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家长鸡娃18年,高考582分,你怎么看
01
文章摘要
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家长们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各种技能培养,然而,这种“鸡娃”现象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一个典型案例展示了一个从幼儿园开始接受英语早教、持续十几年高强度学习的孩子,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了582分的成绩。尽管这个分数看起来不错,但在竞争激烈的北京,这个成绩可能连北工大都上不了。家长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源,却在孩子高一高二时遭遇了心理上的打击,导致孩子厌学摆烂,耽误了宝贵的两年时间。幸运的是,家长在这段时间没有给孩子加压,孩子自己调整过来,虽然分数不尽如人意,但身心健康得到了保障。
分析这个案例,网友们提出了几种观点。首先,有人认为这是典型的“人工牛娃”,靠家长后天的托举,早学、超前学,小学初中成绩不错,但到高中需要拼智商时就跟不上了。其次,有人认为应该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和班级,避免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丧失自信。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理教育的缺失是关键问题。如果孩子从小的生活重心就是成绩,他的自信和骄傲都来自于成绩好,那么当遇到比自己成绩更好的人时,就容易产生自我怀疑。
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可以发现它们背后有一个共同点:我们往往只关注显性的标准,如学习成绩和各种技能,而忽视了隐性的因素。这些隐性因素包括审美、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沟通表达能力、领导力、情绪管理、面对挫折的逆商等。这些方面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往往是缺失的。在公立教育体系中,高考之前显性标准更为重要,但走上社会后,隐性因素对孩子生活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显学和隐学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二者应该相辅相成。家长在鸡娃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处理情绪和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即使在高考中取得了不理想的成绩,如果孩子能在高中阶段通过自我调整,找到自我价值,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成长。
总的来说,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只关注显性的学业成绩和技能培养,还需要重视隐性的心理教育和综合素质发展。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帮助孩子在学业和生活中都能取得平衡和成功。
02
原文信息
链接 | 阅读原文 [ 1992字 | 8分钟 ]
作者 | 那是自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