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荣夫人 | 我为何写“曲师”文

荣夫人 明月清辉1 2024-04-30


左起:陈一鸣教授、歌唱家丁汝燕教授、朱振华书记夫妇、作者、宋莉莉教授



近日写了关于曲师艺术系的文字《初创时期的曲师艺术系,堪称蔡校长麾下的北大》。文章发布后,引发涟漪荡漾,估计曲师人看到的不少。陈一鸣老师信息:“昨天收到几个信息,主要是打听你是谁?哪个系的?哪一级?音乐还是美术?我没有回答,让他们到你公众号去福尔摩斯吧。”我说这没有回答的回答高。


我非曲师人,当然哪个系哪一级都不是。写曲师文,得从认识陈一鸣老师说起。


陈老师读过我怀念前夫的文后留言道:“您好!刚刚读完您的文章《斯人已去往事…》很受感动。文章虽然很长,今晚用了整整一个晚上读了两遍,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挚的情感,有这份感情还有精彩表达出来的能力,十分佩服。加关注和留言除了文章感动之外,还有就是写作风格很像从德州创作组来济南的一位朋友。”“关注、欣赏您的文章主要有两点:三观与文风。”留言网名是“桃李春风”。那时我们素不相识。


我对此留言很感动。拙作较长,数位读友告诉我,读一遍需要两小时。桃李春风,TA竟然“用了整整一个晚上读了两遍”。不管在快餐还是漫餐时代,长文皆非大家喜欢的文本,即使读书现在大家都不喜欢读厚书了。无耐心。桃李春风谈到德州,谈到价值观,还有从德州创作组来济南的朋友。


德州,我的故乡。价值观,是我敏感的情感疏离界碑。从德州创作组来济南的朋友,后来我知道TA说的是《齐鲁周刊》的当家人张慧萍。张,我未得一见,但久闻其名。网络有言及她的文字:“张慧萍直言,对媒体人来说,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她仍愿做一个纯粹的媒体人,一个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立话语权的媒体人;做一份‘不一样’的杂志,去用身体丈量千山万水,用灵魂对话三教九流,血战平庸、枪挑泡沫、针挖深井,与社会的脉搏一起跳动。张慧萍的气质是犀利的、质疑的、批判的,而又是诚实的、求真的。”德州出来的竟有如此女媒体人。她,肯定是我喜欢的那一类。


因对留言有感动有触动,我与桃李春风加了微信并很快见了面。原来想象风姿摇曳楚楚动人的桃李春风是男性。原来他是山师音乐学院的手风琴钢琴名师。原来他的爱人宋莉莉也是山师音乐系的名师还是院领导。原来他们夫妇都出身曲师艺术系。原来他看我的悼念文是他爱人宋莉莉强烈推荐并督促他抓紧看的。


如此这般,我和他们夫妇便一见如故相见恨晚。那晚相聚时,还有著名歌唱家也是山师音乐学院教授的丁汝燕。丁女士也是价值观底盘稳固的音乐人,听闻让她唱那些黑白颠倒的颂歌,拒去。


言归正传。饭聚期间,陈老师夫妇情不自禁谈到他们母校曲师艺术系,谈到已近鮐背之年的系书记朱振华。他们谈及一件事引起我的兴趣:他们上学时明文规定不准谈恋爱,但毕业时朱书记凡了解到有稳固恋爱关系的同学都尽量把他们分配到一处。


就这一点,这不是一般的管理学意义上的温暖亮点,尤其在我们的土地上。


宁左勿右。政治正确。一直是猎猎飘扬的大旗。人道主义、人性论、个人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受批判,此种风潮曾一阵一阵地刮,无道高于人道,集体高于个人,直到人性扭曲到无形。到现在为止,“个人主义”都是贬义词。但木心早就给它拨缪反正了。他说“个人主义是把每个人都当做诗人来对待”;他说“把个人的能量发挥到极点,就叫做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不介入利己利他的论题,是个自尊自强的修炼。”我认为,个人主义是不泯灭每一个人的个性特性。个人主义是尊重每一个个体。个人主义发挥到极致,社会会向精英层面进发,而非把人驯化成蚂蚁一般的芸芸众生。


说到谈恋爱,当然也是个人问题。它不仅是人性人道问题,也是男大当娶女大当嫁的基本人伦问题。可大学——成人的大学呀——竟然有不准谈恋爱的清规戒律。岂有此理。当然,这个观念浸润在众多人的头脑中,连家长也有此执念。可成熟的学子们会悄悄地抗拒。那是一群“早熟”的人,聪明人。对这些“无视”纪律的人,曲师艺术系、朱书记,不是枪口抬高一寸,是直接把枪扔掉,换做春风拂面。是成全,是人道。他的良善温煦了很多人。


后来我看过朱书记和艺术系学子相聚的视频,有的同学说,学校不让谈恋爱,你们夫妇还曲线撮合呢,比如把谁谁谁安排在一起啥啥啥,后来他们成就了。朱书记哈哈大笑说,不让谈恋爱本身就不对嘛!


