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迁读 | 这本书,带你饱览节气与物候之美





迁读 | 第5期

于咫尺间 逢千里趣

-

《故 宫 知 时 节》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我希望,二十四节气,充盈着科学的雨露,洋溢着文化的馨香,既在我们的居家日常,也是我们的诗和远方。


——《故宫知时节》宋英杰






《故宫知时节》
 是一本怎样的书?




《故宫知时节》的作者是大家很熟悉的中国气象局首席专家/CCTV天气预报节目首位主播宋英杰。他从文化和科学两个维度逐条解读了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候,包括节气“物语”中的气候逻辑、物语标识中的争议以及科学和谬误。书中再配以摄影师王琎(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的宫中摄影图片,又从一个全新的故宫视角来解读节气这个传统文化。

尤为难得的是,这本书的缘起,是故宫博物院藏但从未示人的传为南宋夏珪、实为明人绘制的《月令图》册。这部月令图为现存最早的节气图册,它对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候进行了逐条的图解和注释。同时结合我们当下的生活,将节气与物候的前世今生做了详细的解读。

“迁读”栏目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主题,选取了本书中四个季节的气候内容,让大家晓识从古流传至今的气候节律变化。









四时之始

/ 春 /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春之德风,风不信,

其华不胜,华不胜,则果实不生”




对于二十四节气起源而言,立春是平均气温和地温由零下到零上的“转正”节气,所以物象特征是消融。在古人看来,立春“东风解冻”,将解冻归因于风。

也就是说,春暖是东风送来的,一切因风而出,一切因风而齐。一切的恩德都记在风的功劳簿上。

在民间,有一种描述春天的称谓,叫做:春脖子。这是一个拟人化的说法。有人将春脖子理解为春季的时长,感慨春天短暂。关于春脖子,人们最常说到的还是春脖子短,意在劝耕。春脖子短,春节之后就不能再悠闲了,所以说“春脖子短,节气往前赶”。但春节日期的早与晚,与春季天气回暖的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春脖子短的本意,不是春天短暂,夏天很快就来了,而是留给大家备耕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万物并秀

/ 夏 /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夏之德暑,暑不信,

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




立夏,被视为夏天的开始。古时候,立夏这一天,天子会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大家一起到南郊去迎候夏天的到来。仪式结束之后,天子要分封、赏赐,文要举荐,武要选拔。总之,天子要体现仁德,要像夏季的天气一样,遍施雨泽,让大家雨露均沾。

为什么要到南郊去迎候夏天呢?因为古人觉得,夏天自南而来,是南风送来的。而人们衣食温饱所需要的各种物产都是夏天长出来的,所以古人认为,我们的丰饶和富足是拜南风所赐,所以有“熏风阜物”之说。

在百花消残、天气渐热的立夏,诗人们总会感慨万千。但靠天吃饭的农民们,或许没有感慨,只有期待。因为所谓靠天吃饭,其实是靠夏天吃饭。在人们眼中,春华夏秀,春天的花固然美,但万物并秀的夏天才能带给人们关于温饱的安全感。 大家更在意的,不是风景,而是年景。古人云:“四月立夏为节者,夏,大也,至此之时物已长大,故以为名。”所以立夏的特点,“是故万物莫不任兴”,是万物都在生长,任性地、随意地生长。

人有成人礼,立夏便是万物的“成物礼”。




凉风有信

/ 秋 /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秋之德雨,雨不信,

其谷不坚,谷不坚,则五种不成。”




秋天是从“揪”开始的。扌+秋=揪。可见秋天是一个需要动手的季节,有勤劳的手,才有丰厚的收。

在季节体系当中,春夏是气温的上升期,秋冬是气温的下降期夏秋交替的标志是气温下降。而最直接的体感,是立秋凉风至。是风,为我们送来些许清凉、干爽的感觉。对于苦熬盛夏的人们来说,大家希望凉风至,而且希望凉风如期而至。所以内心默默地祈裤“凉风有信”,凉风一定要恪守信用,遵从气候规律,千万不要迟到。

从前在北方,人们是“立了秋,扇子丢”,“处了暑,被子捂”然后“白露身不露”,到了寒露时节,是“冷得扛不住,翻箱找衣裤”就连新闻播音员都在节目中呼吁人们“尊重降温”,说“秋裤及腰胜过桂圆枸杞”。但南方还远远不行,南方往往“小暑大暑不算著,立秋处暑正当暑”,立秋处暑依然在播出着“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连续剧的续集。立秋尚未秋,末伏仍是伏,不能身在伏中不知伏。

在南方,谚语说:“立秋末伏,鸡蛋晒熟。”稻田里的泥鳅都可能被烈日晒死,所以立秋也有“煎秋”之说。而且这样的天气很具有持续性,在副热带高压的笼罩之下,伏热盛行。谚语说:“立秋十八曝。”很可能是连续半个多月的暴晒。通常每年的“七下八上”(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是全国多数地区的最热时段。“七下八上”,经常把人热得七上八下的。




以风鸣冬

/ 冬 /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冬之德寒,寒不信,

其地不刚,地不刚,则冻闭不开。”




对于二十四节气起源地区而言,以现代科学标准,立冬时节即为入冬。

全国平均而言,立冬,通常是一年中气温下降速度最快、最容易出现断崖式暴跌的时段。当然,南方一些地区滞后,降温最快的是小雪节气。立冬之后,由北到南,气温梯度加大了,气压梯度也加大了。立冬时,南方还经常有天气和暖的“(农历)十月小阳春”,而北方已开始进入“以风鸣冬”的寒冷时段。

“立秋贴秋膘,立冬补嘴空”,说的是从前食物特别匮之,秋收之后可吃的东西终于多了,人们也有闲工夫,有好胃口了,可以时不时地吃点儿想吃的东西了。但对于现代人来说,食物的充足与多样,已经超越了时令,或许嘴就从来没空过,所以也就没有了古人对于“立冬补空”的期待。

在江南,人们说“不时不食”。对于气候温暖、物产丰足的地方而言,可以有这样的底气,主要吃的是本地、应季的新鲜食物。但对于气候寒冷的地区来说,从前人们冬天里只能食用那些窖藏的或者晾晒的夏天或者秋天的食物。所以忙完田里的活儿,还要忙活家里的活儿。趁着立冬,还要晾晒,还要酿酒、制腊肉、春菜、腌菜。夏秋收获的很多食材,就这样晾着、酿着、腌着、酱着,打造出当令新鲜之外的另一番味道,成为美食的续集,体现着时间运化的智慧。




·书籍购买·






 书籍售卖地点 

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
-
故宫出版社书吧


 咨询电话 


023-6239 8882







·往期回顾·


01

迁读 | 于咫尺间 夺千里趣




02

迁读 | 《北京梦华录》— 留住北京的根与魂




03



迁读 | 你知道宫里是如何过中秋的吗?





04



迁读 | 古代宫里是怎么过七夕节的?






*



文字参考资料:宋英杰《故宫知时节》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所有

©本文版权归“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所有

如欲转载请标注来源

-




编审:邓轩 | Tina
责编:于蓓蓓
编辑 | 排版:肖肖

设计:春春

摄影:肖肖

-





运营单位


融创中国重庆地产公司

重庆简繁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





-E N 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