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共同安全方为和平之道
2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将于3月2日起访问俄罗斯、欧盟总部、波兰、乌克兰、德国和法国,就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开展第二轮穿梭外交。
俄乌战火延宕两年有余,但目前来看仍然战意不减、战事胶着、战况激烈。
两年来,各方力量此消彼长、国际格局深度调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冲突仍呈现出长期化、复杂化、扩大化的趋势。
战端既起,覆水难收。硝烟持续笼罩在欧亚大陆上空,国际社会应当深刻反思,并积极寻求和平之道。
冲突双方蒙受深重灾难。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是冷战后持续时间最长、伤亡人数最多、斗争烈度最高的地缘政治冲突之一。
两年来,双方消耗巨大、僵持不下。相关数据显示,战争已造成双方数十万计兵员伤亡,海量武器装备变为废铜烂铁,数百万民众被迫流离失所,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倒退,战火殃及之地陷入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战争机器倾轧下,生灵惨遭涂炭、发展遭受重创、家园满目疮痍,冲突双方付出惨重代价。
冷战思维推升阵营对抗。
俄乌冲突发展到如今地步,西方国家向乌克兰累计输送超过2000亿美元援助,对俄罗斯发起了近2万项制裁,这场冲突事实上成为了俄罗斯与西方阵营的对决。(另见本号文章《这一次,轮到钻石了……》)
与此同时,欧洲内部分歧加深、撕裂加剧,“战略自主”更加遥遥无期。
在霸权主义、零和博弈的错误叙事下,俄乌战场成为有关国家分裂世界的前沿地、破坏国际秩序的突破口,血与火背后全是违背时代潮流的政治盘算。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法。
乌克兰问题有其复杂的历史经纬,俄乌冲突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源在于欧洲长期积累的地区安全矛盾,没有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简单解决方式。
化解乌克兰危机、实现欧洲长治久安,治本之策是照顾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只有消弭忧虑、标本兼治,才能避免“兄弟阋墙”的悲剧世代上演。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时指出,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
这“四个应该”是解决包括乌克兰危机在内的众多国际热点问题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
政治解决才是唯一出路。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不是危机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对话一边,始终致力于政治解决问题。
我们既不能坐视“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的结局出现,也不能将威逼一个核大国的战略底线视同儿戏。(另见本号文章《难道真的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相关各方应当积极参照《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不再设置障碍、增添阻力,不断增进信任、促进和平,真正为推动局势降温、尽早停火止战、缓解人道局势作出切实努力。
共同安全方为和平之道。
俄乌冲突的爆发、延宕,证明了“安全不可分割”的硬道理,充分说明一国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
相关各方应当摒弃“国强必霸”、零和博弈、绝对安全、结盟对抗等观念,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牢固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携手应对区域性动荡,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
乌克兰危机长期化不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各方都应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为止战凝聚共识、为和谈铺路搭桥。
中国此次开展穿梭外交,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中国一定会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贡献更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