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年代的南海“15分钟生活圈”—太平墟

我们是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 2023-07-23


在首届艺术节主会场西樵镇的176平方公里地域中,艺术节遵循“样本的多样性、文化特征的代表性、选址区域的发展性”3个主要指标,作为选址的判断和依据,对艺术家和艺术项目进行有机选择与分配,梳理划分为“一山一湖之山湖对望、一岛一墟之江岸相守、三村一园之村田辉映”共三大组团以及“西樵山、听音湖、平沙岛、太平墟、松塘村、儒溪村、凰岗村、渔耕粤韵”8个艺术分区。

用艺术发现地方魅力、讲述南海故事,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策展计划,是大地艺术节基于在地性原则的工作方法。在秋冬之季,艺术节开幕之前,先让我们走近它、了解它,畅想艺术的可能,观读生长于斯的动人故事。

本期内容,我们来到南海在西江边打开的围堤之门,“西江古渡集市” —太平墟。


买船票渡轮、 凭票吃粮穿衣、老式理发店、一趟80、90年代的旅程。

广东南海位于西江、北江流经地带,在陆上交通尚不发达的80、90年代,临江意味着有对外的通道。与平沙岛隔江相望,临近西江沿岸的太平墟,就是当时南海重要的水陆交通节点。

如今从平沙岛乘船返回太平渡口,看到的太平墟江边全景。摄影:海洋

90年代太平墟的江边全景。图片来源:梁健佳
粤西、粤东往返的船只在这里停泊,渔民、商人聚集在这,各式商品在这里发生交换,墟市的设立又让本地村民来这里赶集,然后以此衍生出更多的商业形式。
太平墟尾码头。摄影:梁志松
西江、人、商品共同在太平墟谱写出属于这里的故事。西江孕育了如今南海的桑园围,临江的太平墟仿佛是南海在西江边上的围堤之门,外地人由此门来打开南海这个未知的地方,南海人也由此门通向更远、更多的地方。
因此,本次我们一同透过这个围堤之门,细品西江古渡集市的文化魅力。


 西江有太平 
 南海有太平码头 

太平码头承载着90年代南海人外出的需求。因为西江流向为西北至东南,由三水马口流入南海境内,经西樵河岗、九江沙口流入顺德,是南海主要的客货运航道。太平码头是其中一个重要码头。
太平水运公司维系着码头的日常运作。当时西江渡轮主力军是“红星号”,那时西樵镇居民大多依靠渡轮往来外地,上可至梧州、肇庆,下可至中山、江门。渡轮到了太平墟是不靠岸的,只能停在江中,然后太平水运公司的船队就负责太平墟到渡轮之间往返人员的摆渡。只要“红星号”渡轮的汽笛声一响,散走在墟内各处的搭船人就会涌到驳船码头。

西江河上的红星329。图片来源:佛山电台

乘客在红星号上接受检票。图片来源:佛山电台

太平墟的水运发达还吸引了渔民聚集。连家船民,也称为“疍民”,在粤语中又有“邓家佬”的说法,是指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的渔民。最初聚集在西江边上的连家船民只有十余家。上世纪60年代左右,“在哪里打渔,就在哪里栖身”的水上游民在堤边建起简陋的茅棚,在茅棚和船屋里交替生活。因西江水产丰盛,他们便逐渐在堤岸边定居,最终形成了现在太平的“水运新村”。

太平的“水上新村”,现称为太平水运新村。图片来源:画家罗礼文

在水运连接西江的同时,太平墟还是陆路通往西樵官山、南海腹地、佛山和广州的重要节点。正如现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旁,总会有大量酒店开设,以满足日夜周转的人休息。太平墟的供销社也想到了这个需求,开设了太平西江旅店,它是当时墟内唯一一间三层旅店。后来用作洪水上涨时期临江居住的村民的避难场所。
西江旅店
1994年西江发生大洪水,太平墟经历了200年一遇的"水浸街"。摄影:梁志松


