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o.67 【好奇的程序员】价值投资助我打破程序员的35岁魔咒

Editor's Note

程序员是青春饭,价值投资越久威力越大,程序员+价值投资是一个绝佳的组合,帮助我打破程序员的35岁魔咒。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灌水书房 Author 好奇的程序员

               

2015年毕业的时候23岁,跟同事们聊天,大多还是关于互联网的最新技术趋势,然而三五年过去后,即使是在整个行业蒸蒸日上,互联网还没有被反垄断的时候,我们的话题也还是变成了:程序员35岁后就肝不动了,还能做什么呢?

35岁前考上教师/公务员/事业单位,是大家认为比较好的后路。但是在“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熏陶下成长的我,还是不甘于在大好年华的时候,就去争取那可以一眼望到头的后路(更大原因其实是想考也考不上哈哈哈)。

趁着书房后院山门打开的契机,记录一下我这这些年来为冲破35岁魔咒所做的努力和改变。

主要分为3个方面:对股市的理解、对公司估值的学习和职业规划的改变。

一、对股市的理解

1.1 初入股市

高风险高收益

最早接触投资是在2015年初,当时股市大牛,早些年毕业的师兄力劝我早点进入股市发财。听到师兄的买房资金在股市中两房变三房,我也是蠢蠢欲动,奈何还没毕业,微薄的实习工资掀不起什么风浪,但也暗暗羡慕。

待到毕业正式入职,兴冲冲再去咨询的时候,师兄已是垂头丧气,原来足够买三房的资金,现在已经不够买卫生间了。

这便是我对股市的第一印象,高风险高收益,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巨亏。

富贵险中求

虽说股市中存在七亏二平一盈利的魔咒,年轻自信的我极度渴望找到股价涨跌的秘密,还是毅然开户入市了。并有幸进入了一位大佬的炒股群,大佬身经百战,非常自信,指点江山:

               

“三角形态”、“支持位/阻力位”,“上下波动格局”这些高深的词汇一听就像是传说中的“有一招从天而降的掌法--如来神掌”,必能助我勘破股价涨跌的奥秘。

我发挥程序员优势,写代码收集历史数据,对各种技术指标进行回测。并拿出小部分资金进行尝试,技术分析有时候是有效的,真的赚钱了,自认为学有所成,倾尽所有,甚至还学会了上杆杠,买卖“涡轮牛熊”这种高级武功。

结局是必然的,打工赚的血汗钱没了,群里大佬也不知去向。

股海翻腾,迷茫

在经历了股市毒打,技术分析梦破碎之后,开始转向价值投资流派。期间有一位同学推荐了经典的《富爸爸穷爸爸》,让我知道了可以带来现金流的是资产,消耗现金流的是负债,更重要的是确定了单单靠打工是不能财富自由的,必须另寻出路。于是开始搜寻更多投资书籍来进一步学习。

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言论,当时却深信不疑:“投资书籍一定要看国外经典,国内书籍都是垃圾”、“A股只有韭菜不适合价值投资”。

首先搜寻而来的是价值投资鼻祖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对于巴菲特来说,是黑暗房间里射入的一抹光亮。但说实话,对于刚从大学的象牙塔出来的我,书中的口诀如“买公司就是买企业”,“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背得很顺溜,但是并没有获得比较有用的,可以实际指导投资操作的知识。

看了挺多经典书籍,却更加剧了我的迷茫。

《非理性繁荣》让我知道群众的癫狂是一浪接着一浪的,想要投资成功就必须学会预测市场,一定要在市场崩溃前逃顶。

《投资在下一个失去的十年》让我知道经济衰退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连续十几年的下跌,抄底是不可能的,必须学会复杂的资产配置,才能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

《周期》更进一步论证了万物都存在周期,可细分为经济周期、政府干预周期、企业盈利周期、信贷周期、不良债权周期、房地产周期、投资人情绪周期等等......投资这就是要在这波涛汹涌的周期浪潮中挣扎存活。

越看就觉得越难啊,还是老老实实打工吧。

因喜欢而买入、无脑持有

经典书籍读了几本,还背诵了巴菲特语录“不想持有一支股票十年,就不要持有一分钟”。我悟了:价值投资就是买入自己喜欢的公司并持有十年。

因为喜欢看电影,于是我买入了万达电影、中国电影、光线传媒、IMAX中国,从2017年到2020年,越跌越买,越买越开心,用真金白银实践着我所认知的“价值投资”。

一直到2020年疫情之后才发觉不对劲,这些公司好像很难赚钱啊,陷入迷茫,不知道是要割肉还是继续持有。

1.2 指路明灯

在迷茫之时,《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映入眼帘,老唐的这一手“中翻中”技能,这才让我破了“国内投资书籍都是垃圾”的迷障。顺唐摸书,《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一辑)也被我收入囊中,也是直接破了“A股只有韭菜不适合价值投资”的心魔。

