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产物,早该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7月11日到12日,北约峰会在立陶宛举行。
北约,一个冷战的产物,早该随着冷战终结而解散,但它没有解散,反而成为新的地缘危机、地区冲突、大国矛盾的制造者。
此次北约峰会公报居然15次提及中国,充斥着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令人匪夷所思。在指责中国的同时,各成员国纷纷承诺增加军费支出,叫嚣加强防御与威慑,营造出一派“团结一致”的景象,但实际却是各有算计。
冷战的产物
冷战伊始,美苏两大阵营对垒,北约、华约相继成立并针锋相对,有时还剑拔弩张。
冷战后,失去对手的“制约”,北约真正“放开手脚”,四处煽风点火,寻找存在的“合法性”。从以“维护人权”为借口,发动科索沃战争,到以所谓“反恐”为由,对一个个主权国家进行粗暴干涉与侵略,造成无辜民众丧生,无数民众流离失所。
没有了苏联这样强大对手的“制衡”,北约不断东扩,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俄罗斯门口,使欧洲安全局势日趋恶化。自诩以军事手段保障成员国自由安全的北约,反而成了全球安全稳定的“系统性挑战”。
面对各种争议,北约一度江河日下,陷入低谷。四年前的北约峰会,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宣布,北约正经历“脑死亡”。
冲突升级的“拱火人”
俄乌冲突缘自北约东扩,美国主导的北约是危机的始作俑者,也是冲突不断升级的“拱火人”。
北约给乌克兰画了一张大大的“入伙饼”。此次峰会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称,如果乌克兰在峰会上没有收到入约邀请,或者不给出具体的入约时间表,他将拒绝出席北约峰会。
但泽连斯基最后还是参会了,而且没有得偿所愿。乌克兰未能在此次峰会上入约,只得到了轻飘飘的表态——“乌克兰未来在北约”。
愤怒的泽连斯基11日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批评北约犹豫不决,称“这是史无前例且荒谬”,并指责北约“不确定就是软弱”。
■成立北约—乌克兰理事会,进一步强化双方政治关系;
■七国集团达成一致,为乌克兰提供长期安全保障;
■11国组成联盟,在罗马尼亚帮助乌克兰训练F-16战机飞行员;
■继续对乌军事援助。除美国宣布援乌集束弹外,德、法承诺再提供有关导弹防御系统、远程导弹、坦克、装甲车等。
北约想拱火但不愿引火烧身,所以继续给乌克兰画饼、添柴。
欧洲自主成空话
此次峰会,美国主导出台了苏联解体30多年以来北约首份集体防御计划,宣称“更加明确地将美军整合到欧洲防御中”。
计划由北约欧洲盟军司令、美国人克里斯托弗·卡沃利及其军事参谋制定。欧洲被分为“三个北约责任区”——覆盖北极的北部区域、覆盖波罗的海的中部区域以及覆盖地中海、黑海的东南部区域,意图在“太空、网络、陆海空等所有领域进行防御”,并对抗俄罗斯威胁、打击恐怖主义。
北约各成员国必须在各自“责任田”里承担特定责任,且必须按规定与特定盟友合作并使用特定装备。
各成员国还必须要为这个美国人制定的计划“出钱出力”,一方面,将高戒备部队兵力从目前的4万人大幅增至30万人;另一方面,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罗布·鲍威尔表示各个成员国都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此次北约峰会再次成为美国拉拢反华“小团伙”,干涉亚太事务的“秀场”。
峰会公报称,中国的政策对北约利益、安全和价值观构成“挑战”,对欧洲-大西洋安全构成“系统性挑战”,诬称中国“致力于颠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包括太空、网络和海洋领域”。
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四国领导人再次受邀参加峰会。日本与韩国分别与北约签署升级版的“个别伙伴关系计划”。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甚至公然宣称“没有其他伙伴比日本更接近北约”。
“跳梁小丑”轮番表现。峰会前,小小立陶宛不知死活,跳得最欢,甚至公布“印太战略”,强调与台湾发展经贸关系是该国战略重点之一,反对“通过武力胁迫来改变台海现状”。
“骑墙”的波兰与“没落”的英国共刷存在感,签署“2030年战略伙伴联合宣言”,居然提及所谓“台海稳定重要性”,污蔑中国“片面改变现状”。
总之,抱着“冷战思维”的这伙人,他们在欧洲制造混乱还不够,又盯上了中国,见不得中国的发展富强,极尽污蔑之能事,无视中国提出的各项发展合作倡议,想方设法拉中国下水。
北约“亚太化”的实质就是围堵、遏制中国。
虚假的“团结”
注定难以长久
北约峰会看似“团结”,实际上成员国各有各的“小心思”,几乎在每个重要议题上都分歧难解。
如在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议题上,泽连斯基竭力造势,波兰等国也持续鼓风力挺,但美国、德国等始终持谨慎态度。
拜登峰会前就放风:“北约内部尚未就乌克兰在战争期间‘入约’达成共识”,“乌克兰需要满足民主化等一系列条件”,无异于给狂热的泽连斯基当头“浇了盆冷水”。
在北约“亚太化”议题上,更是“里外不是人。
欧洲国家认为北约应首要保护欧洲本土安全。马克龙就公开表示在日本东京设立北约联络处“非优先议题”。
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也高度警惕。大部分国家明确反对在地区拼凑各种军事集团,不欢迎北约把触角伸向亚洲,不接受把阵营对抗复制到亚洲,不允许任何冷战、热战在亚洲重演。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