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车展之自动驾驶供应链盘点

九章智驾 2022-07-29

第十九届广州车展已于2021年11月19日正式开始,本届广州车展的主题为“新科技、新生活”,可以发现科技感充满着本次车展现场,汽车科技已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随着国内传统汽车企业的转型升级,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正不断加强。除了展会上登场的智能汽车外,同样也出现了不少出众的自动驾驶供应商,如智能汽车操作系统、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感知设备等,他们也成为了本届车展的亮点之一。

 

一、智能汽车操作系统


1. 斑马智行


产品:AliOS智能座舱、智能语音座舱、斑马幻影AR-HUD引擎以及全新量产落地的斑马洛神智能座舱系统等
亮点:
1)技术方面
展会上斑马智行展示了自研的智能汽车OS系统——AliOS此外,本届车展上,基于斑马AliOS打造的多核异构融合式智能座舱系统——洛神智能座舱系统,已搭载在荣威RX5 MAX与名爵MG ONE上,未来还将应用于多品牌多车型。

图1:洛神智能座舱系统


斑马AliOS智能驾驶系统内核,采用了微内核架构,融入SOA跨域融合理念,执行ASIL-D产品认证标准,并计划于2022年面世,免费提供给车企,助力软件定义汽车升级。
2)体验方面
在交互智能、驾驶智能、服务智能三方面都带来了别样的功能体验。在交互智能体验方面,拥有基于“达摩引擎”打造的养成式语音助理“小跟斑”,可将语音定义为车内第一交互方式的系统;
在驾驶智能体验方面,除了多屏合一外,首次亮相的幻影AR-HUD引擎,拥有数据、渲染、交互三大引擎,可为用户带来人机共驾、多模交互及丰富的座舱娱乐生态;在服务智能新体验方面,拥有数十款车载小程序,未来还将支持车载影院、车载游戏等多样化的数字体验。

图2:斑马幻影AR-HUD引擎

3)效率领先

据斑马智行透露,至2022年搭载AliOS系统方案的车企,可将主力车型软件研发周期缩短至6个月。同时,以Powered by AliOS模式与车企/Tier1合作,开放系统平台能力,车企可自主选择开发模式和服务能力,形成差异化产品。在技术生态方面,可支持10余款主流芯片与5大应用开发平台。

 

合作伙伴:荣威、名爵、智己、迈克萨斯、福特、斯柯达、宝骏

 

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


1.纵目科技


产品:智能驾驶综合解决方案Drop'nGo


亮点:该综合解决方案主要针对停车场、园区等封闭场景,其中包含自动驾驶、静态交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车路协同三大板块。将泊车类产品HPP、AVP、WPT、停车场高精地图、高精车位、GIS地图引擎、Octopus云平台都融入在完整的停车场生态当中。


此外,发布会上纵目科技宣布与芯驰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双方将针对ADAS及自动驾驶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展位上,纵目展出了自主泊车系统(AVP)方案,其感知方案主要采取前视摄像头*1 + 环视摄像头*4 + 超声波雷达*12 + 4D毫米波雷达*4。同时,我们也看到纵目展出了部分感知产品,具体如下:
  • 毫米波雷达SDR1:采用RFCMOS工艺和2D的MIMO技术,可做到水平、垂直角度高精度检测,最小检测距离可达到10公分。

  • 高清摄像头:基于机器视觉定制化开发,拥有360全景摄像头、ADAS多品类摄像头,可覆盖100万/200万/800万像素要求。

  • 长距超声波传感器:外形设计的通用互换性强,传感器使用自研探芯兼顾远探测距离以及大FOV,支持车身周围6cm范围内的360°感知覆盖,支持精确车位检测、AEB、freespace检测,目标聚类与生成,障碍物高低探测对象分类,传感器性能参数自适应补偿等功能。


合作伙伴:红旗、长安、吉利、岚图、北汽、江淮、理想、江铃、威马、上汽打通、长城、广汽、伟世通、高通、恩智浦等

 

2. AutoX


产品:AutoX Gen5


亮点:根据AutoX2021年7月发布的信息来看,AutoX Gen5共配置了50个传感器,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28(每帧像素总和超过2.2亿)、4D毫米波雷达(0.9°角分辨率)、激光雷达(每秒超1500万点云成像),Auto XCU域控制器(计算平台:英特尔CPU + 英伟达GPU + 赛灵思FPGA,整体算力达2200TOPS)。


本次展会上,该款产品没有给出更进一步产品信息,期待AutoX 在未来能给出更多有关AutoX Gen5产品的信息。


合作伙伴:克莱斯勒、本田、大众出行、高德、比亚迪、英特尔、英伟达、赛灵思、安森美等

 

3.如祺出行


产品:分别联合文远知行、小马智行打造两辆配置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Robotaxi。


亮点:

