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律所的规模化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丨律新调研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来自于世界银行2007年主题报告《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其基本含义是很少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中型律所则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解决中型律所的困境,无非就是选择“上”还是“下”。“上”有“上”的投入,“下”有“下”的取舍。中型律所需要先充分了解“大所”和“小所”的核心竞争力,再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考量。
总的来说,对于中型律所的规模化,有以下几点建议:
● 打破律所规模化的普遍周期,通过“合并+品牌运营”实现弯道超车;● 规模并非越大越好,需要合理选择定位、适度把握规模化边界;● 从专业设置来看,公司商事、合规、房地产、破产、资本市场是规模所最关注的几大领域。
01
100家律所中,成立时间最长的律所创立于1983年,而最年轻的律所创立于2015年,二者的成立时间相差了32年。从成立时间的分布来看,100家律所中,绝大多数律所成立于1990年至2010年的20年间。从年份来看,1993年是成立律所最多的一年,当年共10家律所成立;其次是1995年和2001年,分别有9家律所成立。
▲ 图1 百强规模所成立时间分布
▲ 图2 各年度成立百强规模所数量
从成立时间上看,成立20~30年的律所无疑享受到了律师行业规模化带来的红利,但中型律所也可以通过“合并+品牌运营”实现突围。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自2013年合并之后,坤源衡泰在十年内已经成长为重庆地区第二大本土律所,人均创收在合并六年之后就已经达到百万元,并且持续通过品牌运营与专业化建设来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形成规模化的良性循环。
02
规模及分支机构:500人以下最为稳定,分所数量在精不在多
从规模上看,100家律所中,有74家人数在1000人以下;在1000人以上的规模所中,大部分律所的人数集中在1000~2000人之间。从人数分布来看,400~500人及1000~2000人是规模所发展过程中最为稳定的两个规模区间。
▲ 图3 百强规模所人数分布
在分支机构的设置上,100家律所中,有35家已经在海外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21家总部位于北京,占出海律所总数的60%。
在国内分所数量上,100家律所共开设了1819家分所。其中,分所数量最多的律所在国内共开设111家分所,分所数量最少的律所仅开设4家分所。近半数百强规模所的国内分所数量在15家以下,其中包括多家区域头部所。
▲ 图5 百强规模所国内分所数量分布
在国内分所的布局上,虽然同为规模所,但区域头部所与全国性规模所的布局策略截然相反。
盈科律师事务所、大成律师事务所、京师律师事务所等全国性规模所的分所布局基本覆盖了所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甚至已经开始向更加下沉的四五线城市扩张。
区域头部所的分所布局则主要覆盖省内城市。比如,泽大律师事务所共18家分所,除成都与西安分所外,其余16家分所均位于浙江省内;明炬律师事务所的20家分所中,有18家分所位于四川省内。
03
专业化建设:规模所更关注哪些专业领域?
100家规模所在专业化建设方面的思路差异较大。设置专业领域数量最多的律所共细分了53个业务及行业领域,而最少的律所只划分了3个业务领域。整体来看,多数律所的业务领域及行业领域数量为10~25个。
▲ 图6 百强规模所专业领域设置数量分布
▲ 图7 百强规模所专业领域数量分布
从专业设置来看,公司、房地产、合规、破产、证券、政府的出现次数最多,成为百强规模所设置最为广泛的六大专业领域。
▲ 图8 百强规模所专业领域词云图
▲ 图9 百强规模所专业领域前十大高频词出现次数
除了律所本身的专业设置之外,作为一家律所的掌舵人,各律所主任及负责人的执业领域往往也代表着律所的重点专业。从100家规模所负责人的执业领域来看,公司类业务依然领先其他业务。
04
小结
中型律所的消亡并非个例,在任何行业,中等规模的经济体都难以长期、稳定地存在。中型律所在向上扩张的过程中必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其伴随的风险也随时可能使律所突然倒下;但在扩张过程中,通过合理、适当的战略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消除一部分潜在风险,增加律所规模化的成功率。
2022年6月28日,律新社推出“V品计划”,这是针对法律服务业品牌升级的赋能计划,围绕组织品牌、专业品牌以及品牌运营培训进行了全面规划。为了呈现更多优质品牌机构及律师团队,展示分享其专业成果,2023年6月28日,律新社“V品计划”升级焕新。
作为“V品计划”的一部分,律新社研究中心将推出一系列“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涵盖各个专业领域。我们将结合申报材料审核评估、客户调研、行业调研等多种形式,综合考察后呈现各专业领域的“品牌之星”律师。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对未来希望律新社研究中心推出哪些专业领域的“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及调研方向提出建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