从此在《唐书房》宝库中日夜翻寻旧文。股市投资的脉络开始清晰起来。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进入股市的目的就是赚钱,低价买入股票,股价上涨,卖了就能赚钱。买入的是股票,卖出也是股票,和公司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必须从股票的起源说起了,股票诞生在大航海时代,代表了出海航船的部分所有权凭证,手持所有权凭证(股票),等待海贼王带着宝藏回来,就有权得到宝藏对应的一部分。

海贼王的“梅丽号”不确定何时归来,甚至有可能会沉没,当手持所有权凭证(股票)的人们急需用钱的时候,可以将凭证进行交易,把所有权转让给他人,并获得现金,这就是股价。

买公司就像种地

《价值投资实战手册》中对巴菲特的农地投资案例进行了细致阐述:

  • 投资就是比较

现金会因为通货膨胀的存在而出现购买力下降,所以其收益率为负数。投资于余额宝/国债等低风险产品可获得3-4%的收益率。

如果我们知道有这么一块离水源很近,土地平坦肥沃,年产丰富的农地,除去投入的种子、化肥/农药和人工支出,每年依旧可以获得约10%的收益率,就会买入农地。

如果对农业不理解,但是对餐饮业进行过深入研究和实践,知道如何开餐厅能有获得超过3-4%的收益,则买入餐厅。

投资就是在有能力评估收益率的前提下,对农地、餐厅或者公司进行比较,选择收益率更高的资产。

  • 投资不需要预测宏观经济

国际形势波涛汹涌,变幻莫测,国内经济政策也是时而宽松开放,时而又严厉打压,股市自然也会跟着上下波动。

但是投资不需要预测宏观经济,就像种地不需要预测天气,只需要知道亩产千斤的农地,天气好的话能收获一千多斤粮食,天气坏的话也许会降到七八百斤。拉长周期来看,好天气的丰收会抵消掉坏天气带来的损失,只要辛勤耕种,粮仓一定会越来越满的!

  • 投资收益的复利增长

公司每年持续的盈利,就像农田每年获得的收成,可以用于继续扩大再生产,比如买入另一块优质农地。这样到了下一年,就有两块地一起收粮了,粮食满仓指日可待!

投资公司的收益来源

种地的收益来自粮食的丰收,而投资公司的收益来自两部分:

一是最直观的现金分红,这是投资者直接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

二是除了分红之外,留在公司中继续投入经营的部分。虽然投资者并不能直接从这一部分中赚到钱。但是只要继续投入的资金能够持续产生一样的利润,公司赚的钱就会越来越多。

通过钱滚钱,公司的价值就会越来越高,而资本是永不停歇地追逐着高价值的资产,必然会推高公司股权的交易价格。

二、公司估值的学习

2.1 一开始望而却步

手握肥沃农地,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公司能产生的收益却没有那么容易评估。

即使是对公司业务最了解,对行业理解最深刻,对竞争对手研究最深入,掌握信息最多的公司管理层,也很难准确预测公司的未来发展。

比如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衰退,阿里巴巴遭遇的蚂蚁金服上市中断,腾讯遭遇的反垄断监管和游戏版号停发。这一些BAT的苦难,我相信李彦宏、马云、马化腾都没有提前预料到的。

也尝试过在网络上、书上搜寻各式各样的估值方法,期望通过一个神奇公式,简单套上对应数值就能计算出公司的内在价值,结果是简单的估不准,复杂的学不会。那怎么办呢?

2.2 只要在能力圈内做决策就行

在从小的教育中,考试卷子里的题目我们不能选择,遇到不会做(计算)的难题就会被扣分。而在投资领域,却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看得懂的企业才进行投资,遇到不懂的、难以理解的企业直接跳过,不参与计算也不会被扣钱。

聚焦于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永远将可理解的资产放在天平两端,比较其收益率,选择将资金投入到收益率更高的资产上。

从最容易的指数基金开始

在会计知识为0,没有任何经济学基础,一家公司也看不懂的时候,相信中国的经济会持续增长,理由是我们的祖国自80年代起,从一穷二白开始发展,虽然也有遇到过各种困难的阻扰,也出现过短期的经济衰退,但是到现在依然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相信中国经济的前提下,并且知道:沪深300(优质公司)的盈利能力 > 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 全社会所有企业的平均水平 > 国家GDP增长水平 > 无风险(类现金)收益率 >= 3-4%的收益率

