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雨霏别哭”话题冲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榜的榜首。在巴黎奥运会游泳女子100米蝶泳决赛中,中国队选手张雨霏获得铜牌。颁奖后,她边走边擦眼泪,流露出的不甘与委屈让国人为之心疼。现场的中国观众大喊“张雨霏加油”,全网的网友也纷纷留言“你真的很棒了”“为你骄傲”。赛后的采访中,张雨霏坦言这个结果是在自己预期之内,但也表示“这次奥运会的压力,远比自己想象得更大”。7月初,在张雨霏等中国游泳国家队队员们到达巴黎后的10天内,31名队员总共接受国际兴奋剂检测组织检测200次,平均每天接近20次,平均每人5-7次。随队的营养师于良形容到:“早晨6点还没睡醒检测官就来了,中午午休也来,队员们没办法只能在酒店大堂沙发休息,(检测官)晚上9点多还来,队员们要一直熬到下半夜。”这样的检测频率,既表现出对中国游泳队成绩的“不合理怀疑”,又严重影响队员正常的休息备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届奥运会中,美国、加拿大等游泳大国的运动员们受检次数仅为个位数。甚至负责检测的检测官都对中国队员说:“你们被检的确实太多了,不过我们也没办法,都是上面给我们的检测计划。”从今年4月开始,美国媒体就开始有节奏、有针对地炒作“中国游泳运动员药检阳性”。他们要求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提供与23名中国游泳运动员违反兴奋剂规定一事有关的所有文件。
“涉事运动员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摄入了受到违禁药物污染的食物,这是一次偶发性事件,相关运动员没有过错或疏忽。”这个结论得到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国际泳联的一致认可。瑞士独立检察官埃里克·科迪尔经过独立调查也认为,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在处理中国运动员食物污染问题上“无偏颇”。但美国依旧不依不饶,还声称要依据《罗德琴科夫法案》,对中国游泳队进行“长臂管辖”。从实际效果来看,美国或许真的做到了其宣称的“长臂管辖”,不仅用他们的“脏手”污染了奥运的“游泳池”,更玷污了神圣的奥林匹克精神。事实上,类似这样的“特殊关照”,中国游泳队早已“见怪不怪”。2023年,张雨霏接受了43次兴奋剂检测,中国蛙泳新秀覃海洋则接受了高达46次的检测。而同年美国全部游泳运动员接受检测的次数加起来仅有50次,美国游泳名将沃尔什2023年接受检测次数甚至为0。
中外游泳运动员2023年接受兴奋剂检测数字对比。
一个重要背景就是,近年来,中国游泳队在奥运会、世锦赛等一系列国际大赛中屡创佳绩,对美国游泳强国的优势地位形成了挑战。成绩不好,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挖空心思恶心和干扰对手,这就是美国人的奇葩逻辑!就连前奥运冠军、澳大利亚游泳选手索普都看不下去了,直言“我们不能够因为别人取得好的成绩,就无端怀疑她服用了兴奋剂,原因仅仅是她来自一个不同的国家”。其实,这体现了美国人“内病外治”的一贯思路,遇到了问题,总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枪支泛滥。美国无视美国步枪协会、军工复合体的渗透影响,反而指责中国背景的“社交媒体煽动了美国青少年的暴力行为”。(另见本号文章《美国哪儿都不安全》)社会分裂。美国无视本国政治极化加剧社会矛盾的事实,反而污蔑中国通过TikTok煽动美社会对立。(另见本号文章《中国人杀死了耶稣?!》)如今,游泳游不过中国了,就抹黑“中国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把奥运会变成了政治操弄的舞台。面对西方媒体的恶意提问,张雨霏赛间明确回应:“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游泳!”对于那些持有偏见的人,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实力让他们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