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者愿不愿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下午跟几拨潜在客户,聊咨询业务。
第一个是国企,收购了几家公司,股份是51/49,但2年多过去,收购来的公司,之前本来挺赚钱的,现在一直在盈亏平衡线上挣扎。
国企问万叔,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验,帮我们通过优化绩效考核,督促他们提升业绩,提升利润水平?
万叔说,盲猜一下,你们已经定过绩效指标了,只是发现,他们完成不了,没什么效果。
国企有点吃惊,你怎么知道?
万叔说,刚才你说,希望我们通过优化绩效考核,达到这个目标,说明你们已经尝试过。因为效果不好,所以才想找咨询公司来帮忙。
尤其是说要优化,所以是想通过咨询公司的行业经验,借鉴类似的企业,定一个相对科学的、量化的指标出来。
不好意思,实话实说,办不到。
为什么?国企问。
万叔说,你说的这种模式,在成熟行业里面可以做到。
打个比方,你现在去做制造业,生产陶瓷或者家具,你学美的,学同行,因为很成熟了,每年增长20%还是30%,很容易找到对应的行业专家,问得出来。
但你这块业务,是一个新兴行业。
什么意思?
新兴行业,意味着还没有成熟的,确定的增长路径和方案。
比如做新能源汽车,既有小鹏这样一年亏损几十上百亿的,也有比亚迪这种一年盈利近百亿的。
你觉得应该怎么去定业绩指标嘛。
国企说,我们也正是苦恼这个,下指标高了,他们不愿意,各种理由,低了又感觉不赚钱,还有可能审计出问题。
事实上,怎么赚钱,从来都是跟认知挂钩的。
万叔说,没有人能拿出一个合理的指标,但是大概率,我们可以提出一套合理的解决方案,促进增长。
在这里,其实用了一个,上切的聊天技巧。
客户问你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你告诉他,有可能这个问题不需要解决,因为你真正想要的是XXX。
万叔说,其实我们讨论的,是在没有行业标准的情况下,怎么实现合理增长的问题。
既不要因为目标太高,子公司躺平不干了;又不要因为目标太低,失去了本该抓住的市场。
之前服务过一个企业,5年规划里目标定得很高,结果在指标分解的时候,下属企业1、2、3、4年都是线性增长,每年20%左右的增长率,到第5年突然5倍10倍指标。
这种明显就是不合理的,万叔说,后来事实也是这样,子公司的领导,拿了前几年的奖金,最后一年躺平摆烂了,集团也没实现业绩要求。
国企说,这也是我们困惑的点之一,万老师,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万叔说,有,这个事情,要从绩效和激励两方面,系统性解决。
我经常研究经济史,你知道央地之间的收入博弈,是怎么推进的不?
国企摇摇头,万老师,还真没研究过。
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刚开始,地方是中央的一只手,没啥决策权,央地是一起穷。
后来改革开放,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了,
为什么能富呢?一方面是随便你去怎么弄,只要弄到钱就行;另一方面是分配上,采用了包干制。
类似于各个分公司,每年只要交给集团,一个额定的数字,其它的都你自己留着去花。
但地方也知道,要藏着一点,不然进步太快,下次谈判的时候上缴比例就高。
另外,通过各种减税方式,再摊派、收费、赞助等,曲线救国把钱搞回来,还不用和上面分成。
国企说,现在咱们对X业务的管控,大概就处于这个阶段。
万叔说,这样的后果是,集团越来越穷,子公司越来越富,大家争着去子公司当老总甚至当副总,也不愿意在集团干个同级别的领导。
国企说,还真是这样!
后来是怎么办的呢?
万叔说,后来就搞了分税制。
其实也很简单,把好做的业务,好收的钱,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去搞,类似大客户中心,集团直管,吃大肉。
这样集团就有钱了。
剩下的,留给子公司一些零碎的、辛苦的工作和客户。
国企想了想,这个我们目前,可能还做不到,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万叔说,企业和政府,不同的地方在于,企业的组织形式、信息流通更加简单一点。
管控不了,很大原因是,信息不对称。
如果是地方想搞信息差,中央基本是没有办法的。
但是企业好一些。
讲个之前服务过的企业,当时万叔的设计,是这样的。
第一步,先改革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从财务、人事、市场线上,垂直管理,双线汇报,获取子公司的相关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
第二步,获取足够信息后,抽调一个副总,屁股坐到集团,对业务进行梳理,把隐性成本、收入显性化。
第三步,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谈绩效、谈激励、就能比较清晰,也有依据,如果真是能力或者意愿不行,也有解决的方案。
国企说,听懂了,核心就是提升对业务数据的掌控,和对业务的认知。
对啊,万叔说,不是有句话,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提升认知,就是培育和管理企业的过程。
不止是企业,决策者们,也在试图利用信息化、数字中国建设的机会,拉通信息,搞更加精细的管理和深水区的改革。
前几天刚出了相关文件,但背后的深意,不止是跟上时代,提升效率那么简单。
对了,对这样的子公司,还有一类操作,是要尽量避免的。
国企说,万老师您说。
就是在认知不到位的情况下,事事要搞审批。
尤其是咱们这种情况,子公司的专业认知强过集团,以权力视角为核心的管控模式,会把人赶跑的。
尤其是在专业领域,说一句可能冒犯的话,认知去到哪里,管控就到什么深度。
如果觉得管控不住,想想是不是要先提升认知。
大多数情况下,控制风险和方向,剩下的,交给专业的人去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