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教师是否要慎重入职三四流高校?

爱听讲座的小语 讲座与学术 2023-05-1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目前我们共有“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三个公众号,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


“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国内双一流虽好,但很明显,数量更多的三四流高校才是众多刚毕业博士们的选择。


但是读博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卷出了点可怜巴巴的科研成果,结果只能去地方三四流高校任职,又总觉得不甘心。


于是知乎上这么一个提问诞生了:


青年教师是否要慎重入职三四流高校?



什么情况的人适合去三四流高校?


一般思考要不要去三四流高校的人无非以下几种情况:


1、科研成果很好,但是在顶校里卷得身心俱疲,看淡了俗世红尘,就想佛系过日子;
2、科研成果一般,觉得自己在一二流没把握出头,去三四流又有点不甘心;
3、成果很差,没的选。
第1种和第3种情况的人,其实内心已经很清楚自己的选择了。顶多内心有点小挣扎,发泄一波后还是会回归理性选择。



真正在去与不去之间挣扎徘徊的,往往都是第二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的人,在硕博阶段明明很努力,甚至动用了自己的大多数资源,但是成果也就那么回事,理工科不清楚,文科发了不超过3篇c,而且大概率没有专业c。



这种情况的人达到或略超过学校毕业标准,比起大多数毕不了业的博士算不错,但是和真正的大神比又实在是自愧不如:人家发5篇以上或者有专业c独署的,拿什么和人家比呢?


知乎网友全小酱表示:这种情况的人不要犹豫,一定要去三四流高校,原因如下:


1、博士是你脱产搞科研的时间,这时候你的脑力已经使用到了极限。将来你要养家糊口带小孩,又要教书做项目甚至兼职行政,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学问。十成力都做不成的事,不要相信靠七成力能成功。



2、三四流高校其实待遇上(东部、南方)未必比一二流差多少,有编制的情况下,不说多有钱,至少能在当地混个中产。冲一冲评上副高以后,基本上你就有时间做点想做的事情,做生意也好、休闲也罢,绝对比好高校的副高要舒服的多。



3、不要相信那种虚无缥缈的学界鸡汤,说什么讲师再闯学术界,那是二十年三十年前的剧本了。近10年内学界的青年大牛,无不是博士阶段就头角峥嵘了。一步快步步快,这是无法弥补的鸿沟。在这种指数效应的堆叠下,马太效应发生了,同届进去的人,最终会把资源全部吃光。




去了普通高校的人就不能实现科研梦想?


大部分人士对选择去三四流高校并不看好,甚至认为“选择三四流高校就等于放弃科研”。


事实上,如果站在一个搞科研的角度,那么去三四流高校的确不利于科研发展。


一般而言,高校的办学层次与其行政管理水平、科研支持力度、晋升公平公开程度成正比例关系。相较于一流高校,三四流高校在科研实验经费、基金中标概率、晋升上都有不小的差距。你要是有一个大大的院士梦想,那去三四流高校的确不合适。


当然凡事无绝对,现实中也有人在三四流高校逆袭成功。


比如知乎网友夜色分享了他师兄的故事:


牛逼大发了,我师兄拿到杰青了,希望这个答案不会误导大家。我师兄当年博士毕业时放弃了好几个985和211大学,去了一个经济落后地区的四流高校(当时是的二本),说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过去改转了研究领域,前几年拿到优青,今年拿到杰青



当然,这只是少部分情况,更多人入职普通高校后,过上了“看淡学术”、闲时垂钓的佛系生活。


就拿211、985高校和普通高校做个简单的对比:


双一流高校往往内卷严重,清一色的大牛竞争那几个职称,即使你每年都能发一些小SCI文章,也抵不过有人比你更优秀。


但是三四流带编制的高校那就轻松多了,文章发的即使少了点,也有希望评副教授。


再说生活上的差距,在双一流的时候指不定凌晨12点都还在实验室苦肝,在双非院校,每天没那么大晋升压力,准点上下班周末乐呵呵陪陪老婆孩子,滋润的不是一星半点。甚至有些去了职业技术学院任教的硕士,一个礼拜才去学校两天半,闲时种种花养养鱼,靠发点中文核心期刊过日子。



如何选择普通高校?


选择三四流高校也不是闭着眼睛瞎选就能选到适合自己的。优先选择发达城市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双非一本,而且一定要是强势学院,地区经济发达有的时候比学校好坏性价比还高。
以下几点网上建议送给大家,祝众多迷茫的青椒们拨开云雾见天明:
1.择校要看城市。选择学校,影响决策的因素就重要性而言,城市大于学校大于学院。资源正在加速向中心城市集中,这是科技时代的宿命。一二线城市双一流的讲师,哪怕对学术失望了,凭借城市优势,混点钱还是可以的。


2.分析自己的需求。名校学习经历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人脉和思考方式,视野是买不到的——你也曾站在知识浪潮的前沿。如果你本质上属于知识精英,哪怕没有伟大的情怀,也不要放弃自己的优势,毕竟你的学术训练给了你极强的学习能力。


3.认真考虑安家何处。单身博士甚至硕士青椒到小城市,遇到合适伴侣是非常非常难的。安家费买不来一个家。事业很重要,但是家庭更重要。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讲座与学术 )。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讲座与学术】立场。




推荐阅读

《简牍学与出土文献研究》(第三辑)征稿启事


招新丨@全体成员 天青色等烟雨,小语等你的简历~


3月11日-15日讲座38场!经注疏合刻早期进程蠡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的发掘与文学史研究的互动


人大代表:警惕考研高考化趋势。要不要考研?考研的意义是什么?


两会提案:希望增加博士生补贴,从3000提高到1万元/月


快讯!2023年研考国家线发布,网上调剂系统将于3月31日开通 附:历年考研国家线汇总


讲座预告 | 投稿时,C刊编辑会淘汰哪些文稿?


高邮王氏训诂方法的科学性及其局限


《古汉语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


王力先生学术讲座(二) | 江蓝生:训诂学的继承与转型——从考证本字和语源等谈起

编辑:相子怡

审核:毛雪梅

来源:“学术志”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