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春:煤电脱困转型 路在何方?

中国电力报 火电之声 2024-01-27

近年来,受国际形势变化和电煤供给失衡影响,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电力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亏损保供。2022年,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煤价有所回落,但依旧高位运行。煤电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煤电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方向在哪?煤电企业怎样才能走出“谷底”?就这些问题,中能传媒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叶春。


中能传媒:目前,煤电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如何?


叶春:2021年四季度以来,供需紧张致电煤价格飙升,煤电企业赢利能力快速下滑,亏损面迅速扩大,至2022年底,煤电企业亏损情况一直没有得到缓解。


2023年以来,电煤价格震荡下行,加之燃煤发电机组市场交易电价有所上浮,火电企业亏损情况有所缓解,但电煤价格、天然气价格总体仍处于相对高位,电价尚未完全覆盖发电成本,火电企业尚未整体实现扭亏为盈,大型发电集团煤电亏损面达50%左右,部分大型发电集团仍整体亏损。


中能传媒:您如何评价当前电煤的价格水平?


叶春:今年电力企业为迎峰度夏保供提前大量采购电煤,电厂煤炭库存达到了历史新高,中电联燃料统计口径电厂库存6月底已超过1.2亿吨,同比增长约2500万吨。在高库存支撑下,煤炭价格呈现震荡下行趋势,但目前仍在800元/吨以上,大幅高于国家发改委303号文规定的北方港平仓价570-770元/吨合理价格区间上限。


当前,煤炭价格有所下降使部分赢利能力强的电厂实现减亏,部分自有煤矿资源丰富的电厂实现微利,但仍有大量运输距离远、电价水平低、财务费用多、人员负担重的煤电企业持续亏损。从全行业来看,在当前电价水平下,煤价仍高于盈亏平衡点。煤炭采购成本占煤电成本的比重超过70%,煤炭价格严重影响企业的利润,当前煤价下,煤电企业实现整体赢利较为困难。


中能传媒:根据煤电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要求,很多省份要求存量公用煤电机组应改尽改。煤电“三改联动”的“社会账”好处毋庸置疑。考虑成本和收益的“经济账”目前能否算得过来?


叶春: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占比的逐步提升,煤电机组负荷率持续下降、调峰幅度不断加大,煤价、电价、年利用小时等改造的技术经济测算核心因素不确定性增强。节能改造方面,经过多年的节能改造,投入低、效果好、见效快的节能改造已基本完成。当前燃煤价格仍处于高位空间,部分改造通过节煤获得的收入可通过技经核算,但随着煤价的变动、年利用小时和运行负荷的下降,节能降碳的收益难以保证。灵活性改造方面,对于尚未开展现货市场的地区,仅靠调峰辅助服务收入难以支撑收回成本;对于已实施现货市场的地区,改造成本亦难稳定回收。供热改造方面,从电厂实际反映的情况看,采暖供热因为高煤价与低热价,大部分煤电企业居民供热业务普遍亏损;工业供热的热价一般随着煤价进行联动,大多不存在成本倒挂问题,但工业供热常导致机组灵活性和深调能力受限,考核压力较大,部分机组工业供热存在越改越亏情况。下一步,应尽快完善辅助服务机制、推动地方将供热热价与煤价进行联动等措施,以进一步支撑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


中能传媒:针对煤电行业整体经营遇到困难的现状,您认为煤电的价值该如何体现?


叶春:一方面,煤电企业已连续多年亏损,当前电价和煤价水平下,尚难实现成本的充分疏导,还没有达到实现全面扭亏的市场环境,且考虑近年来亏损的历史欠账,仍需进一步理顺煤价、电价比价关系和联动传导机制。另一方面,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下,煤电将更多地发挥基础保障和灵活调节作用,对机组运行、发电煤耗、设备检修等均带来较大变化,导致成本增加,能否给予煤电地位和系统价值相匹配的电价机制,包括容量电价、辅助服务电价等,是决定煤电能否生存的关键。


中能传媒:根据目前国家对煤电的托底保障和支撑性能源的功能定位,双碳目标下煤电的出路在哪?


叶春:一直以来,煤电都是我国电力工业运行的坚实基础。虽然在电源结构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煤电装机占比逐年降低,但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作为最安全可靠的电源,在顶峰保供、促进新能源消纳、提供调频备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可以说,正是靠着煤电机组蓄势待发、保驾护航,我们才打赢了一场又一场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的硬仗。


近年来,虽然煤电装机占比持续下降,但始终是电量的主要提供主体。尤其2021、2022年,煤电装机占比分别降至47%和43.8%,但提供了全国近六成的发电量,还支撑了超七成的电网高峰负荷,承担了超八成的供热任务。


基于我国资源禀赋特点,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需要,以及清洁能源发展进程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双碳”目标下,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我国煤电由传统的电力、电量主体电源,加速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


在“双碳”目标引导下,煤电将在近中期有一个科学合理控制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过程,大致分为增容控量、控容减量、减容减量三个阶段。煤电将实现由“量”向“质”高质量发展的阶跃,技术重点不再是基荷电源时期的高参数、大容量、超临界、低煤耗,取而代之的是中低容量、灵活可调、快速启停成为评价煤电机组性能水平的重要指标。鉴于我国煤电机组巨大的存量规模,转型过快会危害系统安全,进度过慢又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结合新型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核心内涵,煤电企业需要通过提升煤电机组的灵活调峰能力、增强能效水平、加强低碳技术应用水平、加强与可再生能源的耦合发展等发展路径,为煤电行业发展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作者:苏伟

延伸阅读:德州电厂2×66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三方合作见面会召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叶春:煤电脱困转型 路在何方?

中国电力报 火电之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