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精力分配,掌握商业竞争秘籍——从一亩三分地到阶级跃迁
今天,芋头发了个消息,说有个项目线索,可能跟到头了。
万叔问,咋回事?
芋头回,因为客户的招标通知里,那些得分点,对我们很不利。
之前不是沟通过吗?万叔问。
是沟通过。但是,客户没有改。
你问情况了吗?
问了,客户这边还是很客气,说各种是他们的原因,所以我有点困惑,到底是怎么回事?
万叔说,不用问了,集中精力放在下一个客户上。
昨天的文章,讲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合理的分配你的精力和价值。
有些人没听懂,以为是不打赏就不沟通,或者别人不主动你就不要主动什么的。
不是这个意思。
如果你以为是为了你这三瓜两枣,或者你是为了别人的三瓜两枣,你对精力管理的理解,就落了下乘。
以前一个合作方的老板,告诉过万叔一个这个事。
他说,万老师,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公司,最赚钱的销售,不是去力挽狂澜,变不可能为可能的那种。
你看前面,老板指了指玻璃房里的那个胖子,静悄悄的,就经常拿销售第一名。
万叔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很有好奇心。问老板,X总,这是为什么呢?
X总有点骄傲的说,他的销售风格,跟我当年一样,不去讨好客户,而是,去做筛选。
当时的万叔还没能理解,这是怎么回事。
大部分领导的风格是,抛出一个观点,或者一个现象。然后欲言又止。
这个时候,如果你能戳中他的思路,甚至超过他的认知,他就会认可你。
如果没有,他们的态度还是会很好,你甚至都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但结果是,你想尽办法也达不成合作。
这种测试,在商业咨询的战场上,尤其是前期,几乎时刻存在。
你看万叔好像,公众号里什么都能聊一点,而且很真诚有深度,多半是因为这些测试给培训出来的。
到自己创业以后,慢慢的才领悟到这个里面的智慧。
核心还是那句话,少讨好,多做筛选。
什么意思呢?我再讲一个故事。
跟一个做股票推介销售的小哥聊。之前投资摄影工作室,拍证件照的时候认识的。
有一次,他群发消息过来,大致内容我忘了,就是什么龙头股,老师免费带一类的。
当然很容易就知道这是套路,但我问了一句:你们这么多年,没有那种更隐蔽、更好的话术升级么?
股票回:话术早就升级过好多版了。但是,这个是最有效的。
明白了吗?股票一直沿用这个话术,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的话术,不是因为他们智商低,升级不出更高端的话术。
而是他们需要通过这种话术,进行筛选,筛选出成功率最高的客户群体。
你做任何生意,在做产品之前,都是要筛选出最合适的客户。
比如你是上面那个股票销售,有一种方案是100套话术背熟,然后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话术。
另一种方案是一套话术,但是前期极低的成本去筛选,筛选出来的,大概率都能成交。
要你要求下属,你怎么选?
…
…
第一种方案肯定更好。
如果你也这么想,你就还没有摆脱学生思维。
所谓的学生思维,就是只看好坏,不计成本。
韩寒说,小孩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因为如果你能很快,把100套话术融会贯通,你去任何行业,干任何事情,你都能成功。
而我们大多数人走第一条路,会把第一个话术背熟的时候,放弃掉后面99条话术,同时也放弃了99%的机会。
如果你背过英语单词就知道,你印象最深的第一个单词是什么?
来,大声喊出来——Abandon,放弃。
因为大多数英语词汇书是A开头,然后很多人反复来反复去,最后就真的放弃了。
讲到这里,才算是把合理的分配精力价值,讲清楚。
中华民族因为千年农耕,大家都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眼里盯着的,一直都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当一个观点,一个政策,真的涉及到了你自己的两头牛的时候,你就开始紧张了,就开始和人去争论。
其实,没必要,真没必要。
我们很多人,尤其是像万叔这样交付出身,项目制的,还有一些工程师、设计师,往往想的都是事情本身。
很少关注,工作任务以外的事情。
你的工作如果能从,我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到我认识到我什么事情最擅长,然后不断的去强化优势,筛选和匹配,认知就提升了一个层次。
商业的竞争到最后,都是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金钱约束下,比拼谁拿到的结果最大。
不在一两个点上,消耗过多的资源和精力,把时间放在更核心的人,更核心的事上,摸索出属于你自己的商业打法。
好比金庸小说里,那些练习过成套的武术套路,武功喊得出名字的人,和那些为了剧情而出场的流氓地痞比起来,也算是阶级跃迁过了。
END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