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诗三百首丨203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博阅倾听 2022-07-17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上)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人间自是有情诗,此爱不关风与月”(以下文字为郦波老师解读),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和我一起共同品读千古最美情诗,我们上一回讲了范成大的《车遥遥》篇,讲了他的“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我也交代了之所以讲这一篇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在远离尘嚣、远离城市的一个地方,看到夏夜夜空里的月亮和星星,心有所感,便想起《车摇摇》篇。讲完后我自己还写了一首小诗,记录当时的心情,诗题叫“我最靠近月亮”,小诗云:“默契这东西,怎么说才好呢?凡有边界的都如狱中,人世间最高级的自由,是忠于自我信仰与追求的坦荡,等思念升起,我最靠近月亮”。可是隔了一天之后,我重读自己写的这首小诗,突然发现,其实他的境界虽然貌似跟《车遥遥》篇、跟“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意境吻合,但细细想来,它倒是跟另外一首名作已经更为吻合。

今天回头去看那彼此依偎的星辰,已经是昨夜的星辰,而缱绻的晚风也已是昨夜的风,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赏读一下李商隐的那首千古名作《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吧,诗云:“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首先第一个问题其实也是最难的一个问题,就是这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写的谁?与诗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那个人到底是谁?甚至它是不是一首爱情诗,又或者是一首政治讽喻诗,历来争讼不已、莫衷一是。其实不光是这一首《无题》了,李商隐共作有十六首《无题》,包括他的《无题》,包括他的著名的《锦瑟》,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谜题,“一篇《锦瑟》解人难”,十六首《无题》诗更是如此。象这一首《无题》,李商隐到底跟谁“心有灵犀”?粗粗的数一下,在文学史上大概就有不下八九种解答,你比如说吴乔的《西昆发微》里说(“义山无题诗,皆寓君臣遇合,得其旨矣。”),这个心有灵犀的对象啊是皇帝,认为李商隐是在用爱情诗的笔法,写政治的期望,这就是把李商隐的无题诗都当作政治讽喻诗来看了。在这种观点支撑下,又有一说认为李商隐“心有灵犀”的政治讽喻也不是皇帝,而是李商隐的发小,后来子承父业做了宰相的令狐绹,事实上后来令狐绹大权在握,李商隐确实写了不少诗给他,希望得到这位发小的帮助和提拔。

当然文学史上绝对主流的观点还是认为,这毫无疑问是一首爱情诗,那么李商隐心有灵犀的对象,有的说写给他的夫人王夫人的,有的说是写一个貌美的女道士,还有的说是写他岳父王茂元的姬妾,也有人说这是令狐宰相家的姬妾,甚至还有观点认为这不仅不是某些达官贵人家的姬妾,而是是娼门妓女,像纪晓岚甚至说,这二首《无题》“直是狭邪之作”,那就是以娼门歌妓示之了,甚至还有观点认为李商隐的这个“心有灵犀”的对象根本不是女子,而是少年得志的某位帅哥,你看这些答案简直就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李商隐可惜生错了时代,如果他生在今天的话,绝对是娱乐八卦媒体重点报道的对象,那么到底该怎么面对李商隐的这一首《无题》,甚至那一组《无题》,包括他的《锦瑟》这些名篇呢?我个人主张,尤其是在面对李商隐的这些谜题式的创作的时候,除了要用训诂解读法、要用意象、意境解读法,最最根本的尤其是面对李商隐,还是要用到知人论事、知人论诗的解读方法,也就是必须先把握他的人生,然后通过他的人生,去了解、触碰他的心灵、他的灵魂以及去体会他的性格、他的个性、他的情绪表达方式,然后你才有可能真正的去触碰到他文字背后、诗歌背后的情感。
说起李商隐的人生,也不禁让人扼腕叹息,他虽然出身于一个小官吏之家,但父亲去世得早,还不到十岁,他的父亲李嗣就去世了,李商隐只得随母返乡,寄人篱下,过得极艰苦清贫的生活,而且因为李商隐是家中长子,所以他早早的就背负上了养家糊口的重任,所以李商隐很小的时候就为人“佣书贩舂”以贴补家用,所谓“贩舂”也就是给别人家舂米,要当苦力的,而“佣书”呢,就是替别人抄书。穷人的孩子总是早当家,李商隐做舂米这样的力气活不知道做的怎么样,但是他抄书的时候很用心,书法也越来越漂亮,然后他族中的一个堂叔非常欣赏这个既用心又很有才气的孩子,就主动教他经学,小学与古文的创作,所以少年时候的李商隐文章就已经写得很漂亮。后来有两个很关键的人物,成为李商隐的伯乐,一个是白居易,一个是令狐楚,也就是令狐绹的父亲,宋人蔡居厚的《蔡宽夫诗话》里头说,白居易晚年的时候,他非常喜欢李商隐的诗,曾经开玩笑说,希望我死后啊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后来李商隐的大儿子出世的时候,就取名叫白老,但这个儿子呢却十分的蠢笨,直到小儿子出世的时候才十分的聪慧,于是大家都开玩笑说,看来白居易投胎投的是这个小儿子。

