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沿着石刻探寻唐诗之路

越书房 浙江出版传媒 2024-03-13

许力老师非常谦逊。每次询问图书进度时,都说“我的小书怎么样了”;每次书稿中有文字或者图片改动时,都说“给您添麻烦”了。

许力老师说的“小书”就是眼前的这本《唐诗之路上的唐代摩崖》,这是许力老师在应中国美术学院之邀以艺术家的身份参加“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以及应邀在浙江展览馆做的“唐诗之路大讲堂”讲座(题目是“唐诗之路上的唐代石刻”)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是他多年实地调查和案头研究的成果汇总。

01  为什么是“唐诗之路”而不是“浙东唐诗之路”

“唐诗之路”通常被称为“浙东唐诗之路”,从地理上来说,有人将这条路线划定为自绍兴上虞始发,由曹娥江上溯,沿着古剡溪水道漫游,也就是沿现在的曹娥江一直往西南方向的上游行进,途经嵊县(今嵊州),过新昌,直达天台。这一段大体位于浙江东部地区的线路被定义为“浙东唐诗之路”。

许力老师近几年一直专注在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对浙江“唐诗之路”上唐代石刻的寻访整理,并开展相应的研究,通过数年寻访以及研究所得,他认为浙江的“唐诗之路”,远不应局限于“浙东”,“唐诗之路”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唐代历史的实物呈现,其研究和再现的地理区域,应该涵盖全浙范围。

许力踏勘的足迹,也几乎遍及整个浙江的山山水水。如果下面这张手绘图会说话,它一定能告诉你许力为了它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许力亲访并手绘“唐诗之路”上的唐代摩崖石刻

02  “唐诗之路”上的唐代摩崖都有些什么内容

“唐诗之路”概念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于大唐盛世的现实幻想,抱着一种有关文学、美学的浪漫情怀。这是一条唐代诗人的浙江旅游之路,是他们用脚步走出的山水人文之路。

唐代盛产诗人,据说唐代在历史上留有名姓的诗人有2200多位,其中有400多位走过这条“唐诗之路”。且不论这个数据是否可靠,从其占比来分析,估计唐代诗人游浙江的这条大致固定的线路应该是当时的“网红爆款”,诗人们非“到此一游”不足以显示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游览过程中择中意处题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感也成为这趟行程的要义。

梳理一下《全唐诗》的作者目录,那些在当时就闻名天下的大诗人——骆宾王、杜审言、贺知章、李白、杜甫、孟郊、皮日休、孟浩然、李邕、杜牧、张志和等,都曾在浙江境内留下过足迹。

这一隐逸而闪光的旅途,成就了上千首唐代诗篇。

其中,天台山琼台上的柳泌唐诗题刻拓片,是目前在“唐诗之路”上发现的唯一一首被《全唐诗》收录的唐诗摩崖石刻原迹。

崖壁盘空天路迥,白云行尽到琼台。

洞门黯黯阴宫闭,金阙曈曈日殿开。

天台柳泌题琼台原刻


此处原刻诗文与目前《全唐诗》所著录的有三字不同:“迥”《全唐诗》作“回”,“到”《全唐诗》作“见”,“宫”《全唐诗》作“云”,可据是刻与《全唐诗》互参。此刻早在南宋时就被著录于陈思所编的《宝刻丛编》一书中,后屡被历代金石学和方志收录。明代之后,因为环境逼仄,人迹罕至,此刻匿迹多年,以致阮元《两浙金石志》失录。

我国文物界老前辈、文博界泰斗谢辰生第一次见到这件摩崖拓片的时候特别激动:“这件东西是《全唐诗》稿啊!《全唐诗》这么多首诗,只有这件东西是以实物的形式留下来,而且是唐人在本朝留刻的,很珍贵,这是目前唯一的标本,要好好保护起来。”

更多的,是未见录于《全唐诗》的精彩诗作。如隐藏在飞来峰山腰一个小池塘内侧,由唐宪宗元和时期杭州刺史卢元辅所作的《游天竺寺》:

水田十里学袈裟,秋殿千金俨释迦。

远客偏求月桂子,老人不记石莲花。

武林山价悬隋日,天竺经文隶汉家。

苔壁娲皇炼来处,泐中修竹扫云霞。

该摩崖为楷书,大字深刻,用笔遒劲,为唐楷的常见面目,结字不失法度,又别有天趣。通篇诗句隽永,颇见中唐遗韵。这件题刻被收录在阮元的《两浙金石志》卷二中,记录的位置是“在下天竺神尼塔下”,这一大致方位清晰但实际所在含糊的指示让许力寻访多年无果。

