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发展了几十年的思维教育,大人用三步就可以打开孩子的思考之窗

张燃 外滩教育 2021-05-21

看点  曾经有不少教育大家都说过,教育是对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换句话说,思维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两年,我们也会经常听到各种有关思维的时髦词,比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思维导图”等等。而在广大家长眼中,仿佛这些象征着软实力的流行词,就是新时代的“奥数”和“才艺”。就在前不久刚刚过去的GET教育科技大会上,外滩君又涨了新姿势,学了一个新词:结构思考力。


文丨张燃    编辑丨黄晔


“结构”二字听起来抽象,但它却可以说是万物之本。 大到宇宙星系、小到颗粒尘埃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定的结构。这些事物也是通过它们自身特定的结构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我们很难想象没有结构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结构存在于每个事物整体与局部关系的无穷变化中。局部表现整体,而局部的意义又由整体来决定。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时,如果可以从结构的视角去审视和思考,便可以看得更全面、更清晰。

 

因此,结构思考力应运而生。

 

在GET大会上,外滩君遇到了在结构思考力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实践与推广者李忠秋老师,并有幸在讲座后与他聊了聊。



李忠秋老师2010年结束了四年的高校教师生涯,进入管理咨询行业成为了一名职业讲师。因意识到思考力的重要后,开始专注于结构思考力这一领域,并创办了结构思考力学院,每年为数百家500强企业提供1000多天思维内训课,覆盖了数十万职场人士。除了企业,结构思考力学院现在还为青少年开发思维训练课。李老师还著有《结构思考力》、《透过结构看世界》等书籍。

 

从一开始专注于企业培训,到潜心研发了两年青少年思维教育课程,李忠秋老师是如何看待结构思考力以及思维教育这件事的呢?

 

1

什么是结构思维?


“就像楼房是有结构的,一本书是有结构的,一个问题也是有结构的。”李老师说,结构思考力强调从事物的整体出发,通过分析其内部的纵横结构,全面、准确、明了地把握其本质与规律,以此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高效地实现确定的目标。它是分析事物的一种能力,也可以说是认知事物的一种方法。

 

结构思考力源于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但李忠秋对其做了本土化和通俗化。

 

李忠秋说,很多从西方来的事物,直接拿来用是不适应‘国情’和‘人情’的。例如,金字塔原理要求人们理性思考、理性表达。但是由于中国人的内敛和传统,理性思考、理性表达可能让人在职场和人际关系中受挫。所以,本土化后的结构思考力提出,我们可以根据场景和环境去理性思考、感性表达。

 

李忠秋还做了很多努力去通俗化和简单化金字塔原理。 世界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所承接的业务都是复杂且宏大的,如一个大型企业发展的战略和方向。金字塔原理作为麦肯锡的一套工作工具,相对来说也是很复杂的。因此,想要让每个普通的人能够学习并运用这一套思维方法,通俗和简单化是必经的一步。

 


结构思考力VS思维导图


如果你观察在运用结构思考力时由金字塔原理画出的树状图,会发现它跟大众熟悉的思维导图似乎有些相像。

 

“思维导图和金字塔原理都是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来,两个发明出来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李中秋解释说, “最开始思维导图是为了刺激我们的发散思维而创造出来的,换句话就是强调联想、创新。但它不要求发散后,点与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结构思考力也有发散的过程,但最后需要把发散出来的元素根据逻辑、分类、排序整理规整。也就是说,跟思维导图不同的是,结构思考力在发散后还有一个“收敛”的过程。它强调发散后同一层级之间的逻辑关系、上下层级之间的论证关系。因为结构思考力的目的是去解决现实问题,如果你发散想联想出的点都能够真正落地创造出一个有用的东西,那么这个“收”的过程则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现在国内很多人讲思维导图时也说它是结构思维,因为他们会把结构思维的很多理念加到思维导图中去。

 

2

给成人思维“补课”

他看到青少年思维教育缺失

 

在给众多500强企业的上万名员工提供结构思考力的培训中,李忠秋发现,很多人的思维模式都存在着问题。

 

“例如,我们培训的很多人都是工作在大企业的名校毕业生,他们可能智商很高,工作能力也不错,但讲话和报告时缺乏条理和逻辑。”李忠秋说,很多人在陈述工作时只有大量的信息描述,没有任何观点。或者有观点有依据,但二者没有论证关系。还有人习惯只说观点,不给理由。“有的人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不就是表达能力不强么?但事实上表达的模式就是一个人思维的模式。”

 

于是,李忠秋和他的团队开始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即使是学历背景很好的员工和管理者,在思维上仍然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李忠秋说,在给企业培训时,其实就是给那些已经走到工作岗位上人的思维“补课”。在“补课”的过程中,李忠秋发现其根本的问题是他们在孩童思维发展的时期没有得到合适的引导和刺激。“直接给成人灌输思考模型,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因为成人已经形成固化思维。所以我们不想只是‘补课’,我们想在孩子思维尚未成型时扮演一个引导者,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国人的思维问题。”

 

于是李忠秋和他的结构思考力学院开始研发面向青少年的思维课程产品。

 

“对教育和培训两者的区别我有个认知,培训属于短平快,但教育是一件特别谨慎的事。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原本以为会像给企业们量身定制的课程那样三个月就可以开发出来,这套针对青少年的结构思维课,一做就是两年。


3

三步,打开孩子的思维之窗

 

思考力学院负责青少年结构思维课程研发的葛璐老师说, 在同一个班级,你会发现不同孩子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当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有的孩子是没反应的,只会木木地看着老师。但有的孩子立刻就会举手,甚至会主动问老师问题。

 

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反应呢?

