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GCB | 尹华军团队在氮沉降下高寒森林菌根介导的土壤碳汇效应中获新进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图1 根系/菌丝途径对土壤碳-养分影响示意图(左)与原位内生长管试验设计示意图(右)
研究结果表明:1)N沉降下土壤SOC储量的年平均增幅约为271g m-2yr-1,其中菌丝途径在N诱导的土壤C积累中占主导性贡献(约为66%),约为根系途径贡献的2倍。2)与根系途径相比,氮添加下菌丝途径介导的微生物残体C增量占SOC增量的比例可达80%以上,而这一比例在根系途径中仅为54%左右,表明菌丝途径具有更高效运转的MCP。3)氮添加增强了菌丝途径真菌代谢活性以及真菌残体C与土壤矿物结合能力是导致菌丝途径具有高效MCP的重要原因(图 2)。上述结果表明,氮沉降加剧背景下高寒森林菌根外延菌丝在调控森林SOC形成、积累和稳定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从“菌根”这一独特视角,丰富和提升了全球变化下典型森林土壤碳汇效应理论的科学认知,并为高寒森林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适应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图 2 氮沉降增加下根系/菌丝途径对土壤有机碳储量(g m-2 yr-1)的相对贡献。PLRC: 植物源C; BRC: 细菌残体C; FRC: 真菌残体C; UNIC: 未识别碳组分。图中加号之后的数值表示相对于不加氮处理而言,氮添加诱导的SOC碳库含量及植物源/微生物源C含量的增量。括号内的百分比表示N诱导的植物源/微生物源C增量对SOC增量的贡献(%)。
上述研究结果于2022年5月18日以“More soilorganic carbon is sequestered through the mycelium-pathway than through theroot-pathway under nitrogen enrichment in an alpine forest”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生态学领域权威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上。成都生物所特别研究助理朱晓敏博士、美国伊尼诺伊大学张子良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尹华军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刘庆研究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刘占锋研究员、巴塞罗那自治州大学JosepPeñuelas教授、Jordi Sardans高级研究员、西澳大利亚大学Hans Lambers教授等参与了部分工作。本研究得到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项目、中科院“西部之光”交叉团队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联合资助。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gcb.16263。热门文章
New Phytologist |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菌根共生途径塑造树木根经济空间
GCB | 成都生物所在亚高山森林土壤固碳对磷添加的响应机制方面获得新进展
成都生物所在根际SOC组成和来源的垂直分异规律研究中获新进展
GCB | 长期土壤增温改变了温带森林土壤的细根动态、形态和外生菌根真菌群落
Nature子刊 | 土壤微生物功能变化标志西藏草地的不可逆退化过程:实验+Meta分析
生态环境部官媒《环境保护》:基于全口径碳汇监测的中国森林碳中和能力分析(全文)
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 | 全球干旱区变化的地表多圈层特征及其机制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生长后期降水减少削弱了草地生态系统碳汇
版权声明
学术分享,侵权告改或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