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10万的中产,买爆问界M9
封面 I 鸿蒙智行微博
作者 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最近的几条汽车行业新闻混杂着繁荣与落寞,适合放在一起看,先是美国、欧盟等地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在宏观战略层面紧盯国产新能源。
紧接着,前段时间傲娇退出价格战的宝马,再度狼狈重返战场,部分车型最高下调55万。
你可能会疑惑,老牌汽车强国是否太过反应过激,毕竟千百年的汽车工业血脉里流淌着典雅与高贵,缘何轻易丢了体面。
翻看硬币的另一面,2024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35.2%。
更值得关注的是,以往被传统豪华品牌垄断的高端市场,如今正在完成一场悄无声息的角色互换。
9月20日,鸿蒙智行宣布,问界M9累计交付过10万辆,同时大定突破14万辆,要知道问界M9是在终端均价超50万的情况下摘取豪华车桂冠。
图源:鸿蒙智行微博
国产新能源如何硬闯高端市场无人区,背后的消费动机是什么,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根本逻辑是否发生改变都值得我们思考。
有一点是确定的,在汽车行业关键战役的下半场,国产新能源正在兑现承诺。
谁在为问界M9买单,想必这是很多人心中的困惑所在。
因为“高端”二字一直是横在国产车面前的一道枷锁,极度诱人但又难以触碰。
可创新就是在于其敢于颠覆一切的胆识,其实最近几年,高端国产车咱们并不少见,至少在价格方面已经完成了迭代。
一百多万的仰望、八十万的蔚来、七十万的极氪、六十万的腾势、五十万的问界和理想,衬的BBA就像个新兵蛋子。
图注:李想直播间截图
那一句“再不努力就只能开BBA了”正在映照现实!
这句话逗乐的同时值得深思,其透露着市场转变新风向,过去几年,BBA的入门门槛一降再降,品牌价值早已被过分稀释,以往的高净值消费者很难再从BBA身上提取到满足感与幸福感。
同时在中国市场,一直挂在嘴巴的“好车遇冷”,逐渐成为现实,保时捷、宾利与兰博基尼等品牌的销量足够说明问题。
市场已经裂开了一道缝,当高端品牌和消费群体都在发生改变时,豪华市场迫切需要新的故事拯救。
国产品牌抓的正是这个机会,但市场位次不会心甘情愿的更替,更需要头破血流的碰撞。
理想将MEGA作为冲击高端的投名状,可惜遭遇“非自然”力量干预,销量压根不够看。
售价近50万的极氪009,难以挑起大梁,成不了“中国劳斯莱斯”。
还有志在高端的高合以及蔚来,一个“躺进ICU”一个仍苦苦挣扎。
现在看来,问界M9作为后来者,成了第一个杀出重围的品牌。
余承东那一句,“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被市场销量得以验证。
翻看问界M9的成功史,营销层面的成功是关键因素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在激烈的新能源车圈中鹤立鸡群的首要法宝。
毕竟其深度绑定了“科技圈网红”华为,余承东毫不吝啬的“遥遥领先”宣传,都使得问界更加的时髦,某种程度上其更像是华为的嫡长子。
图源:鸿蒙智行微博
顶着这个标签,营销层面自然是进入了快车道,毕竟这是一个“不光会干,还要会叫”的竞争时代,有了差异化竞争定位能够率先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因为高端市场,你得有故事可讲,为信仰充值是需要全方位包装做支撑的。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技术创新是挑战高端市场的底气所在,余承东曾喊出了“重新定义智能汽车”“科技车皇”的口号,因为其用了华为高阶智驾ADS 2.0、超维安全系统、华为途灵智能底盘、一体化压铸玄武车身等一众高端技术。
可以说华为多年来的科技研发积累,已经形成了鸿蒙智行护城河优势,这也正是映照那一句靠技术才能品牌溢价。
翻开问界车主反馈的车辆问题,基本围绕在品控方面,也会有人吐槽智驾磨合一般,但总体上并未太大问题。
问界的成功为国产车提供了一个冲击高端市场的典范,同时也让传统豪华品牌真正意识到了危机所在。
豪华车市场,BBA不再一统天下,市场的攻防转换之势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其实传统豪华品牌心中是苦涩的,一手缔造了豪华汽车主流价值观,但在国产新能源的冲击下开始松动,等到放下身段转身拥抱消费者时,却只落得一个“心不诚”的标签。
宝马正是如此,在中国市场退出价格战仅两个月,不得已宣布重返价格战。
图源:蓝鲸新闻微博
果然在生存问题面前,一切雄心壮志都站不住脚。
