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校研究生颂百年|发现根植血脉的红色基因,聆听华师与党的故事

研小鱼 华南师大研究生会 2022-12-11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时隔百年,我们不忘南湖的红船,仍识井岗的烽烟;不忘遵义的霞光,铭记瓦窑堡的风寒。学思悟践,知行合一,让我们从百年历程中领悟真理的力量,用党的历史照亮新征程,书写新时代的奋斗史诗。

今天,接过“@暨南大学”的接力棒,百所高校研究生接力讲述“四史”活动走进华南师范大学,让我们走进那九迁十载的历史,重温华师学子激荡而生的精神。


今天百所高校研究生接力讲述“四史”活动走进华南师范大学

为您讲述华师的故事


我是华南师范大学“四史”学生讲述人

陈雨婷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020级硕士研究生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k3243b5bmku  


01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1933年,广州《国民日报》上连续刊登了多则招生广告。在一众的招生广告中,黑底白字的“勷勤大学学院招生”显得尤为显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所诞生的一所大学,带着特殊的基因而出生,广东省立勷勤大学自然就把挽救民族危亡、复兴中华文化的责任扛在肩头。

图.01

华南师范大学历届校徽

图.02

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概览


02

战役青春,不负韶华

NO.1

广州声援“一二九”运动

1935年,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学生及时响应,在学院礼堂召开声援一二九运动大会,部分同学还与中山大学、民国大学以及广雅中学等大、中学生数千名,于1936年1月13日联合起来,举行抗日示威大游行。

NO.2

抗日五人团

1936年春,部分进步学生在广州地下党领导下成立“抗日五人团”。“抗日五人团”是广州青年学生的地下革命组织,由勷勤大学麦蒲费负责和领导。

NO.3

活路社

“活路社”是以“抗日五人团”为骨干成立的党在学院的第一个公开组织,寓意着要为中华民族探索一条活路。最初,参加该社的同学只有数十人,后来发展到数百人。活路社出版周刊《活路》,宣传抗日救国,对市内一些大学、中学有一定影响。同时,还开办了一所半日制学校,由活路社的部分同学每日下午轮流前往学校义务教课。

NO.4

第一个地下学生党支部

1936年10月,工学院学生中共地下党员陈能兴(机械工程系二年级生)、邹优瑞(化工系三年级生)、黄玄(土木工程专修科二年级生)三人与教育学院学生黄书光、秦紫葵(文史系四年级生)、李木子等人合组成立中共勷勤大学第一个地下学生党支部。

图.03

参与地下工作的学生

NO.5

战教社

“战教社”是战时教育工作社的简称,在学院从抗战爆发至西迁梧州期间由张栗原教授倡议成立,由林敬文任主要领导,张栗原教授、李平心教授任指导,参加的学生有50多人。“战教社”的成立标志着抗日救亡活动由校内发展到校外,走上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03

九载十迁,不忘初心

国难当前九载十迁,烽火弦诵文脉不绝。一心问学艰难奋斗,一路颠簸不忘忧国。九年间,四次易名,易不掉坚定的志向和永恒的初心;十次迁址,迁不走刚毅的魄力和无畏的精神。学校自创校以来,校址数迁而办学不辍,校名屡易而师范特色不改,并且始终与国家民族同甘苦、共命运。

图.04

华南师范大学九载十迁图

1937

1937年,在敌机炸弹的呼啸声中,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开始了第一次迁徙。在梧州,宿舍是租当地已停业的酒店和商铺,课室是临时借用的。诸多情况下,学校只能利用空余的时间编排上课,这种随时要“转移阵地”的上课方式被学生戏称为“打游击”。

1938-1939

1938年9月,学校搬迁到了广西东南的藤县。此后一个月,学院被迫第三次迁离,吴三立教授这样描述这一段经历:“栖皇半载会三徙,牢落孤怀剩五噫。”1939年8月,学院第四次迁徙。同年9月,日军犯粤北,学院不得不进行第五次迁徙,师生共同攀越了粤北最高的秤架山。文理学院校友李缵在《成长中的母院》一文中描述说:“千里投荒,艰难万状。”

1942-1945

1942年到1944年,从离开东陂迁至曲江仁和乡的桂头,然后重回东陂旧址,再迁西江罗定县,文理学院迁徙的脚步没有止息。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文理学院第九次迁徙回到了广州。从石榴岗到石榴岗这一条曲折的线上,文理学院的师生,用脚丈量了整整9年。