 

“那可能就是跟孩子的感知能力,还有主动探索世界的欲望有关系。”葛璐老师说:“一个人如果对外面的世界都不感兴趣,那他就不可能去睁开眼睛伸出手去接收信息。而没有信息的输入他怎么可能还会进一步的思考呢?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开启孩子探索的兴趣,观察的欲望。这也是结构思考力的第一步。”

 

当孩子的观察力提高了,他们才有足够的素材去加深思考的深度。

 

葛老师介绍说,在开启孩子观察和探索的欲望后,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把观察到的信息建立连接。

 

所谓建立连接,就当孩子遇到一个主题,能够把平时看到听到的所有的这些素材都跟这个主题联系在一起,而且能够说出这个主题与素材之间它们大概是如何关联的。“其实在孩子找关联的过程中,他们已经能够隐约感觉到某种逻辑关系,但并不明确,只知道他们是关联的。所以有了第三步,我们会引导孩子去分类,对问题进行分析。 ”

 


葛璐老师认为分类特别重要,因为通过分类你就会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也就是我们说的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

 

葛老师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提到冰淇淋,有人把它当作甜食,有人把它归作是放松心情的东西,还有人比作是妈妈的温馨下午茶。不同的分类的背后,其实是不同人对它不同的定义。


除了分类,逻辑顺序也很重要。孩子们如果能了解常用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重要性顺序,就能更清晰地组织素材进行思考表达。“通过教孩子分类我们希望能让他们意识到,分类是开始逻辑思维的第一步。理解和运用三个常用逻辑顺序是帮助他们清晰思考、有力表达的关键步骤。”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让孩子反思思考,就是我们说的元认知。”葛璐老师强调。也就是让孩子了解到,原来“思考”是单独的一个东西。它既不是课外兴趣、也不是语文数学英语任何一门学科,而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个大脑运作的机制。“我觉得这个是挺重要的。当孩子了解思考这件事后,他会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思考方式正确与否。”


4

家长提高百分之一,孩子提高百分之百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能够做些什么去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呢?

 

李忠秋老师和葛璐老师给我分享了几个小故事。

 

有一位爸爸,在秋天银杏叶色翩翩飞舞的时候,会跟儿子交流说:你看这银杏叶子多美啊!就像很多个金黄色的小裙子在翩翩飞舞呢!爸爸的语言特别的生动美好,这就是在引导孩子去感知。“感知是不是思考?是的,因为它是思考的第一步,即观察感知。”李老师说。

 

有位妈妈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儿子回答说跟朋友打架了。这位妈妈不会首先责怪孩子,而是跟孩子一起回忆分析来龙去脉。比如问孩子为什么吵架?为什么打架?你做了什么?对方做了什么?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在引导孩子去分析、联想、归类。

 


所以教育的第一步一定是家长自己,家长的思维模式会潜移默化给孩子。有一句话是说,当家长提高百分之一,你的孩子就会提高百分之百。 ”葛璐老师说;“然后就是在孩子思考他身边的事物时,家长要多多陪伴,积极参与引导。”

 

父母和孩子的情感连接,对其思维的模式也是有影响的。有的孩子遇到问题积极去探索毫不退缩,而有的孩子很冷漠,无论是思考,还是让他做任何事情他都没有动力去做,只关注内在自己,对外面的人和事他统统不感兴趣。

 

这个差别的背后,可能并不是理论的教育问题,而是家庭关系问题。孩子跟父母的关系亲不亲密,有没有安全感,都影响着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和能力。

  

5

思维教育,任重而道远


为了开发针对青少年的思维课程,李忠秋和他的课程研发团队专门研究了美国思维教育的发展历程。他们发现,美国现在几乎没有专门的思维教育课程。

 

在查阅更多文献资料以及到美国学校交流后, 他们发现其实并不是一直都没有,只是现在很少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企业认为员工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从而推动了美国进行了一次大的教育改革,当时各种思维教育相关的课程和培训也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而在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实践,思维教育的要素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学科教育里了。

 

李忠秋老师说,中国现在还处于第一阶段,就是还在普及结构化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路上,“这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但它不会是一个最终结果,因为思维不能脱离任何实际的东西存在。”

 

思维教育的第二阶段就是像美国那样,做到学科融合。比如讲语文老师和历史老师会用批判性思维去讲课和并且引导孩子在学科里去实践和应用批判性思维,“这一点有些老师和学校已经在探索和实践了。


而思维教育的第三阶段,是“思维教育完全融入到整个社会的文化和教育之中。”李忠秋老师说:“这也是结构思考力学院的使命、美好愿景。但就目前来说,思维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关阅读





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

针对21世纪学习型家庭的核心需求

外滩教育邀您加入VIP专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43ocsq1s&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下图 

了解更多VIP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进外滩教育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