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阅荐美好 | 《摆脱贫困》带你迈好“精神脱贫”第一步
王国维先生
在《人间词话》中提出
“人生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场合中多次引用该典故,提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其次,要勤奋努力,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后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捧一本好书
提振前行的力量
县党群服务中心特开辟
【开卷有益,阅荐美好】栏目
为各位读者精选优质好书,提供借阅服务
本期为您带来1本优质书籍
欢迎前来党群借阅~
《摆脱贫困》
书籍简介
本书初版于1992年7月,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共29篇。全书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理念、观点和方法,如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等,深刻回答了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跋中所写的: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希望我们都可以肩负起身上的责任,摆脱思想贫困,做一个思想富足的有为之人。
精彩篇章
《桥与路》篇:
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是解决“桥”与“路”的问题。
“桥”,即搭桥,为群众发展商品生产疏通渠道,架设桥梁。比如,对全区经济合理布局,正确指导,提供有效服务。但这还不够,还应注意解决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模糊认识,摆正一些关系。比如,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整、改”方针,不少人认为是建设、改革要收了,要停了,这是没有从积极的角度来理解三中全会精神所致。犹如整顿交通秩序、修理路面是为了车辆更加畅通一样,治理整顿是为深化改革创造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顾全大局,又要结合本地实情;既不能强调特殊性而不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又不能搞“一刀切”。所以,我们应该有乱治乱,有热消热,有冷加温,做到有保有压,有促有控,以推动经济健康稳步发展。这是解决“桥”的问题。
至于“路”,就是确定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子,要从中央和省里的总体部署,从全局工作的大背景、大前提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闽东属于老、少、边、岛、贫困山区,有913公里海岸线,300多个岛屿,建国后因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国家很少在这里投资,至今经济仍然相当落后。怎么办?从现实出发,发挥沿海优势,抓住机遇,组织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不攀比,不消极,不蛮干,紧中求活,活中求发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下的第一步要抓那些近期能做到的工作,这就是我们所遵循的路。
《滴水穿石的启示》篇:
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观,我是在插队落户时便耳闻目睹,叹为观止的。直至现在,其锲而不舍的情景仍每每浮现在眼前,我从中领略了不少生命和运动的哲理。
坚硬如石,柔情似水——可见石之顽固,水之轻飘。但滴水终究可以穿石,水终究赢得了胜利。
... ...
我们的经济建设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就拿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她的发展总要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等诸方面的制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如果我们一说起改革开放,就想马上会四方来助,八面来风,其结果,只能是多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少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如果我们一谈到经济的发展,就想到盖成高楼大厦,开办巨型工厂,为追求戏剧性的效果而淡漠了必要的基础建设意识,那终究会功者难成,时者易失!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
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观,实在是推崇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
来源:惠东县党群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