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看完《封神》,对不起,我又骂早了!
为啥最后又跑去看了呢?是主编下的任务
她的第一句话:“大家对于这次的男演员反应挺好。”
一部男性群像戏,对男演员的观感好,意味着至少选角过关了~(心动指数20%)
那...就去看看?
看后表示:也是真的诶🙋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不,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就还是,写吧~
抛开大肌肉,关于这部电影到底值不值得去看,或者说值不值得花钱去电影院看?是我们今天重点讨论的话题。
这部电影敢自夸“史诗级大片”,必须得有点东西。片中有不少“大场面”,色调低沉饱满、气势恢弘,在大荧幕看,的确有种“很爽”、“被震撼到”的感觉。
编辑翻了相关采访和幕后资料,才知道白+金的设定,来自五行五德里的“殷人尚白”一句:金出自白,更可以凸显白。
根据《封神》美术团队的采访内容,他们其实做了两版置景。一版符合历史(据考古,殷人更喜欢朱红色,而“殷人尚白”是后来五行五德理论里强加的);另一版则是有殷商元素而靠近传统认知的“非历史”版本,也就是最终呈现的白色+金色)。
之所以选了后者,是因为美术团队觉得《封神》是个奇幻故事,而不是真正的历史。另外呢,也是考虑到大家对神话的熟悉度,如果搞出来的商朝跟大家认知里的相差太远,反而会影响观感。
顺便提一嘴,影片里的“金色”也不是源于黄金,而是青铜原色。
这种颜色在古时被称为“吉金”,呈现出的效果不是金灿灿的,而是有点泛白的亚金色,跟白色更搭。
三分是殷商的历史:强调一种精神性的野蛮。比如纣王的发冠、盔甲,质子团的服装铠甲、头冠及玉石装饰,还有他们舞蹈时拿在手上象征盾牌的木调道具,都是狰狞、狂放的野兽图腾元素。
借鉴了殷商时期的冕服和贵妇的常服,,很符合传统、高贵的贵族女性形象。
买票前,编辑读到一些说这部电影是“魔改”的评论,当时真有点不想去看了~没想到,这次的观影体验,是从“不看好”到“居然还挺好看”的过程。
至于部分评论说的“魔改”,大概率是基于《封神演义》及旧版《封神榜》下的结论。
但老实讲,长大后回头看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和那些老版剧,你们真不觉得它的价值观有问题吗?透着一股“宿命论”的陈腔滥调。
先来说说一些影评吐槽《封神》“爹味重”的问题。
《封神》“爹味”重吗?的确有点哦~
以及后续纣王要求四伯侯质子杀死亲生父亲、许诺姬发杀掉父亲即为太子等多个片段,都是父权、强权对弱势一方的pua。
本质还是为了维护父权制度,因为他们也是父权制的既得利益者。甚至不惜为了维护这种制度,甩锅和残害无辜的女性。
先不急评价,我们先来看看编剧是怎么做到的。
纣王形象丰满而复杂的同时,让妲己更接近传统文学里“报恩妖狐”的形象。这样一改动,就让“女性魅主”回到了“君王野心”本身。
比如姜子牙的那句:“心怀恶念,妖孽自至。”
再比如,比干“挖心”的桥段,最终证明祸国的并非妲己,而是纣王的野心和欲望。
编辑觉得,有,但不多。
以纣王为代表的男性是绝对的领导者,女性则是需要依附男性且可以被任意牺牲的一方。比如,当太子需要理由为纣王开脱,他首先想到杀掉妲己。
这也是“女祸论”的源头,本质是为父权制的利益服务。
历史是什么?根据近几年对商周遗址的发掘,考古专家发现,商代上层女性不仅拥有封地,还能亲自领兵打仗,甚至可能直接参与政治,完全不是只能蛊惑或迎合男性统治者的“附庸”。
那《封神》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就是这个小标题👆打破宿命论,强调“人可以胜天”的力量。
为救苍生“下凡”的姜子牙是人,“祸国”的纣王是人(而不是妲己这个妖),最后杀掉纣王的姬发也是人。
什么是“宿命论”?一是“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的思想,二是明明是正邪两立的斗争,但最后都是“一道灵魂往封神台去了”的结局。用白话翻译一下:人活多岁数、获多少成就都是由天决定的,人服从上天的安排才能积福除灾。
那“天”是什么,是不是另一种父权制度?
第一重:“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
说的是人的思想,改变思想,就有办法破解困境。
都是在表达,不要太在意出身,个人成长更重要。
从这一点说,《封神》更符合当代的价值观。
妲己被裹在战旗中、献俘时妩媚一笑的画面,让编辑想到埃及艳后将自己裹在地毯里呈献给凯撒的场景;历史中纣王名正言顺的继位,被改成“弑父杀凶”,这种野心家麦克白式的人设,其实也容易误导观众。
借鉴西方史诗大片的元素也有不少。比如开篇的冀州城,让人“穿越”到《权游》里的绝境长城,脑袋里不断响起“winter is coming”...
封神榜本就是中国神话史上非常重要的部分,讲的是故事,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叙事。或许,比起还原《封神演义》,讲好一个贴近这个时代的故事更加重要。
Jane Birkin,“要在一分四十秒里把你总结好是不可能的,我试过。”
看完温网Angelababy的“上流社会”穿搭,忽然想问问为什么“老钱风”尤其在今年这么火?
海报日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