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渔耕粤韵,感受珠三角的农耕文化魅力

我们是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 2023-02-24

在首届艺术节主会场西樵镇的176平方公里地域中,艺术节遵循“样本的多样性、文化特征的代表性、选址区域的发展性”3个主要指标,作为选址的判断和依据,对艺术家和艺术项目进行有机选择与分配,梳理划分为“一山一湖之山湖对望、一岛一墟之江岸相守、三村一园之村田辉映”共三大组团以及“西樵山、听音湖、平沙岛、太平墟、松塘村、儒溪村、凰岗村、渔耕粤韵”8个艺术分区。

用艺术发现地方魅力、讲述南海故事,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策展计划,是大地艺术节基于在地性原则的工作方法。在秋冬之季,艺术节开幕之前,先让我们走近它、了解它,畅想艺术的可能,观读生长于斯的动人故事。

本期内容,我们来到“农业生态公园” — 渔耕粤韵。



桑园围水脉、桑基鱼塘、稻田,在这里一品珠三角农耕文化的魅力

西樵山下,万亩桑基鱼塘纵横,碧湖翠绿交错其中。驱车穿过那碧绿水岸,微微的清风扑面而来,珠三角的农耕文化气息也弥漫在空气中。

往万亩桑基鱼塘片区深处走,发现还藏着的一个叫“渔耕粤韵”的旅游文化园,这是目前已建成的桑基鱼塘文化体验地。走进园区,河涌交错、以大榕树为中心的湖心岛、密布的鱼塘、塘基上的桑树、塘边的小木屋,这个极具岭南农耕特色的画面,惊喜地出现在眼前。

从西樵山上俯瞰看到的桑基鱼塘风光。

它没有城市里高楼大厦的惊艳,也没有高山和大草原的壮观,但它是朴实的,真实地反映着珠三角农民的耕作智慧。在如今的珠三角,很难寻觅到这种原生态的耕作方式聚集地,这里像一个标本完好地保存着珠三角的渔耕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旅游的形式向到来者展示其魅力。

让我们一同前往这个农业生态公园,亲身感受珠三角的农耕魅力。


弃田筑塘
废稻树桑

宋元之前,珠三角地区多水,南海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困难重重,种植的稻田经常遇水涝,收成经常被“泡”在水里。到了宋朝,身处西江、北江沿岸的南海人陆续修建堤围防水,此地零星的土基逐渐形成。

在池塘埂上种植桑树养蚕,蚕粪和蚕蛹可以作饵料喂鱼,塘泥又成为桑树的肥料,这种循环往复的农业生产方式被称为桑基鱼塘。摄影:戴显婧
尤其到了明代,海水日益冲击,珠三角地区形成大量冲积平原。并且随着筑堤和围垦的规模变大,如今著名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桑园围逐渐成型,南海人开始在小围基上种桑。明朝(1522年)封闭了福建泉州和浙江宁波两港,广州成为了生丝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各地生丝经由广州输出。这促使广东生丝对外更加畅销,南海西樵、九江的桑蚕业也急剧兴旺起来。

经过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的桑园围水脉
长期种桑养蚕的农民后来了解到蚕粪是塘鱼很好的饲料。当时因需要生丝多,种桑养蚕也多,于是大量发展养蚕的同时,淡水渔业也“起步”了。逐渐地,桑基鱼塘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很快传到南海各地。其中以南海九江为中心,南海各地纷纷“弃田筑塘,废稻树桑“,掀起了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的高潮。


南海丝厂
传承技艺

西樵山下,繁华的江浦路旁,有座不起眼的“粉色大门”。外墙上镶着一个金色的大名“南海丝厂”。南海丝厂筹建于1966年,在传统缫丝业中已坚守半个多世纪。现在是珠三角地区仅存的缫丝厂,这里有最地道的蚕丝被技艺和体验制作。

由于桑蚕丝的收益巨大,历史上从明朝到清朝,珠江三角洲发生过三次弃田筑塘、废稻树桑的热潮,造就发达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此带动了当地缫丝和织绸等加工产业的进步。

鸦片战争以后,缫丝新式技术逐渐输入。1866年(同治五年)南海陈启沅引进国外缫丝新技术,在南海县简村建立三角洲第一个现代缫丝厂。不久,新式缫丝业的风由南海逐渐向珠江三角洲各地吹去。

陈启沅在西樵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缫丝厂——南海继昌隆机器缫丝厂。


现代渔业
致富农民

虽然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模式在逐渐减少,但南海的渔业依然在创新养殖模式。如今的南海九江鱼花产业园自明清已是珠三角桑基鱼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连片方格鱼塘鱼肥草美,加上九江人对鱼塘水质的悉心照料,使得这里的水产养殖环境十分优质,如今已经孵化出了一条完整的九江鱼花产业链。每天,都有上亿尾鱼苗从这里游向全国各地。

数鱼花



欢迎来到

农业生态园

作为首届南海大地艺术节8个艺术分区之一的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将呈现由中外艺术家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大榕树、桑果、小木屋、鱼塘、抓鱼的农民、蚕丝等元素都将成为创作的灵感,我们希望借此展示南海现代渔业和桑基鱼塘生态循环样本。让每一个来到渔耕粤韵观展的人,仿佛置身于农田中和鱼塘边,真正感受到一种被包裹在自然之中的感觉,触摸到真正向往的生活。

渔耕粤韵里的小路绿树成荫。摄影:戴显婧

渔耕粤韵的价值远不止于一个普通的景区,它的价值应该被提炼出来,作为一个展示桑基鱼塘农耕文化的标本。因此对渔耕粤韵的策展中,除了有互动和教育性强的跨界作品,带有增强现实意味的景观作品,与非遗结合的青年艺术家创作外,还有自然意味较强的表演活动、为本地定制的跨界市集、高品质的文化展等一系列的创生活动。希望人们在这里能和植物与生物有很好的交流,感受渔耕文化的智慧精髓,获得松弛与舒畅。

摄影:铭铭



参考资料:南海旅游、南海西樵、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

图片来源:南海旅游、南海西樵

撰稿:罗雪仪

插画:Aify




📢
预售票售罄
加推500张
扫码购票享受预售限定优惠


——



主办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

承办
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佛山市南海区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瀚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
西樵镇人民政府
西樵山书院

总策划人 孙倩
顾问 北川富朗
策展 HUBAR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