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雕漆看中国的慢文化 | 郑志刚美学课堂

Adrian郑志刚 Adrian郑志刚 2023-09-13
传统工艺中的雕漆,大气优雅的雕刻纹路,密集纷繁的锦文,在配上温润的色泽,用一种充满灵动的工艺之美,传递着自由与天然的惬意。如此复杂的工艺,当然需要漫长的过程,从原材料的获取到成品完工,历时少则数月,多则经年。

雕漆的原料是大漆,一种从漆树上采集的天然液体涂料,收集难度极大,汉字漆的右侧,“木”经过两道刀痕流出“水”,正是对这种采集方法的完美诠释。同时,涂料离开树木后很容易氧化变黑,负责采集的师傅都要半夜去采集,而一棵漆树上能采到的漆只有几克重,于是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




但原料的采集只是开始,漆从液体到固体,从自然到工艺,需要在严苛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经过反复数百道髹漆和阴干的工序,把经过调制的大漆涂在胎面上,才能真正的开始雕刻,这个把自然变为工艺的过程,耗时通常几个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

于是雕漆也被称为“缓慢的艺术”,我倒觉得它慢的恰到好处,既有一种水滴石穿的坚韧,又能在融入最细腻的情感和文化气韵。



在周大福传承的推进中,我们深入挖掘“慢”工艺背后的秘密,发现慢的背后是匠人对每一道工序的尊重,在实际加工时,充满了快与慢的结合,像无数短促抖动的频率组成了大而平缓的曲线,时而细水长流,时而疾如闪电,在动静结合中动心忍性,充满对自然与人的体察和思考。灵感也正是在这种以慢与快的节奏中厚积薄发,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记于2022.9.1
Adri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