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包头:成就晶硅产业“发展高地”!
包头晶硅光伏产业发展,正是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培育产业、集聚人才,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集聚更多下游企业和配套产业,加速壮大晶硅产业集群,为城市发展提供新动能,全力打造 “世界绿色硅都”。
“科”上聚力 跑出“包头速度”
走进内蒙古新特硅材料公司(蒙特公司)一楼展区,满满的“科技范”扑面而来。全球首个10万吨级规模单体项目,引领行业进入10万吨级新时代;率先采用了4.5米直径的冷氢化流化床,年产三氯氢硅35万吨,世界第一;开发了宽电极间距的40对棒还原炉,大幅提高了沉积速率和致密料比例……“更重要的是,历经15年创新发展 ,完成八次技术迭代,形成行业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晶硅智能制造标准新模式,目前,已升级到2.0版本,形成智能制造专利83件,软件著作权11件。”公司总工程师范协诚介绍。初夏,3月份开工的内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正在开足马力向前推进,将助力包头的多晶硅产能再创新高;通威集团全球首个单体20万吨级高纯晶硅项目,正在进行全面基础施工,将助力包头硅产业链迈向中高端。今年,包头依托硅产业这个新晋千亿元产值产业集群,努力跳过资源衰退期进入产业再生期,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
通威、大全、新特等头部企业采用的改良西门子法,是目前生产多晶硅最为成熟、最容易扩建的工艺。协鑫采用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生产技术路线,具有流程更短、生产效率高、可连续生产、含碳量少等优势。双良、弘元、晶澳、阿特斯、美科、东方日升等头部企业采用的直接法,是目前国际领先且应用最广的单晶硅生产工艺。弘元等企业的金刚线切片技术,是当前主流的切割工艺,在降本增效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阿特斯、美科、新特、弘元等企业打造的“数字化工厂”,体现了同行业数字化先进水平。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是自治区首个产值超千亿元的装备制造园区,可以为硅业发展提供产业协作配套。早在2017年,包头就开始论证布局发展晶硅产业及关联材料产业。随着政策不断聚焦加力,短短几年时间,包头就吸引了12家光伏行业头部企业。未来三到五年,将大力支持重点硅企业技术研发,推动建立“世界绿色硅都”行业标准,努力把包头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硅产业中心城市。
“新”上布局 力争“全国领跑”
紧紧牵住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牛鼻子”,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包头晶硅光伏产业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真正使科技创新成为产业的最大增量、最新动能。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光伏(硅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包头,为企业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全生命周期服务,力争到2025年,建成在全国光伏产业具有影响力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技术创新高地。包头着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挑大梁。加快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努力推出有转化前景、有开发价值的科技创新成果。
弘元在包头市建立研发中心——弘元新材未来研究院,大全等企业筹划在包头建立研发总部。包头市与浙江大学硅基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的硅基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也在加快推进建设。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下,包头将打造成为全球硅产业制造中心和先进技术研发、认证、检测、推广中心,成为硅产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如今,包头正快马加鞭,加快推进已谈和在谈项目建设、签约,壮大产业集群,优化多晶硅、单晶硅产业结构,壮大下游电池片、组件产能规模,加快构建光伏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加快培育一批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引领全球硅产业发展。
“才”上落子 加速“双向奔赴”
包头市充分发挥本地职教资源优势,建立光伏能源等一批校企合作产教联盟,通过“订单班”“工匠班”为企业定向培养大量实用技能人才。蒙特公司与清华大学、中科院过程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博士8人、硕士28人,依托“光伏材料与电池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备建立包头分院,实现科技兴企、人才强企。 2021年11月30日,包头市第一家产业学院——美科硅能源学院正式落户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企校双方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光伏实习、实训基地,拉开了政校企合作的序幕,以为企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今年投入使用的包轻院“弘元学院”实训基地,由弘元新材与包轻院各投入1000万元搭建全国一流的新能源光伏产业实训基地。这是自治区首个单晶硅生产实训基地,该项目正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校企合作”的示范标杆。如今,内蒙古科技大学正在筹建光伏学院,着力培养与光伏产业发展适配的技术和应用人才。推荐阅读
1、有血亏有大涨!合盛、兴发、新安、东岳、鲁西、三友...15家有机硅上市公司业绩分析
联系邮箱:luying@acmi.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