04

激荡风云,涅槃重生

解放后,经过再三思考,长期流离的南方大学将校址定在了原总统府旧址。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这所大学为国家培养的一大批干部人才成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1952年,华南师院搬进了石牌南方大学,在这片“草棚”校区上从零做起,开始了又一段的奋斗史。

图.05

学生在“草棚教室”


在“草棚精神”中成长

50 年代提起华南师院,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用草棚搭成的“草棚课室”。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百废待兴,学校没有多余的经费可以大兴土木,只能在原有的农田上盖起校舍。这样,一个个简易的草棚课室就成了50年代学生的学习天地。

图.06

学生们的校园生活

考虑到师院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来自贫苦的农村,习惯一双拖鞋到处走。校长陈唯实提出,不准穿拖鞋上课,但是可以赤脚。所以,当时学生光着脚丫子在教室里晃来晃去的场景并不少见,甚至还闹出过笑话。有一次,中文系学生管林赤脚上课,他上课时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用自己脚丫拨弄着地下的泥土,结果把地里的番薯给挖了出来。有的学生写了一首诗记录了当时的场景:“刈草平泥搭课堂,土中残薯尚留藏。谁人脚趾皮肤痒,跷起地瓜甜又香。”

当时学生的宿舍是一些平房,课室一般大小的宿舍里放着十几个高低床,近30 个学生住在一块。“那时候学院的纪律很严格,在早读、自修和晚修时间,在宿舍是不能讲话的,如果有人讲话影响到别人,其他人就会反对。”当时的物理系学生龙启钧回忆说。

图.07

学生们正在学习

从1952 年到 1956 年,师院的学生度过了安安静静的四年学习生活。尽管学习的环境很差,但是经历了这段生活的学生,对“草棚精神”也有自己的理解:“一个人的一生在年轻的时候遇到这种环境,能坚持下去并不后悔,也为后来做好事情打下了基础。” 



图.08

学生在课余进行劳动


05

人文璀璨,精神永存


古勷勤——今日之中国,不可不革命

 

古应芬(1873-1931),字勷勤。1933年8月,为纪念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的贡献,广州市师范学院改组为勷勤大学师范学院。

古应芬的一生,似乎都和“革命”两字缠绕在一起。

1905年,在整个中国还是浑噩之际,32岁的古应芬便在日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走在了救国救亡道路的前沿。辛亥革命后,他先后做过广东都督署秘书长、广东政务厅长、大本营行营秘书长等多个职务,参加过二次革命、讨袁护国、东征和北伐等多个历史大事件,在九死一生之际为国为民,无怨无悔。“九·一八”国难爆发,古应芬毅然决然放下政治斗争,多方奔走,以达到共同抗日的合作目标。前人精神,后人铭记。“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的“勷勤”二字正是来自古应芬先生的字,而“勷勤大学师范学院”也应传承了古应芬先生“为天下人”的爱国情怀,在今天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林砺儒——为人师表,东风化雨

 

林砺儒(1889-1977),原名林绳直,广东信宜市北界镇上村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创办者之一,是“全人格教育理念”的提出者,该进步理念置于今日仍具有现实意义。

图.09

《国难教育平议》

在林砺儒担任院长期间,学校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和人格养成,同时,林砺儒院长提出追求真理、坚持理性的理念,主动要求学院订购《新华日报》等进步报刊,聘请进步教授开设新课程,保护进步学生。正是因为这些行为,勷勤大学师范学院被国民党当局定性为正“赤化东陂”,林砺儒院长也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图.10

1940年,林砺儒先生和毕业生合影

1941年初夏,国民政府为配合“皖南事变”的反共逆流,无理免去进步教育家许崇清的中山大学代理校长职务和林砺儒的文理学院院长职务,以图进一步控制南方教育阵地、压制民主运动。教师代表团和学生代表团对此表示抗议,都到广东省政府请愿,林院长深受感动,特地奋笔写下一首慷慨激昂的《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校歌》,并交给代表团带回学院,学生们也写下了《挽林战歌》以此表示坚决挽留林院长。虽然挽林斗争坚持两个多月,但是林砺儒院长最终被免职,学院的进步课程和进步学生运动也遭到严重打压。

《挽林战歌》
风已来了,雨也来了!

