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奎等:“绝”字里面其实没有“色”
点击蓝字,关注学界动态
编者按:李守奎教授和王永昌博士的新著《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通过对具体字例的形体结构的分析和发展演变的考察,将汉字的来龙去脉、结构理据、字际关系、文化内涵浓缩在一篇篇千余字的短文中,生动展示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全书150讲构成了一个形散神聚的整体,是汉字阐释理论和方法探索的一次成功实践。经李守奎教授授权,汉字文明开辟“汉字阐释”专栏,陆续连载有关内容,敬请期待。今天推送第三十七讲“‘绝’字里面其实没有‘色’”。
本讲要点: “绝”字与色没有关系,深层理据结构是从刀糸、卩声。“绝”有多个异体,是不同历史时期为同一个词造的不同的字。
说解汉字: 绝、色(
现代汉字“绝”,我们自然会分析为糸、色两部分。断绝和“色”有什么关系呢?没关系!“绝”字里面其实没有“色”。“绝色佳人”,是说佳人极其美丽,虽然“绝”可以修饰色,但“绝”中却没有“色”。这一点许慎早已知道了。《说文》:
先说古文“
(曾侯乙墓竹简5) |
比较一下差别在哪里?
战国文字中间是一把刀,上下都是丝,刀刃横断其间,丝可能是断绝了。《说文》古文“象不连体”,应该是“刀”讹变成了不相联属的两个曲笔,上下也就成了不相连之体了。这就是文字在传抄过程中讹变,根据讹变字形的臆说。
两丝简化,方向反转:
可以确定这一定是“绝”字古文的简化。①还有更简化的,例如郭店简《老子甲》简1“绝巧弃利”中的“绝”字作
这个“绝”字与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字形上没有直接的关系。现在使用的“绝”字有更加古老的源头:
(倗生簋,集成4262.2) |
金文“绝”字左侧是糸,从字形上看应当是扎住两头的绳子,就像纲目的“纲”一样,是绳索,用作表意偏旁与糸、丝大都可以通用,都是可以联系用的丝线或绳索。用刀断丝和用刀断绳的结果一样,都“绝”了。
比较一下小篆比金文多了什么?
左侧都是糸,右上是刀,这两部分等同于金文的“绝”,多出来的是刀下的“卩”。小篆“绝”字中没有绝色美女,但有个下跪的人形,起什么作用?许慎说“从糸从刀从卩”,“从糸从刀”我们已经懂了,“从卩”我们不懂。段玉裁改为:“从糸从刀,卩声。”按照许慎对字形的理解,“卩”的读音与“节”相同;按照唐人给出的读音推测古音,“卩”与“绝”确实接近。②
问题来了,我们前面讲过许慎所说的“卩”,古文字中是跪坐的人形,可以是“跪”,可以是“坐”,“跪”或“坐”与“节”的音义有什么关系吗?这个问题我们在下一讲谈“即”时再说。
“绝”字字谱:
通过“绝”字学到了什么知识?
第一,“绝”字中没有“色”。“绝”字的构形是从刀从糸,卩声,繁体字“絕”还可见右上的“刀”。
第二,同一个字,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会产生很多异体。表面上很不一样,内在理据一样,音义一样。
第三,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矛盾。“绝”有两种分析方法:糸、色两个部件构成左右结构,这是表层结构,与文字理据没有关系。分析成糸、人、巴,同样不可解。就像“表”“层”两个字一样,也完全没有文字理据可讲。尸体和“云”合在一起怎么就是“层”?没道理!深层结构必须追溯最初的字形和意义。
讲到这里你或许会问,“绝”中的“色”不是“色”,那“色”怎么写?
“绝”的右侧隶定成“色”,与颜色的“色”完全同形,已经变成一个只有区别功能的记号了。
古文字中的“色”字有多种写法,比较典型的写法是:
(清华简·筮法51) |
左侧一个爪,右侧一个卩,为什么是“色”?不知道。出土文献中“色”与“印”“卬”的关系纠缠不清,目前还没有合理的解释。
注释
① “
② 卩,精母质部;绝,从母月部。
理论延伸与思考
异体字的成因很复杂。在文字缺少规范的时代,书写者就是文字的创造者,根据自己对文字的理解造异体字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表意字形体完全不同但构字原理完全相同。用刀斩绳索与用刀割丝线结果一样,都是“绝”。根据文字的构形理据释字有时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把
作者简介
李守奎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
王永昌
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博士后,现任山西大学文学院讲师。
文章选自:《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
李守奎、王永昌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21年版
编辑 | 仇俊豪
审核 | 张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