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荟萃 | 何文炯——共同富裕:理论内涵和实现路径

何文炯 浙大共享与发展研究院 2022-12-22

编者按

本文系何文炯教授在5月8日由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共享与发展·浙大论坛”汇报研究成果的发言。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何文炯汇报研究院成果



共同富裕:理论内涵和实现路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线上和线下的各位代表,上午好!


我们研究院成立一年来,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各方面的全力支持下,在李实教授和姚先国教授的带领下,部署并组织实施了一批持续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完成了中央有关部委和浙江省委、省政府交办的若干重要任务,参与了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若干重要政策的前期研究。


这里我代表研究院向大家简要汇报其中的一项成果——《迈向共同富裕:理论内涵和实现路径》的核心内容,这一成果得到国家出版基金和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点项目的资助,即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以“迈向共同富裕”为主题,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论(第1-5章),主要阐述共同富裕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共同富裕的涵义与方向、基本理论问题和指标评价、国际经验借鉴、中国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格局等。


第二部分是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措施(第6-9章),包括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缓解收入差距、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共同富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第三部分是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专题研究(第10-12章),包括当下备受社会关注的养老、健康和教育问题。


下面,我汇报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共同富裕的内涵;第二是中国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格局;第三是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措施;第四是基于共同富裕的若干专题研究。


第一部分,关于共同富裕的内涵。


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其要义:一是富裕,二是共享,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所谓“富裕”,是指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所谓“共享”,是指全民合理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城乡、区域、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逐步缩小,保持在适度范围之内。由此出发,共同富裕首先是富裕,尤其是物质方面的富裕。具体地说,至少包含三个变量:收入、财产和公共服务。每个变量的水平都在不同程度上决定着人民群众的福祉水平和发展能力,其差距又直接表征全社会的共享程度。


这里需要注意三点:第一,共享与富裕的关系。没有富裕就没有共享的基础,没有共享就没有持续健康的发展,通俗地说就是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关系。第二,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强调共同富裕?事实上,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党和政府就提出共同富裕,为什么现在这个时候要特别强调呢?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同时基于当前的社会现实。因为今天的中国,富裕不够,共享也不够。第三,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之上的差别富裕,所以它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搞平均主义,我们历史上有教训,我们曾经走到了共同贫穷,所以在强调共同富裕的时候,一定要防止共同贫穷。


第二部分,关于中国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格局。


先看收入差距。其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先是扩大,后是缓慢地缩小。我们注意到,未来要缩小这种差距,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其二,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是在持续扩大的。其三,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就是说,农村与农村比,差距较大。其四,从整体的收入差距看,先是上升,然后是在高位上徘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值得关注的问题。


再看财产差距。其一,最近20多年来,财产差距是在扩大的,最近10年扩大的速度是有所减缓。其二,城镇净财产与农村净财产之比超过 4:1 ,城乡之间财产差距是全国财产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三,城镇内部财产差距高于农村内部的财产差距,对全国财产差距贡献更大。其四,房产价格的上升是推动财产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其五,农村土地财产净值增速远远低于整体的增速,这是制约农村财产增长重要原因。


为了缩小这些差距,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具体推动,具体地说有四个方面。一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力资本分布的均等化,实现低收入人群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二是建立更加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公平合理又效率兼容的初次分配制度,即做好一次分配;三是建立包容性的公共政策体系,提升税收和公共转移支付的再分配功能,即做好二次分配;三是营造更加友好的社会环境,让人人都愿意做公益,富人乐意做慈善,即做好第三次分配。


第三部分,关于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政策措施。


第一,坚持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要充分调动全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劳动者、科学家、企业家提供稳定的预期,并给予充分的信任。具体说,一是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引领,主要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二是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三是优化营商环境。


第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文献回顾和学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中等收入者的界定标准:选取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各年份收入中位数的67%-200%,作为定义我国当年中等收入者的上下限。以此为基础,我们分析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特征和异质性,分析了他们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和变化趋势,并进行了相关预测。基于“扩中”的目标,讨论了中等收入群体的潜在来源,进而提出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第三,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共同富裕。我们的农村虽然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城乡失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问题突出,这与二元结构体制有关,也是全球产业结构转型进程中乡村发展共性规律的体现。借鉴国际经验,加快乡村经济转型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城乡再平衡的重要思路。一是健全乡村振兴的体制化设计和社会合作网络;二是优化城乡融合的产业布局和多元化产品体系;三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共生型发展。


第四,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是普遍富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然而现实中,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还有明显的差距,与共同富裕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要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惠及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一是动态满足群众基本需要;二是扩大并优化配置各类服务资源;三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四是逐步降低基本公共服务户籍关联度;五是法治化、数字化。


第五,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风险保障已经成为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底座”。然而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功能不强,对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贡献不够。因此要深化改革,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反贫困功能、再分配功能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的社会保障体系。具体地说,一是织密社会保障项目体系;二是优化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机制。


第四部分,基于共同富裕的三个专题分析。


第一,提高农民养老金水平。老年收入保障是最受关注的社会保障项目,根据现行制度安排,我国有两个基本养老金制度: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前者的保障待遇是后者的近20倍,二者差距悬殊。老年农民的基本养老金过低,难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基于坚实的学理分析和政策模拟,建议:健全机制,稳步提高老年农民的基本养老金给付水平。


第二,推动健康公平。健康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健康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然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群众看病“不方便”、“不放心”、“不信任”,同时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公平性不足、反贫困功能不强。我们建议: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改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第三,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在教育领域矛盾突出的是三个:优质与均衡的矛盾;普教与职教的矛盾;减负与增负的矛盾。基于资源均衡理论和自主选择理论,我们提出五个改革方向:一是注重儿童早期发展,加大普惠化儿童福利体系建设;二是深化双减政策,着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负担;三是加强普职融合教育,推动优质职业本科办中职;四是提升高等教育创新能力;五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稳定并提升教师队伍。


汇报完毕。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作者:何文炯

推文编辑:徐明聪


往期回顾
#

观点荟萃 | 金维刚:中国社会保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

#

观点荟萃 | 金维刚: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增进人民福祉

#

观点荟萃 | 李实: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与战略

#

观点荟萃 | 何文炯:深化社会保障改革,适应共同富裕进程

扫码关注我们

浙大共享与发展研究院

邮箱:zjuicpd@zju.edu.cn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