我们知道所谓“元白”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倡导的是诗文创作的通俗化运动,而令狐楚呢则是唐代有数的骈文大家,也是一代宗师。我们现在的文学史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特别强调现实主义,特别强调贴近民众的创作,但事实上在古代因为汉语的独特性,尤其是汉语文学创作的独特性,精致典雅的韵文创作其实才是文学史上真正的主流,而像四六骈文它其实就是典型的韵文创作的一种。而汉语,其实汉语文学也特别适合骈文的创作,我们今天在文学史上基本上已经不怎么提骈文的重要性了,大家所熟知的也不过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或者李密的《陈情表》,但其实你像诗词的发展,尤其是格律诗的发展与骈文的奠基其实是息息相关的。四六骈文最讲求对仗工稳、声韵起伏,而像律诗,你比如说颔联、颈联的严整对仗,平仄黏对,其实严格说起来,都是从骈文的影响发展而来,所以令狐楚作为骈文大家,以及唐代“牛李党争”中“牛党”的重要核心人物,他的政治地位和文学地位在当时,都是不可小觑的。经过白居易的推荐,令狐楚一见少年的李商隐,便极为喜欢,甚至是如获至宝,不仅以文坛盟主、当朝重臣的身份,与少年的李商隐结为忘年交,还主动教他骈文的创作,所以两人亦师亦友,令狐楚见李商隐家境贫寒,就让他陪自己的儿子令狐绹伴读,因此给他一份不菲的收入以资家用,所以令狐楚对李商隐的知遇之恩确实时所仅见。 

 这里岔开一笔,这个令狐(líng hú)这个姓不读令狐(lìng  hú )啊,因为有《笑傲江湖》的令狐冲,所以这个姓为世人所知。其实他是姓名中以封地为姓的一个典型,是晋国当时的国君给周文王的后裔的封地,那么令狐之地呢其实就在今天山西运城的临猗县。令狐楚是李商隐的伯乐,也是他的老师,他的儿子令狐绹也是李商隐的发小,令狐楚对李商隐的喜欢甚至超过对自己儿子的喜欢。李商隐聪明绝顶跟着令狐楚学骈文创作,没过多久,水平就丝毫不逊色于令狐楚了,这让令狐楚倍感欣慰。这个令狐楚后来不论走到哪都把李商隐带着,逢人便讲李商隐的大才呀,据史料记载,说令狐楚对李商隐的喜爱到什么地步?说但凡听到有人夸奖李商隐,令狐楚就会欣喜若狂,要是有人诋毁李商隐,令狐楚就会大发雷霆。所以令狐楚临终留下两个遗愿,一是给皇帝上《谢恩表》一定要让李商隐写,另一个是自己的墓志铭,一定要让李商隐写。可见,从骈文创作的角度上来看,在骈文一代宗师令狐楚那里,能入他法眼的大概只有李商隐一人,而从长辈对晚辈的情感来看,令狐楚对李商隐的喜爱与呵护,甚至超过对自己的孩子,可是令狐楚生前李商隐一直没能考中进士。后来还是在令狐楚死后,在他的发小令狐绹的帮助之下,李商隐才终于考中了进士。由此看来,令狐一家对李商隐的知遇之恩世所公认、世所周知,可是在文学上无比聪慧、天资绝顶的李商隐,在政治上,他的眼光其实大概就像李白一样,真正绝顶的文学家像李白、像杜甫、像屈原、像苏东坡大概其实都不适合从政,李商隐也是这样。

在令狐楚死后,清源节度使王茂元看好李商隐的才华,就把自己漂亮的女儿许给了李商隐,李商隐出身低微,当然愿意攀附,不仅做了王家的女婿,还供职于王茂元的幕府,这本来好像是件好事,李商隐却不知不觉间犯了官场的大忌。什么大忌呢?我们前面刚刚说过,令狐楚他是牛李党争中“牛党”的核心成员,而李商隐的这个老丈人王茂元,他则是“牛李党争”中“李党”的核心成员,对于唐代著名的“牛李党争”,像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就认为“牛党”代表进士出身的官僚,而“李党”代表北朝以来山东士族出身的官僚,史学界大多认为“牛党”是新兴的庶族地主,而李党呢则是没落的门阀士族。

