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江南·品|诗情画意绘江南



清·孔尚任

天下有五大都会,为士大夫必游地。曰燕台,曰金陵,曰维扬,曰吴门,曰武林。


清初全国五大都会中

江南便占其四

可见江南

自古就是繁华之地

金陵

扬州以园亭胜,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

清·刘大观


江南地区

无论在市镇发展数量

还是市镇繁荣程度上

都是其他地区难以比肩的

扬州五亭桥


一直以来

江南都是诗意的存在

江南,不仅是地理上的江南

还是文学、诗歌、书画、

民歌、戏曲的江南

更是一种情感结构、话语方式、

文化隐喻的江南

曾经

江南是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引自唐·韦庄《菩萨蛮》)

 

江南有多美?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引自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有道是

<<  向右滑动可看下一张  >>


其实

更符合

江南古往今来

诗意意象的是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引自北魏·陆凯《赠范晔诗》)

 

或者

柳絮满城,惆怅行旅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引自唐·皇甫松《梦江南》)

 

又或

春寒未消,燕子呢喃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引自元·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


无锡鼋头渚


江南究竟有多好?

有人

山遥水迢,思念友人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引自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有人

夜宿金陵,羁旅愁思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引自唐·张祜《题金陵渡》)

 

还有人

奉诏回京,别离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引自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南浔古镇景区


当然最著名的还是

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句诗

让寒山寺的钟声

在深夜传荡回响了千年

曾经

江南也是画

家喻户晓的

《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

将江南山水之精华汇于尺寸之间

 

正所谓

“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引自宋·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州狮子林


五代时期的董源

自称“江南人”

用笔草草

米芾谓其画

“平淡天真,唐无此品”

 

有洁癖的倪瓒

是无锡人

主张“逸笔草草”

后世江南人对其画倍加推崇

甚至以家“有无倪书”来评判雅俗


沈周开创的吴门画派

晚明之后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主流

其笔墨

既汲取宋院体的硬度和力感

同时又保留元人的含蓄笔致

苍中带秀,刚中有柔


诗情画意之外

江南还是人人为之向往的

六朝佳丽地

温柔富贵乡

 

这里的人爱歌咏

爱唱民谣

歌是那么自由

曲是那样奔放


古老的江南大地

曾经口耳相传过一首歌谣

“斫竹,削竹,弹石,飞土,逐肉”

(引自张家港河阳山歌)


诗句节奏感分明而强烈

感性而稚拙的意味无穷

充满了原始语言艺术张力


👇点击下方图片,一起欣赏

汉乐府民歌《江南》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是一幅生动的江南采莲图

灵动、活泼、欢快的场面

充满了江南鱼米之乡生活气息

无疑是对“江南”这一概念

所蕴含的活泼、旺盛生命力的

一种象征与礼赞


无锡清名桥古运河景区


如今的梦里水乡,令人缠绵

“无锡景呀,老曲里厢传

无锡个景致唱才唱不完呀”

一首《无锡景》让人向往

 

江南锦绣,金陵风雅

“瞻园里,堂阔宇深

白鹭洲,水涟涟”

《无锡景》衍生出的《秦淮曲》

则更凄婉动人


江南

还是戏曲的故乡

百戏之祖昆曲

腔调软糯细腻

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

因此昆曲的别名也叫“水磨调”

 

戏曲本身就是文学

比如《牡丹亭》和《桃花扇》

不仅是文学作品

更是戏曲剧本

直到今天

还在演绎流传

昆曲


在诗词、书画、民歌、戏曲里

“江南文化”总是无处不在

这些文学表现形式

无形中推动着江南文化的发展

赋予江南文化符号

多元的内涵和奔腾不息的生命力

 

因此,当文学遇见江南

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

更是一个文化概念

充满张力,活色生香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文学构建起的江南

成为无数人心灵的故乡


参考资料:1. 人文纪录片《江南文脉·诗词篇》2. 戏曲诗词中,“江南文化”无处不在《江南晚报》3. 江南文学的现代精神气质《现代快报读品周刊》4. 江南文脉:彪炳中国画史的江南画家《江南文化播报》5. 江南,还是那个江南吗?“星球研究所”自媒体号6. 范金民:江南地域文化的魅力“历史与秩序”自媒体号
策划丨崔曙平 何培根审核丨曹云华 崔曙平 何培根编辑丨朱悦 李菲校对丨徐红云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仅用于推广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若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发现更多江南之美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