我是说这件事是我最初想写曲师艺术系的动因。可我就这么一说,不料陈一鸣宋莉莉夫妇热切鼓动积极助推,他们说彼时的曲师艺术系可写的内容太多了,不仅是成全谈恋爱的同学。那是一座不寻常的学府。


在他们夫妇的安排下,我随同他们去见了朱书记。丁汝燕老师也去了,她为她的母校当时把她和恋人生生地拆开耿耿于怀,为朱书记的良善之举艳羡又感动呢,悔不当初未考曲师。呵呵。


可随着了解情况的增多,曲师艺术系、曲师的亮点简直可以光照华夏了。


我之所以以“曲师堪比北大”为题,是因为蔡元培治下的北大,不拘一格降人才,把当时分散在社会各层级各方位的学界大咖们一网打尽般地收纳进北大。辜鸿铭:“清末怪杰”,获13个博士学位;钱玄同: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学家;胡适: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陈独秀,一无学历二无教育履历,但蔡元培三顾茅庐请他,并请他带着其执掌的《新青年》一并入驻北大,还要他任文学科总长。周氏兄弟周树人周作人也是蔡元培招贤请去的。而没有高学历却有鼎鼎大名的的语言学家刘半农、古文字学家刘师培、作家沈从文都被北大聘了去。人才济济的师资,带出一片辉煌的天下桃李。包括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北大校训,也是蔡元培创立。所以蔡元培虽然系第十四任北大校长,却被称为“北大之父”。有人说“北大之大大于蔡元培”。


但是,那时的北大,是民国时期的北大。百岁老人周有光说,他长长的生命期经历了三个朝代,而最好的是中间的朝代民国。蔡元培能成就那样的北大,也是那个特殊的宽松环境让他有大作为。


而曲师,是共产党执政下的曲师。它在初创时期那些类似北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做法,在这片土地上的大学里绝无仅有。而且,从劳改人员中、从右派中挖掘人才,这比北大还北大。


为什么身为曲师书记的王路宾有此胆识,因为他本人就是被打过右派的人,是两次被运动摧折的人。以他个人为例,他深知这个群体是怎样的木秀于林才风必摧之的一群人。他深知右派之另册里,是怎样的一方藏龙卧虎之地。他要把他们从油锅里捞出来,让他们重获新生发挥作用,为曲师的学子服务。


同样出身曲师的南开大学教授李新宇老师说,曲师,幸亏偏居一隅,那里藏了很多人。如果它居于省城或京都,王路宾书记会因其做派成为新的被打压的目标。


像张元勋那样的集高考状元、北大才子和右派、反革命于一身的复杂“名流”,谁敢用啊!但曲师用了。


曲师的英雄不问出处的做法还有,它挖了一批当时尚不是英雄但有英雄潜质的人。比如后来成为大画家的陈玉圃、韩昌力,后来成为著名钢琴教育家的毕茜茜等,他们被埋没在农村或基层,是曲师把他们挖掘出来给了他们舞台,使他们成为了中国艺术界的名流大家,并为山东为中国培育了无数优秀艺术人才。用韩昌力教授的话,当年曲师艺术系是山东艺术圈的重地,曲师艺术系出来的一些人又都开创出了一片天地。


因为曲师大胆引进各方面人才,使得曲师成为藏龙卧虎之地,那里成了一块人才济济的教育高地,后日或有机会时再具体梳理。


往期回顾

荣夫人|初创时的曲师艺术系,堪比蔡校长麾下的北大

荣夫人|清气·墨梅·温煦——宋遂良文学文献展上瑰丽的花絮

荣夫人 | 因为蔡先生,我们终相识

荣夫人 | 泽连斯基是个好总统

荣夫人 | 关于两位老先生,我言犹未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