李商隐这个文学上的天才,但在政治上真可谓实在没有眼力劲,他大大的受恩于“牛党”领袖令狐楚,却在令狐楚死后,联姻投身于“李党”领袖王茂元,所以“牛党”普遍认为他背信弃义、忘恩负义,是个小人。连《新唐书》、《旧唐书》对他的评价,都是“无行”、“无行文人”,完全是从“牛党”的角度进行评价,但反过来“李党”鉴于他原来和令狐楚的关系,鉴于他的成长历程,又对他根本不重视,所以后来李商隐的一生基本上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当他醒悟到这一点的时候,可是木已成舟,生米已然做成熟饭,连答应了父亲令狐楚要照顾李商隐的令狐陶,后来也和他几近于绝交,所以仕途上的李商隐一步错,步步错,后来进退失据,一生屈居下僚。再加上他自幼经历的苦难,从小忍辱负重、养家糊口,如今进退失据,苦楚难言,所以这加剧了他本来就非常内向的心理,也养成了他趣旨幽微,言近意远的诗文创作习惯。

“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历来解读李商隐的诗都费尽思量,根本的原因其实就在于李商隐自己的心情、心绪本来就凄苦难言。所以对于这样政治前途黯淡又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李商隐,我个人认为,他的那些无比美丽却又隐晦晦涩的爱情诗,其实就是他自我灵魂的救赎。现实沉重而荒凉,他只有活在自己深情的世界里,才能真正获得温暖与缱绻。所以什么才是真正的“心有灵犀”呢?就像我在开篇时候所说,默契这东西,怎么说才好呢?凡有边界的都如狱中。其实不读李商隐,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生活的夹缝中,都有过进退失据不能转身的困惑。人世间最高级的自由,只能是内心深处,忠于自我追求的坦荡。所以我虽“身无彩凤双飞翼”,却能与你“心有灵犀一点通”,那么最美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是如何让思念升起的呢,在了解了李商隐李义山的心路历程与心境之后,在知人之后,我们终于可以论诗了,可以面对他的“心有灵犀”了,有关《无题》这首诗的文本、意境与情感解读,我们且听下回分解。



我们上一回为了解读李商隐的《无题》诗,用了一讲的时间去分析他的人生历程和心路历程。所谓知人论诗、知人论事,我们只有先了解那个叫李商隐李义山的人,才有可能了解他的诗、他的创作。然后通过那些唯美的诗句,去触碰他文字背后的灵魂。

我们上一次说到对于李商隐的这一首名作,历来莫衷一是、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认为这不是爱情诗,是政治讽喻诗,甚至还有人认为与李商隐“心有灵犀”的对象不是一个女子,而是一个男人。事实上越是在学术界,越是有奇谈怪论、好为惊人之语的现象。我个人认为解读诗歌、学术研究,固然要发幽探微,但有一些基本的出发点,比如说人性的共识是不能罔顾的。像这首《无题》,无论李商隐的笔触多么幽婉深挚,但他明明白白地是写的一种爱情、一种情感,是一首爱情诗,这是毋庸置疑的,要不然后人也不会在这首诗里沉淀出“心有灵犀”的成语来。

你看第一联所选取的意象,“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这第一句 “昨夜星辰昨夜风”,立刻就让我这个70后想起邓丽君的当年的名曲,“昨夜的,昨夜的星辰已坠落,消失在遥远的银河”。唉,年代太过久远,但确实是那些老歌,愈发能拨动我这种人的心弦。说到邓丽君,想起前一段在网上看到一个黑科技,日本人居然用声光电技术重新复活了邓丽君,让人觉得如在目前。看到邓丽君复活的那一刻,宛如昨夜星辰又在目前,眼中一下湿润,感觉要有泪水夺眶而出,心中万千感慨,难以诉说。其实你我在这世上沉沦已久,凡有边界的都如狱中,只有那些心灵深处唯美的情感与信仰、与追求,才能温暖我们彼此的灵魂。所以前此我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会讲李商隐的这首《无题》。是因为我们在前面讲了范成大的《车遥遥》篇,是因为“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美好期盼。所以你看李商隐首联所选取的四个意象,读来便让人不自觉地生出温暖与期盼。星辰与星辰下的夜风,大概是暗夜里的我们可以借此摆脱这世间的牢笼,获得灵魂自由的最直接的凭仗,人世间最高级的自由,是忠于自我内心追求的坦荡。所以等思念升起,我最靠近月亮。这时抬头仰望,仰望星辰,感受夜风,这种姿态就给人一种向往。“画楼”与“桂堂”一般指说是贵族聚会的场所,但是你仔细想一想,它们与“星辰”和“夜风”放在一起,“雕栏玉砌应犹在”,应该留下多少浓郁的怀想,而“桂堂”只是形容厅堂的华美吗?“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身处那样桂木做成的厅堂,是不是不知不觉间就会嗅到一种灵魂的芬芳,更何况还有两个“昨夜”,“昨夜星辰昨夜风”。当时间沉淀下来,沉淀下你我的过往,所有的过往就会变得纯粹而浓郁。