9月初的成都车展上,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目前的价格战,无论对于汽车厂家、消费者还是经销商来说都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但关键问题是,是否健康与可持续是幸存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宝马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两个月前退出价格战时,消费者对于宝马的确重新燃起了热情,有媒体报道宝马4S店已经应接不暇。
彼时还有传闻,奥迪和奔驰也将远离价格战硝烟,甚至于一些合资品牌同样想要结成“复仇者联盟”,跟市场来一次硬碰硬。
可高端与豪华是需要销量来买单的,8月份,宝马在中国市场的总销量仅为3.48万辆,同比下降42%;品牌月销榜单上,宝马排名第15名,旗下车型无一款月销过万。
在既想要利润又想要销量的美好畅想下,最终只换来一个卖不动的现实。
可以说,宝马的境遇是豪华品牌在当下最真实的体现,卷不动也躺不平。
更要命的是,当宝马在价格战闪转腾挪之时,以往销量位居其身后的奔驰和奥迪逐渐赶了上来,当月销量分别为4.95万辆和4.79万辆。
而奔驰与奥迪反超的策略很简单,主打一个按兵不动,没有为了清库存低价甩卖,而是尽可能的维护品牌价值。
BBA三剑客考量各不相同,但宝马显然承受了更大的压力,今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全球累计交付121.34万辆,宝马品牌全球销量同比增长2.3%至109.65万辆,但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宝马中国累计销售37.59万辆(含宝马和 MINI),同比下滑4.2%。
这般挣扎让宝马不得已重新寻找出路,但现在降价向下探恐怕不足以解决问题,因为国产新能源正在蚕食其高端市场的份额,各方战线都很吃紧。
以问界M9为首的挑战者,在技术层面引领了豪华汽车的潮流,这是BBA最不愿看到的一面,因为在智能化下半场,其在技术上已经落后了好几个身位。
如今自己正在失去定义高端车审美和品质的权力,这是新与旧的两端激荡起的浪花。
中国车市已经变了天,这是2024年每个车企最真切的感受。
倒回去十年,或许谁也想不到国产新能源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能够颠覆这块长期被国外品牌把持的领域。
其实翻看国产新能源的反击之路,这一年的策略可以总结概括为一条:向上探高,向下扎根。
向下扎根不难理解,这似乎是科技行业难以躲避的轮回叙事。
早在2009年,彼时的国产机皇魅族M8震撼上市,激发了手机圈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竞争方式很简单:价格战,华为小米等品牌用自己的价格策略,硬生生撕开了市场,高端品牌三星更是直接被踢出了局。
而现在,汽车行业不正是完美复刻了当年手机行业的盛况,各大品牌进入充分竞争时代。
低价包围,是永不过时的手段,小米更是不厌其烦的在小米首款车SU7身上再度使用了这一策略,带来的结果是小米SU7上市即卖爆,不断刷新销量记录。
同样的剧情复刻在了最近的小鹏汽车身上,12万的小鹏MONA M03上市 48 小时,收获 3 万个大定订单,上市22天,量产下线数量超10000辆。
这款车的爆火,让小鹏从上到下显露出一种熬出头的信心。
挖掘普通消费群体的潜力,增加新能源渗透率,从低价车开始品牌培育,这是国产新能源成功的关键一步。
要知道,今年前8个月,中国车市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高达63.2%。
紧接着,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向着品牌高端化进发,智能化开始带动汽车附加值和竞争力的提升,不断拔高中国汽车的水准。
说到底,当技术水平的优势得以建立,BBA长久以来积累的进口品牌优势开始淡化,消费者在高端汽车市场更看重的,其实是认同。
如技术价值如同,国产汽车的技术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安全、驾控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还有群体认同,这款产品能否成为消费者口口相传的优质产品,积累起自己的品牌资产,真正意义上注入高端血脉。
现在看来,如仰望、问界、理想等车型,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进发,建立起“中国豪华”的内核。
不过,动作迟缓的合资品牌们正在加速赶进度,企图找寻一条“从油到电”的快车道,如今正是车圈淘汰赛关键时期,“像牲口一样活下去”仍旧是车企们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