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 | 土壤微生物功能变化标志西藏草地的不可逆退化过程:实验+Meta分析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青藏高原(TP)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海拔草原,占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的2.5%,但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0.3%。近十年来,约30%的西藏草原被认为已经退化。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使其表层土壤容易退化,严重退化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42%,氮(N)下降33%。有三种机制有助于这种侵蚀,即减少C和N输入,增加土壤有机质(SOM)矿化,但它们的相对重要性仍不清楚。
作者收集了2002年至2020年间发表的49篇文献研究中的594项结果整合分析,以量化草原核心区的SOC和N损失。在详细的实地研究中,确定了侵蚀和净矿化对SOC损失的相对贡献,并确定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潜在变化。作者将退化的六个连续阶段进行了分类,从完整的嵩草根垫(S0)到表面裂缝不断扩大的阶段(S1–S4),再到没有根垫的裸露土壤斑块(S5)。
图1 青藏高原(TP)多边形裂缝和延伸的取样点。
研究发现:冻融循环和过度放牧导致的多边形裂缝扩展和根垫死亡(root-mat dieback)会导致表层土壤侵蚀、SOC分解和N流失。土壤微生物群落通过改变分类组成和酶活性对分解作出反应。水解酶活性降低,而氧化酶对剩余顽固性土壤有机质的降解加快,表明微生物功能发生了严重变化。这可能会通过减少碳库功能和养分循环动态,不可逆转地改变世界上最大的高山牧区生态系统,对当地粮食安全、区域水质和气候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也表明草地退化一旦通过S3和S4之间的临界点,减缓退化的传统策略不太可能防止整个富含C的表层土完全流失,从而对微生物功能和相关生态系统服务产生连锁效应。
图3 从完好(S0)到严重退化(S5)阶段的退化顺序及其驱动力
研究成果以“Microbial functional changes mark irreversible course of Tibetan grassland degradation”为题于2022年5月13日发表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德国戈廷根大学Andreas Breidenbach和贝鲁斯大学P.M.Schleuss为共同第一作者,基尔大学Sandra Spielvogel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
热门文章
Nature | 北京大学和中科院地理所合作揭示中国的陆地碳汇大小Nature正刊+Matters Arising | 中科院等多个国内外团队合作揭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规模
生态环境部官媒《环境保护》:基于全口径碳汇监测的中国森林碳中和能力分析(全文)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植物根系强化土壤抗侵蚀机制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3篇GCB+1篇EST | 南师大蔡祖聪团队程谊教授在全球土壤氮矿化、同化、硝化及硝酸异化还原取得系列进展
SBB | 于贵瑞院士等:降水调节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组装的确定和随机过程Geoderma | 温带草原微生物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沿降水梯度的空间格局
SBB | 中国草原土壤含碱性磷酸酶基因(phoD)微生物群落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及有效磷的关系
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 | 全球干旱区变化的地表多圈层特征及其机制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生长后期降水减少削弱了草地生态系统碳汇PNAS | 中科院“碳专项”重要成果:气候变化对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版权声明
学术分享,侵权告改或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