所以昨夜的星辰与夜风,昨夜的“画楼西畔桂堂东”,这样精致的落笔,一个随手写来的意象,已经不知不觉间触及到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于是我们和诗人一样,柔软的内心深处,不由得生出一种巨大的渴望。“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想这绝对应该是人世间所有痴情人的一种心声了。我们在上一回说过,李商隐本就是一个内向而多情的人,在政治上选择错误,进退失据,成为夹缝中求生存之后,爱情与爱情诗几乎成了他灵魂上的救赎。加之他本来情感细腻,文采华美,而且更关键的是虽然“温李”并称,也就是当时李商隐与温庭筠并称,两个人都擅长写情诗、情词,但是李商隐的长相还算儒雅风流,叫人一见即心生欢喜,至少绝对不像温庭筠、温八叉、温钟馗,长得那么让人心生恐惧。所以长相又儒雅、文采又风流、情感又细腻的李商隐,本来即以爱情为生命的救赎,故而他极易、很容易被异性所欣赏,也很容易在人群中找到所谓异性的灵魂知己。


从整首诗所描写的环境来看,这毫无疑问应该是贵族男女聚会的场所。在这种party与聚会中,最容易发生的事就是所有的热闹与喧嚣,都很容易沉淀成一种背弃,只要当一道深情的目光遇上另一束深情的目光。其实像李商隐这种性格,这种情感特质的人,他最大的特长,应该就是能迅速的从人群中,发现一束可以和他碰撞出火花的目光,然后通过那样的目光与凝视找到灵魂的知己。其实不需要千言万语,不需要地久天长,只要短暂地彼此凝望,当目光碰上目光,当灵魂碰上灵魂,那短短的几秒深情地凝视,瞬间即永恒,这就是“心有灵犀”呀!所谓“灵犀”,是那个犀牛角中心,它的脊髓质像一条白线一样,细细的白线贯通上下,那么李商隐的是第一个用“灵犀”来借喻相爱的两人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这个比喻呢实在是奇妙而精彩,把彼此目光里的你我,不足与外人道,却又无比微妙的情感,写得玲珑精致而通透,故而这一句“心有灵犀一点通”,经过时光的沉淀,终于凝练出“心有灵犀”的成语来。

大概在这人世间,灵魂与灵魂之间,心灵与心灵之间那种微妙的感知,没有比这一句“心有灵犀”更形象、更生动的了。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的心有灵犀,还可能伴以会心的一笑,而情人、恋人之间的心有灵犀往往只需要一举眸、一望眼。所以所谓“一见钟情”,便是一望眼便沦陷在你目光的海洋里。我想李商隐定是在这样的晚宴上、在这样的目光里沦陷了,而以他的“心有灵犀”一定也能感知到对方也同样会沦陷在他的目光的海洋里。他们不需要说话、不需要语言,只需要彼此的凝视、凝望、深深地凝望,便可以看透对方的灵魂、看透对方内心的喜欢与欢喜。这种“心有灵犀”的一点通,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却又是多么举步维艰啊。他们就在同一场酒会之中,他们彼此间也不过隔着几米远,可身份的不同,现实的差异乃至俗世的规矩与礼法简直就是不可跨越的天堑与鸿沟,所以虽然“心有灵犀一点通”,但却“身无彩凤双飞翼”,这才是现实的无奈和悲叹啊!我就在你身边,能看懂你眼底的欢喜与心里的喜欢,却不能与你比翼双飞,不能跟你一诉衷肠。人生既然遇见,却又咫尺即天涯,那样沉重的现实与礼法,生生地折断了爱情比翼双飞的翅膀与理想。这真是一重无奈,一重欢喜,无奈与欢喜交织、纠缠在一起,这就是李义山那隐约不可捉摸的情绪根源。可心有灵犀的爱情毕竟会带来温暖,这也是李商隐的生花妙笔无比依恋于爱情诗的关键。