 太平著名地标 
 南海糖厂 

临江便于村民水运出行,也便于工厂出入货物。1957年,珠三角三大糖厂之一——省属国营广东南海糖厂建于太平墟墟北,成为太平的著名地标。糖厂兴盛时期,家家户户收割甘蔗并换取糖料的场景非常热闹。村民们用扁艇将甘蔗运送到村边,然后用特殊的甘蔗扁担挑到西江河边,再通过甘蔗船运到糖厂,最后用吊机吊运入厂压榨。

太平旧墟北街的外面,便是南海糖厂,大烟囱直指天空,分外显眼。来源:佛山亚联糖业有限公司

以前的太平没有戏院,而糖厂俱乐部不时会播放电影,举办文艺汇演,所以大人小孩们都爱往糖厂跑。

南海糖厂除了给村民带来日常糖料之外,还能提供不少的就业岗位。在南海附近地区,高明、顺德,几乎所有人都听过南海糖厂,因为自己认识的人当中总有一到两个在里头工作。

每年11月-次年1月,是南海人俗称的“蔗季”。人们以生产队为单位,把收割的甘蔗交给糖厂,糖厂则会换给村民等价的粗砂糖、冰糖等。图片来源:梁健佳



 南海人的生活 
 离不开“墟” 

墟,同“圩”,相当于大家口中说的集市。它是广府区域对繁荣街市的称谓。赶集的日子也称“墟日”。在佛山南海墟市众多,太平墟曾与大岗墟、民乐市和永平市称为西樵四大墟市。
90年代南海人赶集。摄影:梁志松
每逢农历三、六、九,太平墟附近村落的村民都前来赶集。太平市场和太平食品站的存在,更让太平墟人流熙攘。因为南海人对食材的新鲜度绝不含糊,只有“新鲜滚热辣”的食材才能捕获他们的胃口。

当时的太平旧墟市场一楼卖各类食品,二楼卖日用品。随便走进一家店铺,就能够选到基本的日用品。摄影:周晴雨

在仍居住在太平墟的老人回忆道,以前太平墟两边都摆满小摊子,摩托车、自行车都开不进去,想进去赶集的人只能步行前往。在那个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太平食品站更显拥挤,村民在站前拿着肉票排着队换取所需的肉类。
有了市场,才有一日三餐的基础,所以太平墟在南海人心中的位置不言而喻了。
太平食品站旧址


 各式商业形式 
 在这里迸发 

太平市场吸引了人流,这些人流促使了其他商业形式的发生。细看太平墟沿街的店铺,才知道这里深藏民间技艺与商业智慧。

你能说出的生活基本需求,在太平墟都能得到满足,买金器、吃早餐、理发、存钱、寄信、维修家电、买药等等应有尽有。放到现在,这简直是90年代版的15分钟生活圈”。

•01•

文兴饼店

 一口做了38年的大饼,让人食过翻寻味 
手工西樵大饼铺,自迁墟至今,仍坚守在太平墟的老店铺之一。一对夫妻共同经营了这家饼店38年,店内的烤箱、摆放大饼的架子都是几十年前的老物件,连制作大饼的手法都还是保持原色。在这里,你仍可以吃到最本土的手工西樵大饼的味道。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文兴饼店的故事,请点击我们之前发布的《一张做了38年的饼。南海人都来这里买作延伸阅读。


•02•

太平理发店

 精湛的顶上功夫,剪过无数个光头 
太平理发铺相当于现在的发廊、美发店,这是当时太平墟上唯一一家理发店。“剪发刮胡全包”的老式理发手艺,每个到店的人都会来句“大口叔,帮我飞个发。”因为理发店师傅刘三珠生就一张憨厚大嘴,所以街坊都笑称他为“大口叔”。在粤语中,“飞发”是理发、剪发的意思。以前,剪发师傅是用推子和剪刀来剪头发的,每推一下,手部都有一个向外甩的动作,把顾客的头发甩到一边,后来就有了“飞发”一词。

太平墟里的长者在大口叔的店里剪了几十年的头发。

大口叔在介绍以前用的传统理发工具。


•03•

高升茶楼

 几时得闲?一起叹早茶啦 
“得闲饮茶”早就成为广东南海人见面打招呼的常见问候语。90年代,太平墟上的唯一一家喝早茶的店铺——高升茶楼,每天早上都坐满了前来喝茶的客人。店小二不停地斟茶倒水,热情地售卖着"烟仔火柴"。

