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仕超:涓滴汇磅礴 恒久耀绿建


涓滴汇磅礴  恒久耀绿建

—— 记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标准科技创新奖领军人才杨仕超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标准科技创新奖领军人才杨仕超


有位诗人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重要技术支撑 ,一项标准从酝酿立项到制定修订直至颁布实施,称得上“漫长的细活”。致力于建设工程科研、标准化宣贯与实施,建筑风工程、建筑热工工程研究与测试的杨仕超凭借着对标准化工作的满腔热爱,30多年来以涓滴之力汇聚磅礴伟力,2020年荣膺“标准科技创新奖”领军人才称号。谈及获此殊荣,杨仕超谦虚地说:“履行科研的义务是每个科研工作者都应该做到的,能够让自己的研究成果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是科研工作者的最大的欣慰。”
杨仕超是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建科院”)总经理、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多年来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55部,承担并完成30余项重点科研项目。杨仕超先后承担“十一五”项目《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十二五”项目《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参与、指导“十三五”课题《珠三角地区基于文脉传承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民用建筑用能强度指标及技术实施路径研究》等重大科研专项,主编《铝合金门窗》《建筑门窗术语》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十余项。获得“十五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先进个人”“广东省节能先进个人”“广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杨仕超参加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幕墙板技术条件》GBT 40715-2021 标准制订研讨会


履职奋进谋发展  锐意创新勇担当
1988年,杨仕超毕业于浙江大学建筑技术科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怀抱投身国家建设事业的梦想,进入广东建科院开始从事建筑风工程、建筑门窗幕墙相关工作。1990年,首次接触标准编制任务,负责广东省第一部省级标准《建筑气象参数标准》的例图编绘工作,同年,还协助了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定》的编制工作,从此与标准编制结缘。
1992年,杨仕超参加了国家标准《铝合金门窗标准图集》的编制工作,凭借自身在风工程与门窗检测领域的专业知识、研究成果与技术经验,对门窗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的见解。其后,又陆续参与了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建筑外墙水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安装质量检验方法》的编制工作,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002年,杨仕超首次担任主编广东省标准《铝合金门窗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重任。杨仕超团队针对广东省门窗工程存在的抗台风、防雨水渗漏两大问题,基于大量门窗工程的检测数据,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编制研究,经过长达两年的努力,杨仕超团队完成了规范编制,促使广东省铝合金门窗的性能和质量及相关标准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此后,杨仕超主编了国家标准《建筑门窗术语》《建筑幕墙术语》《铝合金门窗》等建筑门窗幕墙系列标准。随着标准编制工作的不断深入,杨仕超逐渐成为了建筑门窗幕墙、建筑物理领域的专家。
响应国家“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政策号召,2002年之后,杨仕超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建筑节能、绿色建筑领域。杨仕超认为,低碳生态理念、绿色建筑技术应将政策与市场环境有机结合。在抢抓绿色建筑新机遇、拓展新平台的同时,要以“创新发展、服务社会”为己任,锐意创新、勇担责任,时刻保持战略定力。
2003年,杨仕超承接了行业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主编任务。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该标准规定的指标参数将对南方地区的建筑形态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攻克难关,杨仕超带领团队开展大量理论与实验研究,比对众多中外标准,调研工程上百处。在广东等夏热冬暖地区,夏天的平均气温常在35°C以上,杨仕超团队顶着酷暑开展大量实地考察调研,总结调研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对比评定法的简化计算方法、建筑遮阳的简化计算方法,详细规范居住建筑自然通风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措施,进一步研究墙体热工指标与自然通风降温的关系,确定了合适的指标要求。《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6年荣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随后编制的广东省实施细则,又进一步对具体条文进行了诠释与细化。该细则于2007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从此奠定了华南地区建筑节能标准的领导地位。
工程标准科研不仅保障了建设的高质量,也提升了社会和经济效益。杨仕超主编的《建筑风环境测试与评价标准》应用于广东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和新白云国际机场等大型项目,实施累计年节约总额约5000万元,为城市安全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支撑;主编的《公共建筑能耗标准》应用于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等项目,经济效益累计达2368万元;主编的《锚杆检测与监测技术规范》应用于广氮拆迁安置房等项目,工程造价节约总额545.07万元;主编的《建筑风灾水灾破坏等级评定标准》应用于华发·十字门国际花园项目,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38.4万元。