所以接下来他说,“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这是唐人酒宴上经常出现的两种游戏,一个叫“送钩”,一个叫“射覆”。“送钩”是把玉钩藏在手中,隔座传送,让另一队猜这个钩的所在以及钩头的指向,猜中者握钩人罚酒,没有猜中的那么猜者罚酒。“射覆”呢,就是把一东西藏在碗里或者盆里,或者供盂之下,上面要盖住它,让人猜,那么隔座、隔座传送、送钩,还有“分曹”,“分曹”就是分组,这就可以想象了。在这种游戏的过程中,虽然限于礼法,李商隐不能和他心爱的人直接交谈,可是能握着她手中传递过来的玉钩。因此饮酒、罚酒的时候,那玉钩、那酒,在诗人的手中、口中、心中都是无比温润而温暖的。同样,能和“心有灵犀”的她分作一队,共同进行“射覆”的游戏,在这旖旎的时光中,身边“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蜡烛,都因此显得那么明艳动人,这就是“心有灵犀”之爱情的最美妙状态啊。因为“心有灵犀”,所以和你有关的一切,不论是手中的玉钩还是春酒,无论是身旁的烛火还是共度的这夜晚的时光,都是那么温暖而动人。


所以连那一夜的星辰和风,连那一处的“画楼”与“桂堂”,都因此成为诗人心中永恒、唯美而不灭的印象。可是和你在一起的美丽时光总是飞快的流逝而过,终于天要亮了,“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此时应该在秘书省任职,当然也不过就是秘书省的校书郎此类的低级官吏。《旧唐书·职官志》说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台”,所以“走马兰台”就是说的无聊的低级公务员的生涯。就是说的李商隐自己无聊的低级公务员的生涯,每天一大早要去兰台点卯、应差。古代戒鼓报时,所以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所以诗人想想自己的仕途命运,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却又前途无望,而这彻夜的欢宴中难得一遇的心有灵犀的爱情,不也如那渺茫而无望的命运一般吗?在等级森严的礼法中,在世人三人成虎、积毁销骨的议论中,这样心有灵犀的爱情大概也只能永远埋藏在心底罢了,这不是一样的渺茫和无望吗?所以一句“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从玉钩春酒之暖。到蜡灯烛火之红,一下跌入冰凉的现实。所以尾联的悲叹,其实不只是仕途与命运的悲叹,同样也是“心有灵犀”的爱情终究渺茫而无果的悲叹啊。



对于晚宴中这种心有灵犀的情感遇见以及现实的悲叹,这种解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的证据,就是这首《无题》诗它其实在它的组诗里头有两首,一首七律就是“昨夜星辰昨夜风”,还有一首七绝与这首七律并为一组,可见写于同时,也是作者为同时同事所写。这首七绝说:“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阊门”是传说中的天门,“萼绿华”则是传说中的仙女。所以“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是说早就听闻那个美丽女子的声名,但是她身份高贵,对卑微的我而言,总觉得她如在云端,如在那遥远的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秦楼客”是说萧史弄玉的典故。萧史不过是个平民,但是因为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就以女弄玉妻之,所以最后他不过是一介平民的萧史与贵为公主的弄玉结成伉俪,萧史乘龙,弄玉跨凤,最好夫妻二人在秦楼之上乘龙、跨凤而去。诗人用这个典故是说,没想到我们身份隔着那么大的差异,而今天我却能像萧史那样在参加盛宴之后,居然可以窥见吴王深宫之内最美的那一朵花。这一首绝句的用典和寓意,其实应该是非常明确的。是说的自己想也不敢想的一段情感经历,那个身份无比高贵,却又无比美丽的女子是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因缘际会,命运弄巧,他们终于在一场盛宴里相会,而且目光之间“心有灵犀”,身份卑微的诗人竟然可以走入她的内心,触碰到她目光里的灵魂,并最终和她一起度过那样美丽那样欢乐的夜晚。

所以即便现实沉重,这样的相思终究无果,这样的爱情终究无望,但是内心无比敏感、情感无比丰富的诗人,却愿意一遍遍地怀想,怀想“昨夜星辰昨夜风”,怀想“画楼西畔桂堂东”,怀想“隔座送钩的春酒暖”,怀想“分曹射覆的蜡灯红”,怀想暗夜里那场可以拯救灵魂,拯救无望的人生的心有灵犀的美丽相逢。所以我来到昨夜的星辰之下,我站立昨夜的夜风之中,夜色的慵懒与沉默涂满了我的嘴唇,我不能说出哪一个你是我的爱人,我喜欢你是你我是我的时候,我们是两颗穿过黑暗彼此默默凝望的星辰。



热 | 文 | 推 | 荐  

(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到文章 )

点这里听《蒙曼诗词》合集

点这里听《长恨歌》合集

点这里听《金瓶梅》合集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传递情感

看完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