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副教授发表“女干部傲娇”论文,引“歧视女性”争议,本人回应

点击关注→ 新黄河 2022-03-26




8月24日,一篇“女性干部傲娇”的学术论文在网上引发热议。该论文发表在《领导科学》杂志2021年第一期,题目名为《女性干部傲娇的典型表现与矫治策略》,作者以“女性干部”为主要论述对象,阐述了女性干部傲娇的典型表现、主要危害以及矫治策略等方面内容。有读者认为,该论文涉嫌歧视女性,对女性有刻板印象。


8月25日,论文作者徐芳回应新黄河记者称,她自己本身就是女性,从写这篇文章的初心来说,没有任何歧视女性或“贴标签”的意思,可能有读者认为论文观点有些偏颇或尖锐了,若有不足之处,个人向公众诚挚致歉。





论文指出“女干部傲娇有害”
网友认为涉嫌歧视女性

《女性干部傲娇的典型表现与矫治策略》一文收录在核心期刊《领导科学》2021年第一期女性领导栏目中,作者从“女性干部傲娇的典型表现”“女性干部傲娇的主要危害”和“有效矫治女性干部傲娇病的策略”这三部分内容进行论述,认为“对女性干部傲娇的典型行为特征及其不良后果展开分析,对于保障组织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中写道,傲娇,原意是指个体为了掩饰腼腆害羞而故意做出高傲、强势的姿态。日常生活中,傲娇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说话较为尖锐、态度较为高傲但在特定对象面前或特定环境中又表现出十分温顺和相对弱势的人,大多数情况下指向女性……在具有正式组织结构和严格管理规章的组织中,傲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文章还对女性干部傲娇的行为总结出三种典型表现,分别有“装模作样”“差别对待”“假意托词”。对于女性干部傲娇的主要危害,文章认为女性干部傲娇影响个人职业发展、降低部门合作效率、破坏团队和谐氛围、损害组织良好形象。

最后,文章总结出有效矫治女性干部傲娇病的三个策略,包括自身转变,如要想实质性地扭转或改变女性干部傲娇行为倾向,就需要将其本身作为基本突破点和发力点,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矫治;组织领导者要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女性干部自觉转变行为认知;组织和领导者要将构建完善制度机制作为覆盖面来矫治女性干部的傲娇病。


文章发表之后,昨日突然在网上引发争议。

有女性网友认为,“不知作者论文依据是什么,是否有固定的观察对象和统计数据?学术言论是自由的,但作为学术成果,是否有足够的支撑材料界定女干部‘傲娇’并论证其危害性?”还有网友质疑称,这篇论文是在另一种途径上刻意塑造性别对立,只会加深大众对于女性干部的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让参政的女性在面临着比男性更多的现实困难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学术研究可以百花齐放,只要在合理的学术讨论范围之内,没必要“上纲上线”。

期刊曾刊登约稿启事
研究“领导病态化表现”专题

公开资料显示,《领导科学》杂志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2009年,经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杂志由半月刊改为旬刊,其中《领导科学》(理论版)主要突出学术性和理论性,以进一步促进对领导科学学科理论与领导工作实践问题的研究,为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和领导工作创新提供丰富的学术理论支持。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自1992年首次开评以来,至今已经持续9届,《领导科学》9次获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新黄河记者查询发现,《领导科学》在2020年第23期曾刊登一则《约稿启事》,主题为《“领导工作中环境、制度机制、方式、心态的病态化表现及其矫治策略"专题研究》,暂拟了28个题目,如《人情在领导工作中的药性、毒性和运用艺术》《单位员工行为乖戾的表现、根由、危害与矫治对策》《领导者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正当利益的风险及规避之策》等。《约稿启事》同时表示,“除上述选题外,欢迎作者自选角度拟题写作。要求文章视角独到,对问题的分析客观、全面、深刻,所提建议具有建设性和针对性,能给读者以启示和参考。”


此外,《领导科学》长期设有“女性领导”专栏,里面主要刊登女性领导在工作实践中的问题研究文章,比如《女领导职业发展面临的性别偏见及应对策略》《女性领导易受的窝囊气及化解方法》《女性领导的共情优势与共情误区》等等。目前,除《女性干部傲娇的典型表现与矫治策略》一文外,其他文章尚未发现在网上引发争议。

8月25日上午,记者致电《领导科学》期刊,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杂志社已经注意到这个舆情,按照“文责自负”原则,具体情况还得跟作者本人联系。

作者回应“没有歧视女性”
目前工作已经受影响

《女性干部傲娇的典型表现与矫治策略》一文作者为徐芳,是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80后博士后,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政治学。徐芳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委党校工作,主要负责礼仪、干部家风等方面的课程,此前也曾在基层参与过扶贫工作。

徐芳表示,文章《女性干部傲娇的典型表现与矫治策略》是根据期刊前期的“约稿启事”所写,算是一篇“命题作文”,自己写完投稿后,今年年初经过期刊审核后发表。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名女性,过去也一直在做关于女性的教育、救助等话题研究,从写作初心来讲,确实没有任何歧视女性的意思,也不是说所有女领导都有这样的问题,只是说个别或者说是某些女性领导存在文章说的这种情况,初衷也是希望女性领导能够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事情在网上发酵后,昨天期刊工作人员给我打了两次电话,说经过他们两轮会议认真讨论,认为这个文章没什么问题。可能有的读者认为文章有些尖锐,或许是我个人表达能力的问题,我个人可以跟读者说声抱歉。”

