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5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第一支红卫兵

赵原野 鹰眼观新 2023-05-01

关注鹰眼观心,看最新时评。

防失联,加yyguanx。

关于红卫兵的“起源”,一般都认为源自北京的中学生。

1964年,高等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和南京工学院试办预科,学制为两年,学生待遇按普通中学学生的标准执行。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历史新编剧海瑞罢官》。从此开始,全国范围内的群众性批判运动不断升温,一大批学者、专家和他们的著作遭到批判。

同时,在“全国学习解放军”的号召下,大力提倡“突出政治”,大搞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

在这种形势下,清华附中的一些学生开始把与部分教师和学校领导之间的一些具体意见分歧,上升到阶级斗争的高度来认识。

这些学生主要集中于预651班和预642班。

1966年5月,预651班的卜大华、骆小海、邝桃生等人对校长所作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报告提出意见,认为没有强调这场运动的深远意义,没有强调突出政治,没有强调在运动中要自觉革命,没有强调树立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

他们认为,不强调这些,那就是假革命。此外,还对学校过去不突出政治的问题提出意见。

5月10日,骆小海写了题为《从我校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看我校是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批判校领导的文章。

文章指责学校不把毛主席的书作为最高指示,还批评学校不重视突出政治,突出业务冲淡政治,在体育运动中搞锦标主义等。

5月20日,由预642班的王铭、张晓宾起草了一份写给党中央、毛主席的汇报材料,题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党支部的资产阶级办学方向应当彻底批判》。

随着社会上阶级斗争形势的不断升温,清华附中的学生从最初十几人与校领导对立,逐步发展扩大到几十人。

5月29日傍晚,在圆明园遗址上,卜大华、骆小海、邝桃生、王铭、张晓宾、张承志、陶正、高宏旭等十几个学生开了一个小会。

与会者认为当时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为了迎接阶级斗争暴风雨的来临,为了更加有利的与校方进行斗争,有必要成立自己的组织,并一致同意将组织命名为“红卫兵”。

“红卫兵”是前一阶段张承志写小字报时所用的笔名。当时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思潮正迅速在全国蔓延,“誓死保卫党中央”、“誓死保卫毛主席”的口号非常流行。红卫兵这一名称简洁而响亮。

这一天,就成为红卫兵的诞生日。从此揭开了红卫兵运动的序幕。

5月31日,清华附中红卫兵成员邝桃生、骆小海、卜大华、王慧成、张晓宾、王铭联名写信给毛主席,反映学校的问题,列举了学校的20种错误。

6月1日晚,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北京大学的大字报。

北京大学大字报的发表,大大鼓舞了刚刚组建起来的清华附中红卫兵。当时学校把教学楼五楼的一个曾作为展览室的大教室腾出来,专门用作全校师生贴大字报的场所。

6月2日下午,一张署名为红卫兵的大字报十分醒目的出现在五楼大教室。大字报的题目是《誓死保卫无产阶级专政,誓死保卫毛泽东思想》。

其中写道:”我们是保卫红色政权的卫兵,党中央、毛主席是我们的靠山,解放全人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毛泽东思想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最高指示。我们宣誓,为保卫党中央,保卫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我们坚决流尽最后一滴血“。

大字报有一百多人在红卫兵的署名下签了名。

6月4日,团中央派了两个人到清华附中进行调查。在以后的几天里,他们分别与包括红卫兵观点在内的各派学生代表进行了几次座谈。

红卫兵在与他们的座谈中,感觉受到了鼓舞,斗志更加旺盛。从此形势发展很快,红卫兵逐步从防守转入进攻。

6月5日,红卫兵在教学楼一楼门厅正面贴出了一张题为《揭穿一个大阴谋》的大字报,开始公开点名批判校领导。

这一天,红卫兵还贴出了一张题为《坚决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大字报。

在这张大字报里,红卫兵向全校同学发出号召,“一切要革命的同志,立即行动起来,向近在身边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黑线猛烈开火!我们要做无产阶级彻底革命派,绝不当资产阶级保皇派。”

在这里,红卫兵已经明确地把清华附中党支部称为近在身旁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黑线了。

6月8日上午,海淀区的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地质附中、北航附中等学校以及城区的四中、六中、八中、十三中、二十六中等学校三百多人相约来到清华附中,声援红卫兵。

他们与清华附中红卫兵一起,在校园里贴了许多大字报、大标语。

为了表示对清华附中红卫兵的支持,好几个学校的学生都在自己写的大字报和大标语上署上来的XX学校红卫兵的字样。

从此,红卫兵的名称很快就在北京许多学校里传开了,以红卫兵命名的学生自发组织成批出现。

不过到这时为止,红卫兵组织在数量上还是比较少的。在已经成立了红卫兵组织的学校里,红卫兵在人数上也只占学生总数的很小一部分。

1966年8月1日至12日,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之后,红卫兵组织迅速发展,形成席卷全国的红卫兵运动。

8月18日,在首都百万群众庆祝“文化大革命”的集会之后,红卫兵组织在北京和各地普遍建立。

红卫兵的宗旨包括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和“资产阶级保皇派”,“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等。

红卫兵的斗争手段有大字报、大批斗、“破四旧”、“抄家”等。

红卫兵的典型着装是头戴绿军帽、身着绿军装、腰束武装带、左臂佩红袖标、手握红宝书。



1966年8月中下旬,北京的红卫兵率先冲出学校,走上街头,破除“四旧”。

他们以激昂的热情投入到造反的行列中。他们没受过基本的法制教育,没有基本的法律意识,不受任何法制的约束。在“造反有理”的号召下,以简单、粗暴、蛮横的行动打击他们认定的“牛鬼蛇神”。

1966年10月,红卫兵作为一个新起的政治势力登上历史舞台,估计投入运动的“红卫兵”已达1000万人以上。

1967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中央文革小组发布一系列通知、批示,要求学校师生停止大串连,复课闹革命。工宣队、军宣队相继进入学校等单位系统。

随着1968年进行的红卫兵大联合,召开红卫兵代表大会,红卫兵作为一支“文革”中的政治组织解散,退出“文革”舞台的中心。此后,红卫兵运动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所取代。

1969年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后,各地的红卫兵组织成为青少年学生最大的日常组织,归本地区本单位的革命委员会、团委直接领导。

同期,在小学,中国少年先锋队被红小兵组织代替。

1979年10月,红卫兵组织被中共中央宣布正式解散,各地结束红卫兵组织的活动,同时红小兵也结束活动。

中学生的活动归入共青团负责,小学生改名称为少先队。

关注鹰眼观天涯,了解世间百态。

防失联微信yygtya。
往期精彩:
旮旮旯旯新闻酷评(12.15)
不三不四(一)
我的“文革”记忆与反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