杨仕超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同舟共济扬帆起 千锤百炼始成钢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随着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杨仕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建筑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理念,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标准,并成功应用于国家级和省级示范项目的建设,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作为建筑门窗幕墙、建筑物理学领域专家,杨仕超参编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主编行业标准《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规范》、广东省地方标准《铝合金门窗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等,解决了我国铝模板应用无理论指导依据、无检验验收标准的瓶颈,推动了铝模板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对保障和提高我国铝合金模板工程的施工安全有重大的工程实践意义。
在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中,根据居住建筑的能耗现状,制定了居住建筑的建筑能耗指标,为有关政府部门制定我国未来建筑节能政策提供参考,为实现国家建筑总量控制目标提供清晰的技术实施路径。随着一系列建筑节能技术措施的逐步推进,显著地推动了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新建建筑根据《民用建筑能耗标准》的指标原则,合理、有效地修正建筑能耗指标,科学、全面地进行了公共建筑能源管理,节约了能耗成本。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不良风环境暴露出来的问题迫切需要在城市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得到解决。杨仕超和团队编制的广东省地方标准《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系列标准规范,研究了不舒适的风环境情况产生的原因,制定舒适和不舒适的风环境评价标准;建立居住区风环境模拟、试验和现场测试的统一技术及评价的标准体系。
近年来,杨仕超及其团队开发出风环境和室内自然通风的关键技术16项;开发出居住小区风环境和住宅室内通风的大型仿真系统软件两项;主持编制标准5项;完成约10万字专著《民用住宅通风设计及评价》;落实典型示范工程9项,其中典型项目广州亚运综合体育馆根据标准良好的风环境设计有效地降低了建筑能耗。
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频率和强度呈现增加趋势,台风对于沿海大城市产生危害越来越大,对人民生活、工作、安全都带来了巨大影响。杨仕超率领团队将研究重点放在分析历次台风中超高层的玻璃幕墙、门窗脱落、大跨度屋面在构造细节上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开展沿海地区的抗风关键技术的研究,编制出台相关标准,取得了可喜成果。“天鸽”台风防灾工作的成功,便得益于《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大大提高了广东省的台风防灾水平。为此,杨仕超深有体会地说:“要彻底完善我国沿海地区抗强风建筑体系,技术手段、工程经验、标准化及政府监管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杨仕超参加建筑风环境科研考察


无私传道勤授业  后浪团队露峥嵘
杨仕超带领科研团队刻苦攻关,立足于自主研发,致力于建筑标准化,形成了大量专利技术和系列新产品。回顾团队发展历程,从亚热带研究室团队、建筑风工程研究室团队、建筑物理研究所团队到建筑节能研究所团队,杨仕超始终坚定不移地带领着团队成员沿着标准化研究道路不断前行,为广东建科院培养了大量标准化人才。走上院领导岗位后,杨仕超再次迎接新的挑战,成立了科研中心,组建了50余人的标准化专家团队,其中包括26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3名高级工程师、5名博士;累计接受流动科研人员9人,其中教授1人、博士及硕士8人。在杨仕超的带领下,广东建科院标准化能力始终处于全国先进、广东领先水平,多次获全国标准化先进集体殊荣。周荃作为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团队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在杨仕超的指导下,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参与广东省科技重点项目5项,编制国家标准、广东省标准10余项。其中主编的《广东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广东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乡建设步入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谈及杨仕超,周荃说道:“从成立编制组、研究调研,到征求意见及处理、审查报批,杨仕超都一一亲自把关,教导团队排查标准化标准编制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协助关键环节的分析把握。在杨仕超的指导下编制团队受益良多。”


杨仕超在《广东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制工作中带领团队开展生活会


建筑物理专家李庆祥对本刊介绍:“杨仕超将建筑物理与建筑节能理论交互运用的思维,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根据他的指导,标准编制团队不仅能够汲取各类建筑物理学优点,还能扩展思维补全建筑节能规范要求。” 在杨仕超指导下,李庆祥先后主持完成200余项重大工程项目的风洞试验、200多项大型场馆和超高层建筑的风振计算分析及相关咨询服务,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5项,厅局级科学技术奖励4项,编制行业标准1项、国家标准1项、广东省地方标准4项。
谈到对标准领域的“后浪们”最想分享的经验,杨仕超将自己投身标准化工作的30余年的心得体会娓娓道来、无私分享道:“首先,标准就是一切工作的度量尺,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候,标准是保障质量水平的底线;当社会生产力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标准应与时俱进,逐步成为需求的体现。其次,标准要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形成协调统一的标准体系。再次,标准化工作应覆盖到点线面,根据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以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实现标准化。”
社会发展变化不止,标准编制进步不止。秉承“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的理念,杨仕超期待与业界同仁携手相伴,共同唱响标准、科技发展美好乐章。


原载:《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5期

因微信公众号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不想错过精彩内容,记得读完点一下“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订阅列表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