以长期视角看来,将短期用不上的资金投入到沪深300指数基金上,就可以获得明显高于3-4%的收益率。

所以在2021年初,在股市摸爬滚打了6年,却啥也不懂的我 ,果断清仓了之前仅凭自己喜欢看电影而买入的影视股,然后买入了510310沪深300ETF。

从0开始研究公司

在确保了获得高于GDP增长回报的基础上,我开始学习分析公司,挖掘优质企业,以进一步提升收益率。

第一次看了《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之后,对3大报表有了基本的了解,虽然还有很多名词看不懂,但是对上市公司年报的框架有了基本认知,相当于考试前老师给划了重点,不再觉得一百多页的公司年报高不可攀。

因为对白酒业务不够了解,年报上的经营数据看起来是枯燥的,零散的。不明白超过90%的毛利率、超过50%的净利润率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区分批发渠道和自营渠道?茅台酒和系列酒有什么区别?账面上一千多亿拆出资金和现金又有什么关系?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的变化怎么对不上,和自由现金流又是怎么关联在一起的?

好像懂了更多,又有更多的问题冒出来了,依旧是一片茫然。

然后抛开财报,开始看《唐书房》上的白酒企业分析合集,并再次顺唐摸书,找来了《这就是茅台》认真学习。

有了这些基础知识的铺垫,继续看第二遍《手财》,并且纵向对比茅台公司上市以来所有的年报数据,包括招股说明书。横行对比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的经营数据,进一步以更多的数据来分析茅台这家公司。

以下这两篇年报分析文章的对比,可以展示我这一年多来的进步:

茅台2020年年报数据分析

茅台2021年报分析-如果茅台涨价会增加多少利润?

2.3 逐步形成企业分析框架

万事开头难,一旦开了头,就如滚雪球一般停不下来,A股的上市公司有四千多家,其中90%老唐不感兴趣,还有9%被排除了,我自然也不会碰,那就从老唐的持股开始研究。

确认三大前提为目标:

  1. 利润为真:公司利润不靠应收账款,不靠变卖资产,不依赖一大堆假设参数而获得的真实利润。
  2. 利润可持续:公司具备竞争优势,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被用户所需要,很难被代替,并且价格不受管制。
  3. 维持当前盈利能力不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公司不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不断升级生产设备和厂房,也能继续保持一样甚至更多的盈利。

前提是了解公司业务

  1. 公司靠什么赚钱:即卖什么产品,或提供什么服务,产品的生产流程有什么特点。
  2. 所卖产品是否被用户需要:是不是必需品,未来需求会不会增长。
  3. 所卖产品是否不可替代:有没有竞争对手提供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甚至直接创造更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而完全替代旧产品,比如数码相机代替胶卷相机。
  4. 所卖产品是否能自由定价:1)国家不限定价格,比如在1992年,国家放开名酒价格限制。2)即使产品提价,用户也不会减少消费,比如茅台的供不应求,终端价3000元远高于出厂价969元。

分析靠波特五力模型

在波特5力模型中,分析竞争的就有3力:

  1. 竞争者进入壁垒
  2. 代替品的威胁
  3. 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所以要寻找具有坚不可摧护城河,可抵挡竞争者进入其核心业务的公司。

还有2力要求投资者必须对公司所在行业有足够的了解:

  1. 买方的砍价能力:最好的情况是产品供不应求,用户抢着来买。
  2. 卖方的抬价能力:公司具备点石成金的能力,不依赖上游提供稀缺原材料,也可以将一般性原材料生产成优质的、不可替代的产品。

2.4 确定买点、卖点

经过独立思考,深入了解公司的一切,确定这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之后,就到了关键的一步,什么时候买入?什么时候卖出?

老唐学习巴菲特是教条式的,照猫画虎、一板一眼地认真学习,而我也是完全复制老唐估值法。

在自己已经足够了解公司的业务,并确认公司满足三大前提的基础下,预估3年后的净利润乘以25-30倍为合理估值,合理估值打折一半为理想买点。合理估值的1.5倍或当年净利润的50倍,二者较低值为卖点。

               

无脑采用老唐估值法的理由如下:

