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中亚峰会:石榴花开,邻家客来

九万里 九万里 2023-07-27

孟夏之际万物并秀。时光绕指渐行,似有饯春之意。千年古都西安市的市花——石榴花正进入盛放期。

石榴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中国的物种,也是中国与中亚交流成果之一。

值此石榴花盛开之时,中国与中亚五国元首将齐聚西安,共叙传统友谊,共谋未来发展,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可谓是石榴花开,邻家客来。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将在十三朝古都西安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主持峰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总统将应邀与会。

这是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将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多边外交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与中亚五国外交合作机制“再出发”。

必争之地

不速之客皆成过往云烟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联通东西、贯通南北的“十字路口”。这里既是兵家必争之地,亦是商家必经之地;既是欧亚地缘棋盘上你争我夺的战略要冲,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中你来我往的交汇要道。

中亚地区

它因自身得天独厚的能源资源、独一无二的战略价值,而成为大国碰撞博弈的聚焦之地和各方竞相进取的要害之处。

正因如此,千百年来,从古波斯帝国到亚历山大帝国,从贵霜帝国到萨珊王朝,从阿拉伯帝国到蒙古帝国,从大英帝国到沙俄帝国,各方力量在中亚这个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如同四面冲击而来的滚石,将欧亚大陆腹地的地缘空间碾压得支离破碎,而又都相继折戟沉沙后化为历史尘埃。

就这样,中亚这片热土在见证诸多帝国兴衰的同时,也一次次地经受着外力的干预,使各民族在中断、转向、分裂、融合交织中经历着多样文明的洗礼,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嬗变。

到如今,受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和乌克兰危机持续冲击影响,中亚局势再次变乱交织、暗流涌动。美、欧、俄、日、韩、印等方均提出了各自的“C5+1”机制。

此外,亚洲开发银行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计划”、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中亚经济专门计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丝绸之路区域合作项目”、北约与中亚国家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美国的“大中亚计划”、欧洲与中亚国家的“塔西斯计划”、土耳其力推的突厥语国家组织等,各种计划和项目也接踵而至,中亚重新成为了各方博弈的热土。

而美国为了遏制俄罗斯和中国,尽管从阿富汗落荒撤军,但依然加大了对中亚的全方位渗透和多领域诱拉,妄图加紧中俄周边排兵布阵、织网打结,放言要“重塑中国周边战略环境”,让中亚国家的处境在大国博弈的激烈较量中左右为难。

必经之路
不解之缘延续千年情谊

中亚是中国的西部近邻,中国同中亚国家山水相连,拥有3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

双方的政治交往源远流长,自从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和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同中亚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

丝绸之路

伴随着部落迁徙、人员流动、经贸往来、文化交融,中华民族与中亚各民族频繁接触、彼此融合,造就了从“丝绸西传”到“天马入华”,从“物产互通”到“技艺互鉴”,从“西艺东渐”到“佛教东传”等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成就了人类文明交往史上的一曲曲华彩乐章。

古老的丝路、清脆的驼铃、悠扬的羌笛、翱翔的雄鹰,见证了中国与中亚互通有无、互学互鉴的悠久历史,接续着中国与中亚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的优良传统,更为今天中国同中亚国家深化关系奠定了深厚历史基础。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亚成为“一带一路”首倡之地和发轫之地。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首倡之地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而中亚国家不仅是最早公开支持倡议的国家,也是共建“一带一路”西出首站和合作先行区、示范区。

如今,“中文热”和“中国热”已渐成中亚潮流,到中国留学是一种“时髦”,会汉语、懂中文成中亚新“时尚”。

据统计,中国和中亚双方的友好省市达62对,在中亚有13所孔子学院,其中有全球第一所签约孔子学院——塔什干孔子学院;有全球第一所颁发本科文凭的孔子学院——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有全球第一所融合职业培训的孔子学院——塔冶金学院孔子学院。

这些孔子学院里时常一座难求,来求学者从学龄儿童到花甲老人,从商界精英到政坛新星,到处都有能讲汉语的人士。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用“十级汉语”为新科棋王送上的祝贺,和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的“报菜名”,正是中亚“中文热”的鲜活体现。

不朽之城

不远千里迎来五国宾客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被誉为“不朽之城”。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城”,而今又将成为中国与中亚开启下一个“黄金30年”的“见证之城”。

古都西安

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刚过“而立之年”。

31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顺应潮流、讲信修睦,携手同行、共谋发展,休戚与共、安危共担,相知相亲、互融互通,相濡以沫、坚守正义,双方在政治上交心、发展上齐心、安全上放心。

中国在中亚地区成功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全覆盖,这三个“全覆盖”不仅彰显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也体现了中国与中亚合作的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大道所归。

正如乌兹别克斯坦谚语所言,“空口袋立不起来”。建交31年来,中国对中亚亲邻睦邻、助邻富邻,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总额从1992年的4.6亿美元,持续增长至2022年的702亿美元。

中国在中亚五国援建的项目

中国在中亚五国援建的项目,既有连接塔乌两国首都最短捷径的塔乌公路,也有让“高山之国”塔吉克斯坦天堑变通途的中塔公路一期。

既有作为塔吉克斯坦国内南北铁路运输干线的“亚湾—瓦赫达特”铁路隧道,也有被称为“中亚第一长隧道”的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

既有作为塔吉克斯坦国家电网主干线工程的500千伏输变电线,也有哈萨克斯坦独立后自主设计建设的首个大型水电站马伊纳克水电站。

既有塔吉克斯坦新议会和政府大楼,也有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医院,还包括哈萨克斯坦国立阿里—法拉比大学超级计算机项目,等等。

此外,中国—中亚农业合作中心、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传统医学中心、鲁班工坊计划、教育培训等惠民项目也正次第推进。素有“内亚”之称的中亚国家,还通过中国的连云港实现了拥有出海口的愿望。昔日的“马帮驼铃”也变成了欧亚大陆驰骋的“钢铁驼队”。

古都风华,此时正盛。延续千年、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如今从西安再出发,中国和中亚五国将坚持“天下为公”的大道,沿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间正道,去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古话说,“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而哈萨克斯坦也有句谚语说,“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

中国与中亚国家将兄弟同心、携手并进。再启程,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往 期 回 顾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九万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