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盛宴来袭!新生学院AI+人工智能通识素养系列报告会第二弹

南京大学新生学院 南京大学新生学院 2024-05-11


新生学院自四月中旬以来推出AI+人工智能通识素养系列报告会,前四期分别聚焦AI发展史、神经网络、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之哲学思考等人工智能通识素养,接下来的六期将结合人工智能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展开。希望同学们能在专家的引导下,主动认识、理解、思考人工智能,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智能社会。




05

基于离散元法的岩土振动仿真和人工智能事件识别

主讲人及报告简介

刘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优青,“钱七虎奖”获得者,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兼职副秘书长。已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PCT国际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10余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离散元软件MatDEM获2019年“中国数字仿真自主软件创新奖”;202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3年获江苏专利银奖。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DAS)是一种能够对光纤中的振动信号进行连续、实时测量的技术。人工智能(AI)技术已被用来解译这些复杂的振动信号,以期实现听声辨位和事件识别。基于离散元数值方法,建立了DAS的振动仿真模型,可用于模拟各种工程情况下的光纤振动响应。利用该振动模型生成了一系列工程事件的振动信号,建立AI知识库,让计算机能够“听诊”各类工程事件。


时间:5月8日(周三)下午16:00

地点:新教502




06

生物信息与人工智能

主讲人及报告简介

陈迪俊,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江苏省特聘教授、南京大学登峰B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信息学和人工智能生物学。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5部。


利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大规模生物数据,加速基因识别和功能预测的过程,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精准的信息。人工智能还有助于生物学家挖掘隐藏在生物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联,进一步推动对生命基本机制的理解。本次讲座将探讨生物信息学与人工智能两大前沿领域的交叉应用,介绍它们常用的技术手段。


时间:5月9日(周四)下午16:00

地点:新教502




07

推己及“人”:从心理学看人工智能

主讲人及报告简介

肖承丽,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心理学系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工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人-人工智能社会交互、空间认知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载人航天预研项目子课题等。


心理学在人类物体视觉、语言、意识等方面的发现可为进一步增强人工智能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提供借鉴。作为面向用户与人交互的人工智能,其智能设定需要考虑人的认知能力、局限与偏好。社会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广面临着恐怖谷、算法反感等阻碍。基于情境采用恰当的拟人化、任务客观、智能可理解、社会认可等手段,可以显著提升用户对人工智能的信任、接纳与喜爱。


时间:5月10日(周五)下午16:00

地点:馆III-201




08

超越自然的生物大分子智造 ,AI+化学生物学理性设计蛋白质

主讲人及报告简介

郑鹏,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15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202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课题组利用单分子技术研究蛋白质分子折叠和受体配体间相互作用,也采用人工智能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和设计蛋白质分子,如肌肉蛋白,酶和抗体等。


在化学和生物学交叉的研究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发展前景。本讲座将介绍以AI技术为核心的各种方法在生物大分子结构预测和功能分子设计中的应用。结合化学生物学几十年的知识和经验,我们采用多种AI技术成功设计了一系列重要的蛋白质分子。


时间:5月10日(周五)晚上19:00

地点:新教502






09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水质信息工程学产生与发展

主讲人及报告简介

吴兵,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水质信息工程学、净水技术智慧化管控等领域的研究。承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5项,参与制定国家和团体标准6项,获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水质信息工程学这门新交叉学科的形成。报告将从水质信息工程学内涵、应用案例、价值贡献等角度解析学科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水质信息工程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趋势。


时间:5月15日(周三)下午16:00

地点:新教502






10

人∙智能∙人工智能:机遇、挑战与启示

主讲人及报告简介

张翼,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外国语文研究》副主编,入选江苏省社科优青、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江苏省翻译协会副秘书长。


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学习面临挑战和机遇,在让我们反思何为“人”与“智能”的同时,对我们信息处理、人机协同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的冲击,我们需要主动学习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空间,使得“人工智能”成为我们探索“人”与“智能”的窗口。


时间:5月17日(周五)下午16:00

地点:新教502

同学们请持续关注学院公众号和书院通知,尽情享受这场学术盛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