  1. 估值方法应该尽可能简单,这样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公司上。
  2. 但也不能过于简单,老唐估值法是在巴菲特唯一认可的估值方法:自由现金流折现的基础上,取其核心思想,固化多个需要测算的变量,只留下三年后净利润这一个变量,简单但不失其精髓。
  3. 合理估值打折一半为买点,预留了足够的安全边际,这样子即使对公司净利润的估算出现了错误,也不会大亏,甚至还有小赚。
  4. 高估之后依旧可能更高估,但是历史的经验证明,疯狂之后终会回归平静,所以在高估后卖出,不强求吃到最后一口肉。
  5. 有了在冷静期,经过深思熟虑后制定的铁律,才能在股价波动的时候不受近因效应的影响,真正做到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2.5 避免毁灭性打击

投资带来的复利增长是惊人的,但前提是不能遭受毁灭性打击,如2015千股的跌停,无数人天台上相见,2020年疫情下的餐饮、旅游业打击,2021年的教培行业打击...这些都是不可预期的,那怎么样才能够避免呢?

  1. 绝对不能使用杠杆,妄想一夜暴富的最终结果就是一无所有。使用杠杆就像是举着火把穿过炸药库,即使侥幸活下来,也改变不了你是一个蠢货的事实。
  2. 绝不使用短期资金进行投资,避免在出现市场恐慌下跌的时候,生活中又紧急需要现金支持,只能被迫卖出,倒在了黎明的前夕。
  3. 绝不单吊重仓一个公司,永远相信自己肯定会犯错,单个公司的持仓比例不能超过40%。
  4. 根据自己对公司了解的确定性来配置仓位比例,对研究越久,认知越深,确定性越高的公司可以买入更高比例的仓位。

三、职业规划的改变

3.1 程序员35岁职业瓶颈

程序员是青春饭,这是共识,随着年龄增长,竞争越来越激烈,35岁犹如一座跨不过去的大山。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焦虑开始滋生,进而影响我的工作状态,很容易写出bug,引发故障,又要紧急处理,而又进一步催生压力,焦虑更重。

3.2 打工视角的转换

对35岁的焦虑,本质上是因为我觉得写代码的工作不存在复利效应,写一天的代码拿一天的钱。特别是近两年的反内卷活动,多加班的每一秒仿佛是被资本家剥削削掉的一层肉。

巴菲特在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说:“通胀下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投资自己,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个人的才华是不会受到通胀压力的”。

老唐说过类似的:“将一份工作理解为:老板这个傻帽,不仅安排人教我做事,还拿出资源、平台和业务机会供我练习,并承担由此可能产生的损失,老板居然还要额外给我钱”。

在程序员的世界,对技术高手是无限崇拜的,而我自认在技术深度上达不到高手水平,曾一度灰心落寞。

但现在的我不再单纯追求技术深度的钻研,而是追求可靠和有责任心。正如投资中,不必选择热门的高科技公司,而是选择现金流稳定可靠的公司也能获得满意的收益。

在工作上,我不再会因为需要处理各种繁琐事情而烦躁,而是更多考虑怎么利用程序的能力来批量处理,并且思考同事们是否也会遇到一样的问题。尽可能地帮助同事和上司,因此他们越来越信任我的能力,甚至依赖我来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在组里我不是技术水平最高的大牛,但争取成为最靠谱的同事。

3.3 复利的康庄大道

根据复利公式,在年化收益率为15%的基础上,想要达到1000万的资产,如果只有本金1万元,需要50年、如果有本金10万则需要33年、如果有本金100万那只需要17年。

在本金很少的情况下,确实要到很老的时候才会富有。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本金少的时候投机,本金多了之后再进行价值投资”理念有众多簇拥的原因之一。

价值投资者前期资金少,知识积累少,需要时间来学习,到了后期才能真正展现复利的威力。而程序员前期赚钱多,后期35岁后肝不动。

实践价值投资不需要全职,完全可以在空闲时间,学习会计知识,分析财报,尽可能阅读一切,吸收前人经过几十年的思考并归纳总结后的经验教训,不断地积累知识。

所以程序员+价值投资真的是完美组合。

现在的我,工作日每天在电脑前忙碌,偶尔瞅一眼上蹿下跳的股价也不为所动。晚上下班回家,即使大部分的时候已过10点,但至少也还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到了周末也是在阅读和整理财报中度过。

程序员35岁的焦虑不再困扰我,日拱一卒,静待价值投资所带来的复利展现其威力,一切多么美好。



-END-



关于号主“价值投资好文推荐”:

    • 关注了上百个夹头好友的公众号

    • 每天阅读公众号文章时长大于一小时

    • 日更中,每天分享一篇价值投资好文

关注价值投资好文推荐,我们一起欣赏更多价值投资好文🌷

点击“赞”和“在看”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价值投资好文推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