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淄博可以,你的城市不行?
今年旅游,要说最火的,非淄博莫属。
不少人留言跟万叔讲,说你能不能分析分析淄博的商业模式?
万叔说,这个事情火,但事实上的内核非常简单。
就是淄博用烧烤为特色,吸引了游客光临,然后用性价比和热忱不宰客的实际行动,获得了持续的赞誉,形成了正循环。
就这么简单几步,重复做,就成了。
为什么之前不讲,因为这类事情,如果要讲浅了,就是大路货没啥看头。如果要讲深了,会需要耗费相当多的精力,去把这事儿说明白。
之前记得有个读者问万叔,你是怎么做到每天1小时写出文章的。
万叔的回答是,你要不,先写一百万字再说?
端的是一个熟能生巧。
但中国人说话,讲究一个艺术。季羡林老人在一次采访里就说,他说话的原则就是: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没说的点是,因为做企业咨询,本身项目期间,每天工作在12-14个小时,为了保证日更,万叔也放弃了一些问题深刻分析类的选题。
问的问题是,怎么在一小时内写出这个文章。
而我想表达的是,怎么把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左右,不占太多工作的时间,维持两边的平衡。
五一期间有时间,可以释放一下表达欲,写一些深刻一点的话题出来。
这次从淄博烧烤说起。
之前淄博烧烤火了以后,有个东北的朋友,一起撸串的时候,聊到这个话题。
东北问,万老师,你说我们XX的烧烤,比淄博的要好吃,为啥我们就不能火呢?
万叔听完,喝完杯子里的啤酒,咬了一口肉串,我问你个问题哈。
微信听语音这么麻烦。我弄个APP,完全复制微信的,再加个语音进度条,是不是能打败微信啊?
东北下意识的嘟囔了一句:不,不能吧。
万叔说,自信点,不能就不能。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明明我做的产品,比微信功能要好要多啊~
因为时间窗口结束了。
为了让你更好的明白讲了些啥,我这里先讲两个概念。
时间窗口和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好理解,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理解这种规律的人,就可以判断和预测出未来的变化。
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都有趋势。
比如,当年腾讯通过微信这么个东西,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就是因为及时发现了,技术发展从PC时代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然后疯狂投入砸出来这个产品。
比如之前说的,美国的共识经济要经历衰退,中国的房地产会快速分化,中产阶级会快速分化……
这些都不是我一厢情愿,这是趋势。
看过电视剧《天道》的,应该记得丁元英讲过的这句话,这是必然的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你先看得到、看得懂这个趋势,你对没有发生但必然发生的事情,才会信。
有了信,然后会有行动,有了行动,事情才有可能发生。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有可能发生”。因为趋势是一个方向性的概念,事情会不会按设想的发生,会怎么发生,不一定。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大家都看到趋势,有些人买股票会亏,有些人不赌压住赛道稳赢的原因。
今天的文章不扯远了,你明白万事万物都有个发展趋势,只是有些人看得到,有些人看不到;有些所有人都看得到,有些所有人都看不到。
我们再来说说时间窗口,时间窗口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时候干这个事儿,风险最小,性价比最高。
过了这个村,哪怕还有这个店,价格也会像黄金周的旅店价格一样——贼贵。
美国想打压中国的时候,碰上911全球战略重心转移,给了我们20年发展黄金期,是时间窗口。
国内手机品牌林立到小米华为OV三分天下(水果不算),中间的这一段,是做手机的时间窗口。以致罗永浩每每回忆起,自己做锤子最终做了个锤子这事,都觉得是入局晚了。
20多年前有个家伙,趁着改革,没有各种审查,上午面试下午上班,就进了央视,一待18年,这也是时间窗口。
不是做好事才要等时间窗口,坏事也有时间窗口,时间窗口一过,农民丰收欠款还清,杨白劳就不用女儿上山躲债了。
弄清楚了趋势和时间窗口,我们再往下看。
回到故事,为什么你会觉得,明明我的产品比隔壁的好,但我总是卖不过他?
为什么我做出比微信多的功能,我还是干不过微信?
