动豁达、姿态奔放有力。


大同现存五龙壁三座。最为人熟知的是善化寺山门前的五龙壁,其原为兴国寺山门前照壁,1980年迁于现址。其顶部为仿木构,上覆琉璃瓦,下有琉璃斗拱,壁面以五彩琉璃镶砌,浮雕五条四爪金龙,盘旋回绕、上下翻腾,下方须弥座束腰雕有蛇、兔、牛、马等。古城内大十字街,现存砖雕五龙壁一座,龙壁上有仿木斗拱、垂柱、帷幔等,壁身由五条青砖高浮雕团龙镶砌而成。府文庙内亦有彩色琉璃五龙壁一座,建于明崇祯年间,构图、造型均与善化寺前龙壁相似。


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建筑年代最早、造型艺术最为精湛、堪称中国九龙壁之首的大同九龙壁。其建于明初洪武年间,为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门前照壁。整座龙壁坐南朝北,为单面五彩琉璃照壁,九条龙奔腾于波涛云海之间,给人以无限遐想。如今的大同九龙壁景区,与一路之隔的代王府相映生辉,让人望而叹其恢宏壮美。

龙形雕刻  龙影飞腾显雍容


举世驰名的云冈石窟内,“龙”的踪影随处可觅,龙形雕刻多出现在洞窟门拱顶部、窟顶及圆拱佛像龛楣尾部等。

第1窟窟门顶部有二龙交缠,第2窟有石窟寒泉龙形泉眼,第5、6窟阁楼上有龙首装饰,第6窟中心塔柱有九龙灌顶图,第6窟北壁龛楣有交龙与天人,第6窟南壁圆栱龛两侧有龙首反顾,第7窟后室南壁明窗拱沿有二龙反顾,第9窟后室明窗两端有龙首反顾,第10窟前室北壁窟门门楣有二龙盘绕须弥山,第11窟窟顶上方有龙形彩绘,第12窟窟门顶部及第13窟窟顶有二龙交缠,第13窟明窗东壁菩萨服饰胸前有龙形纹样等,处处彰显北魏皇家石窟之尊贵雍容。

作为辽代皇家寺院,华严寺亦处处有“龙”。其大雄宝殿平棊上有金龙,形态各异;地宫中有金龙围绕莲花;上寺小院内可见清代龙形彩绘,山门雀替上有镂空木雕龙;大雄宝殿之上鸱吻为龙子,威武霸气;大殿中,亦有藏在角梁梁头的琉璃龙。

龙纹文物  卧虎藏龙赋祥瑞


日前,市博物馆推出“龙壁之城话龙年——大同龙生肖”特展,其间,可见龙元素展现于建筑构件、模型之上,亦在青铜、琉璃、玉、瓷等器物之上。


在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多有龙形纹样装饰器物。其中,汉代连枝灯龙顶托盘、司马金龙墓棺床和柱础的龙形纹样、北魏力士龙纹鎏金铜铺首衔环、元代孔雀绿釉陶香炉、元代石雕双耳龙纹香炉、清乾隆蓝地白龙纹碗、清乾隆粉彩双龙戏珠纹笔洗、清代青花海水龙纹盘等等,无论龙争虎斗还是卧虎藏龙,均彰显神秘与高贵。

除此之外,在大同古城东十府街还深藏着一座龙王庙。据史志载,古城西北隅司令部街西段路北原有一座龙王庙,其规模为古城最大,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如今,该龙王庙已原址无存。我市各区县也有多座以龙为名的寺庙,亦可寻龙访胜。(记者 史涌涛)





凤凰城中龙文化


□ 孙 权


北方的冬日显得清冷,也显得清亮。在这个清冷清亮的冬日,大同这座一眼千年的古城,向人们讲述着中国龙文化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衍化与传承。


中国龙文化的衍化进程,有着深远意义及影响。在大同这座历史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龙的图案、龙的形象,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各种建筑、各类构建,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视线中。


有着凤凰城之称和龙壁之城美誉的大同,龙文化的传承厚重而扎实。在龙文化的地域传承中,大同九龙壁极具代表性。


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被封为代王的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就藩大同,便开始了府邸的营造。历时五载,一处规模庞大、富丽奢华的王府出现在这座塞上军事重镇中,当然,应时而生的还有与王府隔着和阳街对望的九龙壁。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朝迁市变的熊熊大火吞噬了代王府,也照红了九龙壁。失却了皇室的强大背景,九龙壁变得能够让常人接近了。渐渐地,这座镶嵌着九条琉璃龙的照壁,成为人们眼中的单体而出现,大同城的居民将原本属于王府附属的九条吞云吐雾的巨龙作为主体来供奉。经历了世事苍茫的龙壁也开始和平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了,大家敬奉着龙壁,龙壁上的飞龙也在人们的意念中带来了四季的风调雨顺。


600余年世事苍茫,从王府照壁上的九条龙,到人们生活中祈雨的图腾,再到如今成为向龙的传人讲述一座古老城市过往的教科书,大同九龙壁,将龙文化的地域传承清晰地勾勒出来。


九龙壁呈现出的大同龙文化地域演化,仅是这座城市龙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大同龙文化的传承中,龙的元素俯拾皆是,除大同至今仍存的九座龙壁外,各处文物古建的龙形雕刻彩绘同样随处可见。云冈石窟,龙形雕刻多出现在洞窟门拱顶部、窟顶及圆拱佛像龛楣尾部等,在讲述佛教故事的同时,也起着装饰洞窟的作用;辽皇祖庙华严寺,大雄宝殿顶部遍布的平棊,每一块都绘着一条七彩金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龙生九子”是中国龙文化中的重要传承内容,而华严寺大雄宝殿的琉璃鸱吻为全国最高,它便是龙的一子。龙的九子都藏于古都大同古建筑的何处,正等着人们去探寻;大同市博物馆推出的“龙壁之城话龙年——大同龙生肖”特展,也给了人们一个大同龙文化地域传承的全景展示。


古都大同的龙文化,具有的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同的传承,更是它转变成这片土地上人民宏大包容的性格,并成为城市热情豪放的精神体现。


编 | 王宇摄影 | 张占兵  韩堃  胡蕴  李鸣放审核 | 邓琳监制 | 杨刚

本期视频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大同日报融媒视频号


往期 · 推荐

● 全市党管武装工作述职会议召开

● 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

● 十六届市委第四轮巡察完成反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