1)基于广汽集团旗下AION S车型,搭载文远知行的无人驾驶系统和传感器套件WeRide Sensor Suite4.0。设备配置方案主要包括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固态激光雷达、一体式集成天线以及文远知行自研的相机模组。全套方案可实现360度视场,最远达到前向300米。据文远知行表示,预计2022年,用户可通过如祺出行平台下单呼叫三方联合推出的 Robotaxi,体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2)与小马智行推出的Robotaxi,搭载了软硬件集成系统PonyAlphaX。整套方案配备了激光雷达*4、毫米波雷达*4、摄像头*7以及厘米级GNSS天线*2。
图3:如祺出行合作车辆展示
(图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AZjrQbA_9VouWH9d3Pg-Ug)

 

合作伙伴: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广汽等

 

三、感知传感器


1.Velodyne Lidar


产品: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Velarray H800和Velarray M1600、远距离Velodyne Alpha Prime™传感器、Velodyne智能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亮点:

1)Velarray H800,车规级的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采用微型激光雷达阵列架构 (MLA)。该传感器集远程感知和广视场角于一体,可实现0.1-200m的探测距离,用于ADAS和自动驾驶交通应用中的安全导航和防撞。


2)Velarray M1600,一款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用于移动机器人应用。采用Velodyne Lidar的MLA,为安全导航提供感知功能,使无触控移动和 “最后一英里” 配送机器人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安全地运行。Velodyne Lidar称,这款传感器可以部署在各种环境和天气条件下,几乎可以实现全年全天候不间断使用。该设备可探测范围为0.1-30m,垂直FOV为32°。


3)Velodyne Alpha Prime™,具备FOV(H/V)(360°*40°)、300m@10%反射率、180m@5%反射率、角分辨率(0.2°*0.1°)、激光光源(903nm),该款设备的特点是高分辨率和广视场。


4)Velodyne智能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可以创建道路和十字路口的实时3D地图,提供精准的交通监测和分析。


四、导航定位


1.中海达


产品:AH-3232、AH-4236、AT-4500、AT-400、ATCZ-436、ATCZ-438、AS-401、AS-402/AS-403、AL-301、AL-401/AL-402、HIP-1000、INAV系、IPMV、X系列。


亮点:产品可应用于车载导航、自动驾驶等场景。以HIP-1000为例,采用UWB高精度定位系统,可为车辆提供超高精度位置信息,以及为自主泊车系统的控车算法提供决策依据,测距精度小于15cm,测距范围大于100m。


合作伙伴:上汽、小鹏等

 

五、智能座舱


1.科大讯飞


产品:飞鱼OS MATE 2021、飞鱼智能助理MM 2021、飞鱼智云1.0


亮点:

1)飞鱼OS MATE 2021,依靠大数据算法与知识图谱,融合语音、视觉、音效、氛围灯等多模态交互手段,为用户提供场景化、个性化、情感化的服务。

2)飞鱼智能助理MM 2021,是一款前端市场的智能交互产品,具备多模态交互功能,将构建“听说看显”一站式的技术链。

3)飞鱼智云1.0,主要包含了大数据、AI和业务中台,以及智能化云应用如场景立方、汽车知识大脑、用户画像等。


合作伙伴:一汽、东风、北汽、上汽、吉利、比亚迪、丰田、奇瑞等

 

总结:总体来看,未来汽车科技馆”的自动驾驶供应链参展企业的数量虽然不多,但还是有不少惊喜出现。全展馆可谓是科技感爆棚,让智能驾驶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写在最后



行业转型交流群交流转型遇到的困难、分享转型过程中的心得,可扫描右方二维码添加工作人员微信,并提供一下名片和个人简历,然后拉您入群。

注:加微信时务必备注您的真实姓名、公司、现岗位

以及意向岗位等信息,谢谢!


关于投稿如果您有兴趣给《九章智驾》投稿(“转型经历总结”及“知识积累整理”两个方向),请扫描右方二维码,添加工作人员微信。

注:加微信时务必备注您的真实姓名、公司、现岗位

以及意向岗位等信息,谢谢!


“知识积累”类稿件质量要求:

A:信息密度高于绝大多数券商的绝大多数报告,不低于《九章智驾》的平均水平;

B:信息要高度稀缺,需要80%以上的信息是在其他媒体上看不到的,如果基于公开信息,需要有特别牛逼的独家观点才行。多谢理解与支持。





推荐阅读:

转型经验分享|我为什么放弃做VC投资,去做自媒体?


“好工作”的最关键指标:场景足够复杂、数据量足够大、杠杆率足够高


我们的个人命运,三分靠打拼,七分靠产业红利——《九章智驾》创刊词


FMCW激光雷达科普(上):基本概念、技术路线、优势及争议和误解


这家无人驾驶公司,竟做起了“有人驾驶”运输业务


什么是激光雷达的“发动机技术”?一文讲透行业技术壁垒


一文带你了解800万像素车载摄像头


一文读懂自动驾驶仿真测试技术现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