因为你的脑海里,因果是简单线性的。
好、坏,对、错。
所以,当觉得你的东西更好,但结果还不行的时候,就容易陷入一种情绪狂怒的状态。
王小波说的,人所有的痛苦,本质上都是来源于对无能的愤怒。
这个无能,有时候是因为认知不足,有时候是因为无能为力。
之前的文章里,讲中产、讲投资的,留言里很多人让我解释,凭什么你就觉得投资XX不行?凭什么你就说读书没有用?
诸如此类的。
你觉得有用,是因为你看到了两个点。然后连成了一条直线。
比如万叔当年没考上北大,所以今天沦落到了这个样子。
你如果把万叔没考上北大,不肯复读,和今天的状态,画了一条直线。你就会去创建二者的直接联系。
事实上呢?联系可能是非线性的,是潜在影响的,是各种因素相结合的。
多维度的影响,才有了今天的我,也才有了今天的你。
所以,古人成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今天我们只聊了天时,而且是天时的一部分。
为什么不系统性的讲完?
因为这个系统很大,讲完你也不一定愿意看。
而且,学习任何系统的、抽象的概念,都是极度烧脑的,我这作为一个陪伴型的公众号,在你有框架的基础上,每天填一点血肉,时间久了,慢慢认知也就提升起来了。
我这是对于有认知框架的人来说的。
如果是还没有搭建起自己的认知框架呢?那就是像拼图一样,每天看一点,每天看一点,拼起来,大差不差。
那我怎么知道你看没看?
我没法像一个老师一样监督你,跟踪你。
但我可以做抽查的工作。
比如每次开放的打赏,都是随机的。
并不是因为这篇写得好,所以开打赏,也不是因为到了某个时间点,所以开打赏。
甚至周末的“万叔商业问答”,都不是以你打赏的金额,作为回答你问题的颗粒度依据。
这就是一种筛选。
快速的了解你的阅读、学习情况,以及你给万叔反馈的意愿。
当然这个不可能很具体,但是在时间成本可覆盖,情况下的最优解。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对自媒体这件事,有系统的理解和策划。
就像盖房子的时候,先有房子的设计图,然后保证每一块砖能搭在正确的位置上。
这是系统性的思考。
人和人认知深度的差别在于,普通人做事、看问题,都是一个个的点。
有个笑话,讲动物园的猴子觉得吃不饱,因为饲养员给的香蕉是朝三暮四,也就是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就抗议。
饲养员说,好吧,那给你们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还没讲出来,就被猴子的掌声打断说好。
很多人买股票也是这样,你给我推荐个股,六位数密码。然后就无脑信任、无脑杀进去。
后来赔钱后悔流的泪,都是当初脑子进的水。
再往上一层,是线性思维。能把不同的事情,联系起来看。
比如麦肯锡里著名的云、雨、伞模型。
看到天上的云,想到今天可能要下雨,所以要带伞。
到了这一层,认知就已经超过一半普通人。
但也经常会因为错误的关系,被误导,强连因果。
这也是在咨询项目里,最常提醒小伙伴要注意的问题。客户提的原因,不一定是真原因,客户想要的结果,不一定是真结果。
有可能只是他们认知局限,或者无法表达清楚内心的认知而已。
再往上一层,就是系统思维。它不止看到一个个元素,也不止看到元素之间的联系,还能看到各部分、各元素之间的影响,如何驱动整个系统建立正循环、负循环。
系统思维关注整体的特征和结构,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关系。
我们拿淄博这个事情来打比方。
你是看到烧烤这个点,看到各类网红的烧烤店,听到185男模、烧烤专列这些事。
还是看到了山东热情好客、实诚大气的品质,知道诚信经营、薄利多销的价值?
还是用利益视角,看到了政府、商家、游客、媒体的利益诉求,并且能拆解出各类相关事件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这件事是政府牵头的?为什么能调动那么多的公共资源?为什么强打击各类宰客行为?为什么不允许商家按供需关系涨价?
想明白了这个,你就知道,哪些能学,哪些不能学,哪些学不来。
就知道天时地利人和是怎么回事。
就知道未来淄博的走向,和同为网红城市的长沙、成都这些的,会有什么不同。
提升认知,从认识世界的复杂性开始。
今天写了接近4000字,如果看到这里的,给万叔点个赞和在看,支持下五一还在码字的家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