某日,在杭州市园文局一位张姓保安的指引下,许力来到了这方摩崖所在的大致位置,但仍苦寻多时无果。夕阳渐渐斜下,光线投映于崖壁上,皱褶凹陷处隐隐能看出字迹——大唐!这两个字瞬间击得许力心颤不已,彼时他的激动甚至远超谢老见到柳泌题刻拓片时的状态,有点近乎癫狂。

这就是后来被誉为“西湖摩崖之冠”、目前为止杭州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其隐迹多年突然出现在许力面前,不激动才不正常。这是真正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杭州飞来峰唐卢元辅题刻清代拓本


03  “唐诗之路”上除了摩崖还有什么

如果只将目光锁定在“唐诗”“诗人”或者“摩崖”身上,势必会将“唐诗之路”程式化、概念化、狭义化。

“唐诗之路”作为一条山水人文之路,所有与文化相关的元素都是该路线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因此,此书虽名为“唐诗之路上的唐代摩崖”,但实际的研究及考察对象并不只限于摩崖,而是以现存唐代摩崖石刻为主体,旁涉沿线上的碑刻、经幢、已佚失的刻本等各种形式的唐代文字石刻留存。

比如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城郊金钱寺村俗称“金钱寺经幢”的唐代法隆寺经幢、位于德清市新市镇士林乡公园的永宁寺唐代经幢、位于海宁市区惠力寺门口的一对唐代咸通年间经幢、位于盐官古城安国寺遗址的三座唐代石经幢、位于杭州延安路与凤起路交叉口灯芯巷龙兴寺遗址上的龙兴寺经幢,等等。

海宁唐代经幢资料搜集


再比如位于宁波阿育王寺、声名显赫的“大唐越州都督府县阿育王寺常住田碑”,位于天台山真觉寺内、颇有“遗世而独立”风范的“唐修禅道场碑铭”,现藏于缙云县博物馆碑廊、唐李阳冰原刻的“唐缙云县城隍庙记碑”,等等。

宁波“大唐越州都督府县阿育王寺常住田碑”拓本     


摩崖,碑刻,当初唐代文人墨客兴之所致题下它们时,或许并不追求“藏之名山,传诸其人”,但千年之后,它们却依然鲜活——隐在山间,藏在崖畔,也可能留在文献中。重走“唐诗之路”,寻访唐代摩崖,是对历史的关照,是对诗人的致敬,也是对诗路文化的传承。这部《唐诗之路上的唐代摩崖》,将带着你领略许力这些年寻访过的唐代摩崖的丰姿,也将带着你重走唐代诗人们曾经走过的山水文化之路。那些镌刻在崖壁上的名字,闪耀在历史的天空,投射下斑斑星光,是否能激起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唐诗之旅?

作者:浙古籍  徐晓玲


唐诗之路上的唐代摩崖
许力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唐诗之路上的唐代摩崖》是作者许力结合多年来对浙江全境唐代石刻进行实地勘察和案头整理工作的一次总结,是其多年研究与探索成果的汇总。作者探访的足迹遍及长兴、德清、海宁、桐庐、淳安、杭州、绍兴、宁波、天台、金华、缙云、丽水、青田、乐清等地,几乎涵盖整个浙江。


本书以作者探访到的现存唐代摩崖石刻为研究主体,涉及碑刻、经幢、已佚失的刻本等各种形式的唐代文字石刻留存,借以补充部分文献著录失载或误载的石刻名品,是在江南文化的大背景下,浙江唐代历史实物的再一次诗意呈现。


本书中涉及浙江唐代摩崖石刻总计有46处,其中新发现的就达19处,意义非凡。本书用路线行进式的方法按地区记录了浙江诗路沿线上的唐代石刻遗存,与文献资料互为参证,并配合题刻现状照片、历史照片、新旧拓片等,将唐诗之路上的唐代摩崖状况直观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稿
越书房诚邀集团内外书友投稿分享与书相关的点滴,可以是由一本书想到的,也可以是做书的感悟,浙里有好书,浙里有故事。投稿邮箱:ysc@zjcbcm.com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 往期精选 ■

我为什么爱读电子书?

行业地震!自研芯片咋就这么难?

出版社最洋气的岗位在忙什么?


来源 | 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思想引领时代  知识服务用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