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债务上限到底有多高

九万里 九万里 2023-07-27

美国东部时间5月31日晚,美国会众议院以314票赞成、117票反对,通过了拟暂缓债务上限至2025年初的法案。若该法案在参议院也获通过,即可由拜登签署生效。目前参议院由民主党掌控,预计通过该法案可能性较大。

这样看,短期内,美国债务上限似乎不再是问题。问题是,然后呢?

关于债务上限的缠斗,几乎成为美国府会、两党的保留节目。

下一场债务上限危机何时到来?从一场危机迈向下一场危机的路,到底有没有终点?

党因债务上限缠斗
危机的直接原因:

上限太低+债务膨胀

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明确规定政府债务上限的绝对数额,与美国不具有可比性。以绝对数额为债务上限的西方国家,除了美国,只有丹麦。

拿丹麦作个比较,就好理解美债危机了。

为什么丹麦并未出现美式债务上限困局?

一是债务上限足够高。2010年,丹麦制定的债务上限约为未偿还政府债务总额的三倍。

二是控债有方。丹麦政府积极管控债务,努力增加财政盈余,2023年初的未偿还政府债务,仅为债务上限的16%左右。

而反观美国,其债务上限不够高,花钱又大手大脚,所以才会陷入困局

美国国会于1939年设定的450亿美元的债务总额上限,仅比当时联邦政府债务总额高出约10%。而且,美国政府财政从冷战时期就开始收不抵支,进入21世纪更连年面临高额赤字,2022年美债与美国GDP之比已超120%,两倍于60%的国际“安全负债警戒线”。债台高筑,一直处于违约边缘。

如果把美债上限比作水杯,债务就像杯中的水,债务违约,就是溢水。

丹麦给自己做的杯子足够高,又能克制地加水,所以从容;美国给自己做了个小水杯,又疯狂地往杯子里加水,所以常有溢水之忧。

大水漫灌
危机的缓解方案:

无限提高上限=没有上限

“美债上限”诞生于1917年,设计初衷是为了图方便。

当时正处一战期间,美国花销大增,如果每次借债都须经国会授权,太麻烦。于是美国立法,先由国会批准一个最高债务上限,然后赋权财政部在此限之下自主借款。

好处是,政府举债更方便。缺点是,政府举债愈发没有节制。每次债务上限危机,国会都必须提高或暂停执行债务上限。1917年以来,美国政府累计110多次暂停或提高债务上限,1960年以来就有78次。

每次一要违约,就提高上限,这与没有上限毫无区别。

两党缠斗的本质:

以“小我”裹挟“大我”

在美国,所有关于债务上限危机的激斗戏码,都是用“小我”裹挟“大我”的闹剧

“小我”,是两党的党派利益。“大我”,是美国的国家利益。

债务上限是必须要提高的。

债务违约的锅,没有人背得起。

沉重的负担

如果把美国比作大超市,国债就是货架上的商品,顾客就是购买美国国债的全球投资者。有人来买货,老板才有钱赚

一旦美国债务违约,国家主权信用就会被降级,全球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信心就会崩溃,美国国债就发不出去了

也就是说,无论美利坚超市还有多少货,如果信誉垮了,顾客就会越来越少,美国就没钱可用了。

所以,为了继续有钱花,无论如何斗,美国政府最后总会提高债务上限

而一波三折的谈判过程、锱铢必较的法案措辞,都让国会和白宫显得“很负责任”,有利于维护全世界投资者对美国的信心。而之所以每次或是将债务上限提高一点点,或是在法案中添加大量限制性条款,都是为了向全世界彰显政府管控债务的决心,也为下次债务危机时互相讨价还价埋下伏笔

在谈判过程中,两党都要争取利益最大化。

既然法案要由国会议员投票才能通过,那么议员的态度就很重要。但美国两党在政府开支、市场监管、控枪、移民、同性婚姻等领域,矛盾越来越尖锐。

在债务上限谈判时,两党议员常拉帮结伙,提出形形色色的政策需求。只有答应这些诉求,议员才会支持提高债务上限,相关法案才能在国会过关。不答应我的诉求?我就投反对票。

尤其在府会分治——即总统所在党无法完全掌控国会两院时,两党的斗争更为激烈。拜登之所以和麦卡锡几番较量,就是因为共和党在国会众议院说了算,而拜登是民主党总统。

府会分治

美债上限问题,是世界性问题

如今,美国国债被全球投资人广泛持有,美债违约问题成为世界性危机。而美国现在,正利用债务上限问题,裹挟整个西方甚至全世界,放大这种危机

美国的债务上限危机,已经演化为“全球西方”的集体困境。

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西方”国家坚定支持乌克兰,其中执牛耳者便是美国。对乌军事援助需要真金白银,美国出钱最多。

但是,军援需要花钱,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债务上限危机。所以,美国便极力向西方国家灌输:乌克兰若战败,便是西方世界的灭顶之灾;为了支持乌克兰,你们必须购买美国国债,好让我有钱继续援助乌克兰;美元美债支撑的不仅仅是美国霸权,更是美西方的整体稳定和繁荣。

美国的债务上限问题,更是全球投资人的陷阱。美债叠加美元优势,实质上成为了美国霸权变现的重要途径。正如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所言,“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但是,随着美国的相对国力客观下降,这种“借来的霸权”迟早要被收回。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债占比呈现长期下降趋势。目前,多国正在加速抛售美债,避免未来有一天,掉入美债的陷阱。

这说明,逛美利坚超市的顾客少了,因为大家对这店的信心已大不如前。

即便美债真有“上限”,也不由美国国会来定,一定是由国际投资者来定。等到全球投资者都对美债弃之如敝屣,美债有没有上限,就无关紧要了。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往 期 回 顾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九万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