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绵示范动态丨沈阳入选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活水沙龙 活水沙龙
2024-08-29
       
从市城乡建设局了解到,2022年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评审结果公示结束,沈阳市入选“十四五”第二批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成为辽宁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十三五”以来,沈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秉承“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园美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沈阳坚持规划先行,编制海绵城市、排水防涝、城区防洪等相关规划19项,实施方案20余项,出台技术标准112项,实现顶层规划、工作方案、技术标准全过程覆盖。全市所有新改建项目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公园、海绵绿道、海绵小区、海绵校园不断涌现。与此同时,系统开展城市内涝治理工作。通过构建城市排涝主干系统“四梁八柱”“蓄排并举”等模式,在排水防涝、源头海绵建设方面实施项目658个,包括新开河蓄排浅隧、三面闸雨水泵站、丁香湖生态调蓄湖、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等项目,消除历史积水点139个,城市“含绵量”不断提升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又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沈阳将以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深化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按照建设区域流域海绵韧性体系、建设城市健康水循环系统、全面完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打造高质量海绵社区的工作思路,系统谋划实施9大类103个项目,通过积水点改造、老旧管线修复、排水防涝系统完善工程等项目落实城市内涝治理目标;在新建小区、公园建设、老旧小区改造、街路更新、调蓄设施建设等项目充分开展雨水资源化利用;通过雨污混接摘除工程、新建雨水管线工程等项目解决雨季溢流污染问题,构建城市韧性排水防涝体系,打造北方特大平原城市的海绵建设样板。

沈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一、规划背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改善水系统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大水系统保护力度,努力实现沈阳市人民对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新期待,按照住建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要求,开展《沈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

二、规划构思:
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拓展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新建区域以目标为导向,优先保护自然生态本底、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并按照“生态优先、分区管控、统筹协调、近远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

 三、规划内容:
1、摸清本底。从天、地、水、城四方面对城市现状条件进行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沈阳市水系统存在的四大问题,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七大需求。

2、确定目标。落实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和考核要求,依据沈阳实际条件,明确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排水防涝标准、黑臭水体治理标准等建设目标和其他指标。通过各类海绵设施的建设,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至2020年,实现20%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至2030年,实现80%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

3、构建体系。构建源头-中段-末端三级海绵系统。分别是由地块(包括建筑小区、公园、道路)组成的第三级源头系统;由管渠、泵站联系而成的第二级中段系统;由河道水系、绿地系统组成的第一级末端系统。三级系统顺序接纳降雨,在空间上串联,在功能上互补,共同作用,实现雨水水量、水质的综合调控。

4、系统规划。一级系统:构建城市海绵体总体格局,划定城市蓝线绿线,加强城市生态本底保护,对城市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布局涝水滞蓄空间,提高城市排涝除险能力。二级系统:按照雨污分流制建设排水系统,逐步摘除雨污混接点;提高雨水系统建设标准(设计重现期为3年一遇标准);完善污水配套管网,提高污水处理处理率,提升出水水质。三级系统:推进对建筑小区、道路广场、绿地公园的海绵城市建设。

5、指标分解,分区管控。一级系统:按照水系出口划分成10个一级汇水分区,分区落实径流总量控制等海绵指标,并明确分区建设重点。二级系统:按照泵站及管道排河口,划分成95个二级汇水分区,在每个分区落实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海绵指标。三级系统:在用地规划条件和设计要点中明确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6、建设指引。对城市水系统、绿地系统、道路系统、建筑与小区系统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及形式,给出明确指引。

7、近期建设。近期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海绵城市示范区、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工程、排水防涝工程等城市水系统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四、规划创新:
1、规划理念方面本规划开启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沈阳”模式。
(1)沈阳策略:即充分发挥平原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砂性土壤对雨水的渗透作用,湿地、水体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全面恢复老工业基地生态本底,形成“渗、滞、蓄、净”为主,“用”为辅,“排”为基础的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
(2)沈阳标准: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收集,运用排水模型等技术手段,进行大量数据分析,确定了沈阳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及模型建设参数。
(3)沈阳措施:分析国内外20余种海绵设施的适用条件,选择出适合沈阳的5类12种低影响开发设施,并为现状及改造项目推荐不同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2、规划内容方面
(1)多项规划的“立体衔接”海绵专项制定的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分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及控详规划,实现纵向衔接;同时将相关系统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分别纳入绿地、水系、排水、交通等专项规划,实现规划的横向衔接。
(2)“全方位”构建城市海绵系统。从城市水系统的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海绵城市规划。
(3)注重“规划实施”在专项规划的指导下,修编了多部专项规划。编制了《沈阳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沈阳市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技术要点》、《沈阳市公园绿地/道路排水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样本》、《沈阳市公园居住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样本》等地方性技术文件,有效指导本地的海绵城市建设。

3、规划方法方面将“信息化”贯穿始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从现状分析、水文模拟、指标分解等方面,全方位使用计算机进行建模分析。
(1)在现状分析中,建立现状城市下垫面模型,录入现状地形、地上物以及现状绿地、水系、道路等信息,从而分析海绵城市建设条件。
(2)在水文模拟中,利用SWMM、Infoworks等软件,分别对城市开发前、城市现状及规划的地表水文情况及管道排水情况进行模拟,从而制定合理的海绵控制指标,并对规划效果进行验证。
(3)在指标分解中,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平台,对全市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进行总量控制,验证指标分配结果的准确合理;并选择特征绿地及道路等,利用排水模型软件建立水动力模型,验证海绵建设指标的可行性。
(4)加强公众参与,利用微信平台进行互联网调查,摸底公众对海绵设施的接受程度,合理配置低影响开发设施。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保证规划数据的翔实准确,并便于与全市的规划管理信息化进行衔接。

五、规划实施:
本规划已获得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复。现已成立由市长为组长、主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市直部门和区政府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并制定海绵城市管理办法,将海绵城市规划控制指标纳入规划建设审批程序正在修编南塔等多个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将海绵控制指标纳入法定规划文件。

根据规划成果,海绵城市示范工程已经完工。包括:迎宾路高架桥雨水收集系统、鸭绿江东街道路改造海绵示范工程、主城区12条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浑河滩地公园海绵示范工程等。同时,沈阳市已经划定沈河东部地区为沈阳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区域内包括辉山明渠、满堂河改造工程等大量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正在进行施工建设。

 


    

最后,活水小编还为大家

精心搜集了“ 海绵城市 ”相关的资料集

欢迎下载学习~


 

部分资料截图


海绵城市资料集

获取方式:

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


      

进入公众号后

回复关键词:  海绵城市



栏目:海绵示范动态

素材来源:沈阳市人民政府、市城乡建设局

活水编辑:郭书岳

校对审核:李辰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加入活水社群  80%相关从业者的选择!
 请添加客服微信 

活水君 小编

加入活水沙龙编辑部(点击

文案编辑丨视频编辑丨自由撰稿人


 往期精彩推荐 





媒体 MEDIA游学定制 TOUR出版 PUBLISHING工作坊组织 WORKSHOPS活动策划 EVENT智库平台 THINK-TANK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活水沙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