徐芳表示,自己是个性格温和的人,没想到事情会搞成这个样子。工作也受到了很大影响。现在正在跟单位协商处理这件事情,尽量减低舆情的影响。

学术作品频频出圈
有争议未必不是“好事情”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亚太研究所研究员钟诚认为,一些学术出圈引发的争议未必不是“好事情”,它可以督促学者提高自我的学术要求,同时也做好与大众对话的准备。钟诚解释,社交网络上的阅读往往是非系统性的、碎片化的,一些批评的观点往往来自简单快速的判断,而非认真地阅读研究,作为学者,更要重视作品对关键信息的掌握和一些学术规范的表述,要更加严谨精细,要让自己的研究更加站得住脚,力求客观,尽量避免在社交网络的解读中产生误会。钟诚说,从他的个人经验出发,发现其实大部分学者特别是基础理论学科的学者,可能对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如何与公众认知之间形成有效互动并未有充足的准备。他们所熟悉的学术话语方式与大众日常生活的表达其实相隔甚远,但是身处网络时代,学者要正视自己的学术作品与网络的关联。

《女性干部傲娇的典型表现与矫治策略》这篇论文之所以在社交网络上引发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它涉及了女性议题。近几年,社交网络对女性议题尤其敏感,但大多数时候,观点的“性别站队”消解了许多讨论应该产生的真正意义。钟诚也注意到最近一两年大家对女性议题的关注,他认为,有关注总比没关注好,但是这些关注往往聚焦的是一个话题,观点也往往是简单的“二元对立”,难以有效推进大家对议题的深入认知。钟诚认为,学术圈里有许多研究女性主义的学者,希望更多的学者走出来,进行一些相对严谨的知识普及,做一些正确的方向引导。对学者来说,这或许是另一种更有意义的“学术出圈”和大众对话。



黄河时评



学术论文撞上社交网络
如何才能不“翻车”

“傲娇”“女性干部”“矫治”,当这三个词一起出现在社交网络上,必然是易燃易爆的舆论危险品,更何况它们还组成了一篇刊发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题目。24日,论文《女性干部傲娇的典型表现与矫治策略》就是这样迅速“出圈”的。

论文认为,“女性干部傲娇主要有装模作样、差别对待、假意托词三种表现,由此产生影响个人职业发展、降低部门合作效率、破坏团队和谐氛围、损害组织良好形象等危害。针对女性干部傲娇问题,可从自身转变、组织教育、制度规制等方面加以矫治。”

作者徐芳没有委婉地先扬后抑,也没有任何的转折和缓冲,开篇便解释了什么是“傲娇”,然后直指女性干部的傲娇行为在组织中的危害,并建议进行矫治,比如“要着力构建严格惩戒机制”。

“女性干部,傲娇,职业发展,组织形象”,这是徐芳在论文中列出的关键词。但是网友可以迅速从论文中发现另外一批关键词,除了“女性干部”和“傲娇”,还有“矫治”“严格惩戒机制”等。很多网友无法理解,“傲娇”这个他们在日常交流中频繁使用到的普通情感词怎么会和女性干部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篇严肃论文的研究对象,而且它竟然还需要使用惩戒机制来矫治?毫无疑问,它加深了我们对学术论文正在低俗化、庸俗化和通俗化的一种印象。要知道,之前不乏有学术论文在社交网络上“翻车”,原因大都是颠覆了我们对学术研究严肃、严谨和前沿的习惯认知。

“傲娇作为一种行为,如果不对个人或他人造成负面的影响或伤害,原本无可非议。但在具有正式组织结构和严格管理规章的组织中,傲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如影响个人职业发展、降低部门合作效率、破坏团队和谐氛围、损伤组织良好形象等。因此,对女性干部傲娇的典型行为特征及其不良后果展开分析,对于保障组织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其实在开篇便对研究的前因后果有所说明,但因为这段话除了“傲娇”,缺乏更多像“装模作样”这类刺激眼球的词,大概率会被很多网友略过,而实际上,论文要说明的正是“傲娇”这一普通的情感在严肃的组织里会引发的系列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遗憾的是,它应该得到的注意力被更多具有舆论冲击力的词所取代了。

尽管如此,这篇论文之所以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如此之大的关注,与其表述定然有关系。尽管作者的研究很严肃,但是网友实在无法想象,“傲娇”“装模作样”这些词与学术词汇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它们还被用来描述一个女性群体。

学术话语体系与网络话语体系发生了激烈碰撞,《女性干部傲娇的典型表现与矫治策略》虽然获得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编辑的认可,却遭到了一些网友的争议。网络时代,学术不再是高墙固封的圈子,网友发现的一瞬间便足以冲破学术期刊与社交网络之间原有的壁垒,速度快得让学术期刊和论文作者都措手不及。

无论是对刊发这篇论文的《领导科学》,还是写作这篇论文的徐芳而言,来自社交网络上的争议,特别是其中的负面声音,显然不是他们所期待的,甚至也不是他们所预料的。尽管舆论发酵已久,但他们可能都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向大众解释,那些负面的理解并非其所研究的初衷。

做好准备迎接大众的质疑或者赞美,或许是学界在社交网络时代亟需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郭吉刚 江丹)

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留言区分享
推荐阅读
👉最新通知,延期!
👉0.1秒!男子一把拉回7岁陌生女童,自己被车撞飞
👉男子老叹气,把自己叹中毒了!医生:严重可危及生命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编辑:邵猛 校对:杨荷放
提醒更多人看到,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