我们学校在风雨中飘摇,

我们的生活在风雨中震荡。
我亲爱的同学们,团结起来!
我们的生活在风雨中震荡。
我亲爱的同学们,团结起来,
挺起我们的胸膛,
放大我们的眼光,
我们坚决挽留林院长!
林院长是教育界的明灯,
林院长是青年们的保姆,
八个年头,一贯作风,

探索真理,追求光明。
我亲爱的同学们,团结起来!
挺起我们的胸膛,
放大我们的目光,

我们坚决挽留林院长!

虽然林老离开了学院,但是他仍牵挂着文理学院的广大师生,牵挂着学院的发展。他是一个怀揣爱国热忱的教育大家,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坚守师范教育的初心,钻研师范教育理论,同时也积极探索创新师范教育实践。纵观林砺儒的一生,无论是他提出的“教育是人格和人格的交感”;还是“中学教育是全人格教育”等,都是“全人格”教育理论不折不扣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叶剑英——经得艰难考验时

 

叶剑英(1897-1986),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原南方大学校长。1897年4月28日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今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进行长征。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图.11

广州庆祝解放

1949年5月,南下解放大军势如破竹,广东国民党反动派鸟惊兽散。10月14日,学院留校师生兴高采烈地迎来了广州的解放,这位给广州带来解放的人,就是叶剑英元帅。1949年秋,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华南解放后在广州办好一个新型的革命大学的指示,叶剑英开始筹建南方大学。

1950年元旦,拥有4329名第一期学生的南方大学正式宣告成立,并开学上课。他始终关怀南方大学,抽空便来校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同师生员工亲切交谈,或来校作专题报告,凡南方大学写给他的请示报告,总是亲自审阅并作批示,还规定南方大学每半个月简要书面汇报一次,一个月专题书面汇报教学问题等。叶校长还亲笔写下了:“大家同心协力,为办好一个南方大学而奋斗!培养干部,扩大影响”的题词。

图.12

文理学院的学生升起五星红旗

回望叶剑英的一生,他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坚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真正做到了“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他多次被台湾保密局列为暗杀对象,最严重的一次,是他担任华南局司令员和广州市市长时的 “无声手枪”暗杀事件,堪称新中国的“开国大案”。他一生无私无畏,有胆有识,在各种严峻的考验面前,总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决同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毛主席称他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06

时代精神,薪火相传

80多年来,我校数易校名,几度迁徙,虽历经沧桑,却弦歌不辍。正如华南师范大学的校训“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所言,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秉承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的优良传统,传承南方大学“忠诚团结,朴实虚心,勤劳勇敢,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共同铸就了华师今天的繁荣与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校训  ▲ 

最后,让我们一起倾听校歌来见证学校风云般的变迁,感受华师今日的风采依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华南师范大学校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词:黄家驹(原校党委书记)

曲:雷雨声(原校音乐系主任、共青团团歌作曲者)


浇灌红花数十年,培育英才万万千,

建设祖国锦绣河山,华师儿女奋勇当先。

珠江滚滚红棉艳,岭南大地草木春,

改革开放阳光好,华师园里花烂漫。

艰苦奋斗众志坚,严谨治学成风范,

求实创新重开拓,为人师表代代相传。

教育改革宏图展,师范园地好摇篮,

培育祖国栋梁材,神圣职责我承担。

向前向前向前向前,华师儿女永远向前!



从《义勇军进行曲》到《东方红》,从《春天的故事》到《走进新时代》,一路高奏凯歌,直到今天过上《好日子》,这幸福生活离不开党的领导。在建党百年的今天,中国也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华民族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华师学子将如《华南师范大学校歌》一般,始终斗志昂扬、始终勇立潮头,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值此建党一百周年、迈向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之际,愿吾辈青年在党的领导下,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海南大学

下一党史故事

由你们讲述


活动指导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发起主办单位:《中国研究生》编辑部

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本期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会

本期承办单位:“华南师大研究生会”公众平台

好文推荐|关注我们


关于筹备召开华南师范大学第三十二次研究生代表大会的通知


关于选拔华南师范大学第三十二次研究生代表大会代表的通知


学党史 颂百年 | 华电学子带你学思践悟百年中国科学家精神


 | 志亮 宋子玉 李思乐 周萌 唐

视频 | 陈雨婷 陈梦琳 李杨桓 李思乐

图片 | 网络 木铎金声 华南师范大学校史书籍

排版 | 周萌

封面图片 | 《中国研究生》编辑部 四川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责任编辑 | 吴志亮

初审 | 张忠伟

复审 | 张思慧

终审 | 向   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