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离婚”就管好自己
这是最近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老牌栏目《60分钟》中对中美关系的描述。
他认为中美两国不能“离婚”,必须共存。
在这期节目中,女记者莱斯利·斯塔尔受伯恩斯邀请来到中国,在华行程被美国驻华大使馆精心安排。
伯恩斯不仅一路陪同该记者,在节目中不断串场,还接受专访,大谈中国营商环境、经济状况和中美关系。
不过,伯恩斯精心策划的这个“外宣行动”,并没有太多新意,仍然是过去那一套前后矛盾、充满意识形态偏见、为了抹黑而抹黑的陈词滥调。
“中国问题多多,但仍是个大威胁”。
伯恩斯口口声声说,中国经济出了大问题,如“外资大规模撤离”,“房地产泡沫破灭”,“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不可逆转”,情况之严重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所未有”,暗示中国社会可能出问题。
但随着斯塔尔的提问,伯恩斯话锋一转,又严肃地表示,中国这个竞争对手,比冷战期间的苏联还难对付。
因为苏联只是军事强,但经济不行。
而中国不仅是几十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高科技发展迅猛,经济“非常强大”,而且还在军事技术上追赶美国,在印太地区和美国争雄。
伯恩斯说:“中国的经济非常强大,我们面对的中国,是一个比20世纪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苏联还要强大的对手和竞争者。”
伯恩斯的回答存在明显的自相矛盾。他一方面“唱衰”中国,质疑“东升西降”,另一方面又称中国是强大的对手,恶意夸大中国带来的挑战和威胁,甚至煞有介事地表示“不愿生活在中国主导的世界”。
其实,近些年美国一些政客、战略界和媒体大肆渲染“中国经济见顶论”“中国技术威胁论”。伯恩斯的这次采访,也无外乎是唱了几十年的“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的翻版。
伯恩斯言语间的逻辑混乱和内心纠结,反映的正是这些美国人的被迫害妄想症。
“部分外企撤资,但和美国无关”。
伯恩斯和斯塔尔一问一答、一唱一和,信誓旦旦地说中国近年来营商环境恶化、外资纷纷撤离的根源,是中国经济放缓、政治气候变化,中国修订《反间谍法》“吓坏美国商界”。
言语之间把美国政府破坏中美关系的恶行,摘得干干净净,可事实上呢?
中国这些年大力改善营商环境,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提高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
中国贸促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近九成受访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为“满意”及以上。
斯塔尔在节目中也承认,波音、特斯拉、英特尔、星巴克等大多数美企都选择留在中国,有的还在扩大投资。
反观美国,他们搞出来的对华“脱钩断链”“去风险”,才是部分外企离开中国的真实原因。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关税,不断加码投资限制、出口管制和长臂管辖,刻意在中国周边制造地缘政治紧张,不就是要限制中国和外部世界的资金流、技术流和人才流吗?
更别提美国还大搞产业政策,动用政治、军事和情报手段迫使盟友的企业赴美投资,开启美元加息周期,大规模收割全球财富。
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以及在全球巧取豪夺的种种行径,伯恩斯和斯塔尔在采访中均“选择性失明”。
不过,倒是斯塔尔先憋不住了,在采访一家在华美企负责人时询问其担不担心中美关系影响投资信心。
这位负责人表示继续看好中国这个大市场,还把这个“烫手山芋”问题扔给了伯恩斯,最后伯恩斯也不得不承认,“美中之间的根本竞争和不信任正在动摇商界的信心”。
“美中不能‘离婚’,因为关乎美国人的饭碗”。
中美关系确实重要和复杂,用伯恩斯的话说,未来十年中美关系都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具竞争性、最危险的关系,但“离婚不是选项”。
相较那些叫嚣要和中国“全面脱钩”“彻底切断经济关系”的极端政客来说,伯恩斯是务实和清醒的。
他提到中美贸易额巨大,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直接关系到美国75万个就业岗位。中国还是美国农产品的最大市场,去年美国五分之一的农产品都卖到了中国。
中国当然欢迎互利贸易,对华贸易给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对美贸易也事关很多中国人的就业。
但中国在对美贸易中不可能一直“坐着飞机吃大豆”,维护经济安全理所当然。
近年来,美国处处卡中国脖子,动不动就抡起制裁“大棒”,面对疯狂的打压,中国肯定不能坐以待毙,不仅要造好自己的大飞机、造更先进的芯片,粮食进口也要多元化。
在中美关系问题上,美国不能陷入“人格分裂”,更不能“既要又要还要”。
既然美国也知道不能与中国“离婚”,那就管好自己,安安生生地过日子,不要一天到晚瞎折腾。
因为,折腾起来对谁都没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