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价2》随笔4:跳出“两段法”学“老唐估值公式”
昨天,老唐分享了《估值的八大核心要点》,同学们讨论的非常激烈,也非常精彩,特别是从“两段法”到“老唐估值法”的研究,感叹研究的好深,学到很多。
而这个理解,和我理解的恰恰有不一样的地方,关键是老唐还那么深入的用“两段法”去解释老唐估值法,我再学习《价2》第13章→应用于实战的快速估值法,也趁机再梳理一下思考逻辑,输出倒逼输入。
我的公众号第一篇文章,记录的就是怎么通过资产评估理解老唐估值法,到今天,我理解的主逻辑还是没有变。
→→老唐估值法,源自于金钱都一样下的“比较”,纯正的市场比较法。
→→“两段法”、“三段法”源自于试图对“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法”的穷尽计算,绝对的未来收益法。
两者没多大关系。
说明:《价2》指唐朝所著《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
1、资产估值的三种方法
资产估值是一个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每个人天天都会参与,已经存在几千年。
一些复杂的资产交易,因为交易人员不具备定价的能力,就有了专业的评估定价研究。
专业的资产评估,常规三种方法
①市场比较法
②重置成本法
③收益法
最有效的就是①,没办法时才采用以下2种。
(1)市场法-货比三家,市场比较法
简单讲,就是和市场交易价比较。
就像买菜一样,货比三家,大家卖多少,就是多少?
关键点,要找准对比的对象。
据说那个市场有效,说的就是每一刻的价格有效……
(2)还原法-重置成本还原法
再建一栋要花多少钱?
按照今天的物价算一下,
(3)收益法-未来收益法
就是未来生命周期内,一共能赚多少钱。
但现金是有时间成本的,法币也是在持续贬值的,所以要折现到当前。
公式有很多,有一个还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我都看不懂。
这里面相对比较简单还有名的,就是两段法和三段法,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模拟计算。
2、巴菲特的“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属于资产评估的“收益法”
巴神的“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就是“收益法”,没什么新鲜的,用巴神的话说,20世纪四十年代已经诞生。下图摘自唐书房。
看概念,就是收益法。
也就是说,巴神的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就是来自于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但是巴菲特说他从来没去按过计算器,芒格也为他作证。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雇人按计算器?
但巴神的一些快速交易决策告诉我们,巴神压根就没用这个两段法、三段法,太复杂,我不相信他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心算出来。
老段也说这是一种思路,而不是死公式。
而两段法、三段法都是想把未来全算清楚,难以想象这个怎么会精确?
所谓的估值的艺术层面,我一个俗人还真搞不懂这个艺术。
3、老唐的伟大创举→→老唐估值法?
老唐估值法的公式
三年后企业价值=三年后净利润×1/无风险收益率
公式的三大前提,老唐讲的很细,
为什么是“三年后”?老唐也说的很清楚了。
没什么好说的。
只来看这个公式,
属于资产评估方法的哪一类?
怎么更好理解?
肯定是市场法,
因为他的基础是→钱都一样!
关键的比较对象是谁?
→什么能赚取无风险收益?
→肯定是风险最最最小的,例如我们国家的十年期国债。
既然比较的是无风险收益率,那为什么老唐经常选的参数不一样?
有时候30、25、20等下来就比较关键了,为什么?
其实不是对无风险收益率打折了,而是对三年后净利润在打折,这个公式还隐去了一个参数→风险系数,我理解的完整公式应该是这样的⬇️
三年后企业价值
=(三年后净利润×风险系数)×1/无风险收益率
然后老唐在应用的时候,基于无风险收益率=3%,无风险收益率的倒数在25~33之间选择。
三年后企业价值
=三年后净利润×(1/无风险收益率×风险系数)
茅台高一些、洋河低一些,其实就是基于三年后净利润这个值的确定性高低,为方便计算,给无风险收益率的倒数,乘了个风险系数,打了折扣,把风险体现在估值里面了。
买入的安全边际,留给半价买入。
最后
企业估值只是资产估值的一种,
格老、巴神、老唐的估值也是这个大原则下做的,选择了最有效的一个比较对象。
从市场法的角度思考,放弃研究其他公式,只记住老唐估值法,记住老唐的这个比较图,就够了。
投资,就是比较,关键是在能力范围内比较;
估值,也是比较,关键是找准比较的对象;
买入,还是比较,关键要留足安全边际。
老唐估值法,巴神看了,绝对要拍断大腿 → 天机竟然在中国泄露了😁
最后的最后,再来复习一下老唐估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