当年高升茶楼和太平墟的热闹景象。图片来源:画家罗礼文


•04•

太平邮电局

 现在有半小时速达,从前的车邮却很慢 
上世纪90年代之前,通讯远不如现在发达,人们之间远距离交流仍需通过寄信、邮递包裹等方式,而这些都需要通过邮电局。当时,太平墟设的太平邮电局,是太平“四乡”唯一的邮电局,肩负着太平墟民及周边“四乡”群众的邮件和包裹往来。
太平邮电局旧址。

•05•

药材铺

 煲剂中草药,立刻醒神 
上世纪80、90年代社区卫生服务远不如现在普及,村民平时有头痛发烧通常会去中药店抓点中药吃。这间药材铺的本名叫义和堂,以前医生和病人看诊时坐的是酸枝(一类木材的统称,酸枝是广东一带的称谓,因其在加工过程中散发出食用醋的酸气而得名,长江以北的地方一般称其为“红木”),等等这些与当时看病有关的细节,都组成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药材铺旧址。

•06•

声达商店

 现在的潮流集合店,太平墟也有 
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太平墟,墟里各种商贸往来频繁,经营各种商贸品的个体店铺也嗅到“商机”迅速兴起,太平声达商店就是其中一家。

声达商店的旧照片。

•07•

太平照相馆

 需要冲洗的照片,每一张都是惊喜 
智能手机还未诞生的时代,照相并没有那么容易。只有逢年过节、婚嫁、办证等重要事情,人们才会走进照相馆。拍完照后,需要等待照片冲洗。因为照片来之不易,所以每一张照片都显得特别珍贵。
太平照相馆旧址。




 让太平人成为 
 故事讲述者 

2017年,太平墟所在的樵泰社区直联团队根据太平旧墟的状况,策划了“旧墟韵 • 直联情”文化宣传创承服务项目,收集旧墟的老照片,还有“旧墟韵 • 历史文化口述小组”培育,让街坊当导赏员向来到太平墟的人介绍这条旧墟的故事。还公开招募一大批摄影爱好者前往采风,随后太平墟一举成为古街旅游拍摄地。
发生在太平墟街头巷尾的交易。摄影:韦结华




 潮流与古韵的碰撞 
 用艺术活化旧墟 

为了推动太平墟重现往日繁荣,首届南海大地艺术节将其纳入8个艺术分区之中。将呈现由中外艺术家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老街上原有商业痕迹和生活点滴有关的招牌、字体、门窗、砖瓦等元素都将成为创作的灵感。此外,我们还将引进都市文化社群、时尚品牌等资源,让这些潮流新事物与旧墟发生碰撞,尝试建立出一个“古墟新市街”。

太平农村信用合作社旧址。摄影:Nico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将以展示“墟”为主要线索,向大家展开太平墟在南海的重要交通位置,以及“墟”对南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许意味着最基础的商品交换场景、最底层的商业逻辑、最地道获取信息的场所等等。我们试图用艺术的形式再现太平墟的繁荣景象,让到来者真实地感受那个时代留下的文化底蕴。

摄影:Nico

插画:Aify
参考资料:樵泰画册、南海西樵、南海旅游
图片来源:樵泰画册
汇编撰文:罗雪仪

——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
“艺术在樵山 -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2022”由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佛山市南海区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瀚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大地艺术节中国团队)共同承办,西樵镇人民政府、西樵山书院协办。
艺术节通过设立组委会,组建保障持续运营的执行架构,首届以西樵镇为起点,计划用10年五届的时间,逐步向南海区全域拓展。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由“大地艺术节中国授权机构”瀚和文化创始人孙倩担任总策划,大地艺术节创立者、国际策展大师北川富朗出任顾问,艺术节以“艺术在樵山”为主线,以“最初的湾区”为策展主题,运用在地化的艺术创作方法,讲述南海故事,呈现南海价值。
-
西樵山下
两江岸边
桑园围里
龙狮声中

  让我们重回  
  最初的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