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诗三百首丨227李白《怨情》: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博阅倾听 2022-07-17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解读诗词

今天我们要来赏读的是李白的一首五言通灵小品,一首五言绝句,题目叫作《怨情》。诗云:(以下为郦波老师解读)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李白虽然是“谪仙人”,诗风向来浪漫挥洒,天纵不群,但情诗、情词写来却是另有一番蕴藉风味。像这首短小的五言绝句,实在是太过精彩。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这是一首标准的五言绝句,而且它在用韵上非常独特。



曾有人说过:“千古绝句,未有平起不入韵者”,他真是不知道李白的这首《怨情》诗。这首《怨情》就是一首标准的五言绝句,而且是“平起不入韵”的典型。“深坐颦蛾眉”的“眉”,“不知心恨谁”的“谁”,这在“平水韵”中属于“上平四支韵”。而“美人卷珠帘”的“帘”,这也是平起,但是“帘”这个韵脚字,在“平水韵”中却属于“下平十四盐”。下平的“十四盐”和“四支韵”既不属于邻韵,也不可以通押,隔得很远很远。所以,李白的这首《怨情》是一首典型的“平起不入韵”的五言绝句。当然,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夫子也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真正的诗仙如李白高蹈者的境界,又岂是“蜩与学鸠”的叽叽喳喳所能窥探的呢?“之二虫又何知”,不谈也罢。


还是来看这首唯美的五言绝句吧,“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首先这个“美人”就不能平常视之,“美人”和我们今天称呼“美女”那不是一回事,当然美人首先要很美。但是中国古代韵文里,比如《离骚》,就有著名的“香草美人”之喻,那指的是贤臣明君;而《诗经》里说“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则是指的容德俱美的年轻女子,其实象征了最美好的生命状态。所以在古诗词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美人”一词其实寄予了在时间长河里对生命最美好的期望。   


“美人卷珠帘”,说明这是一个闺中品行俱佳的女子。“卷珠帘”是一个动作,但紧接着却说“深坐颦蛾眉”,既然卷起珠帘又坐下,怎么能说是“深坐”呢?一个“深”字用得既貌似突兀,细想又精彩之极。首先这是一个品貌俱佳的闺中女子,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所以这个“卷珠帘”的美人,首先应该是深闺独坐,所以一个“深”字,首先可以看出这个美人是深闺独坐,深院独坐。“深”还有时间长久的意思。从“卷珠帘”到久久地独坐,这不是更能看出她在时间深处的怅惘与愁思吗?在“深坐”的背景下,“颦蛾眉”就显得非常的精彩。“颦”是“蹙眉”的动作,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细节,一个“颦”字体现了李白极细腻的笔触。


当然,一句“深坐颦蛾眉”,让人不由得想起一个叫“颦颦”的女子来。红楼梦中,黛玉初进贾府,宝、黛初次相逢,宝玉便问黛玉尊名,黛玉告诉他之后,又问表字,黛玉答:“无字”。宝玉便笑道:“我送妹妹一个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好。”然后探春就追问:“何出?”宝玉就一番议论,说“《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请注意,他说的是“岂不两妙”。之后“颦颦”、“颦儿”就成了林黛玉的专有称呼了。不仅大观园中的姐妹们都这么称呼她,甚至曹雪芹自己也这么称呼她。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黛玉因误解宝玉,独自一人在花荫下哭泣。作者曹雪芹便亲自出面,赋诗一首云:“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可见书里书外,“颦儿”都是黛玉最好的名字。当然林黛玉的命运寄人篱下,且要“以泪还情”,所以终日愁眉紧锁,楚楚可怜,这当然是“颦”字一妙。可是,宝玉却说的是“岂不两妙”,那么还有一妙在哪儿呢?其实在我看来,宝玉给黛玉取名“颦颦”,远不止两妙,至少有四妙。

第一妙,就是点出了黛玉之美,《红楼梦》里形容黛玉的外貌最有名的一段描写,是说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所以“颦”就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呀!而它最早就是形容“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的。《庄子·天运》记载了东施效颦的故事,西施“捧心而颦”,人人倍觉其美;而东施,“东施效颦”,人人则倍觉其丑。所以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叫“颦颦”,都能叫“颦儿”的。大概只有西施、黛玉,还有李白那个“深坐颦蛾眉”的女子,才可以当得起这个“颦”字吧。所以“颦”字一妙在见其美。


“颦”字第二妙呢,则见其苦。西施之所以“捧心而颦,病心而颦”,其实她是有心绞痛的疾病。而黛玉呢,体弱多病自不待言,“病如西子胜三分”,连她自己都说,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也不见效,所以“颦”字二妙则为情节伏笔。“颦颦”的第三妙呢,则见其悲,则是为命运伏笔。众人眼中的黛玉,表面上总是愁眉紧锁,泪下涟涟。世人便以为她是寄人篱下,做楚楚可怜之状。其实黛玉蹙眉落泪,是为了“以泪还情”,是“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的命运相连。所以《脂砚斋》批语说,“黛玉泪因宝玉,而宝玉赠曰颦颦,初见时亦定盟矣”。


当然,宝玉为黛玉取名“颦颦”,除了有见黛玉其美、其苦、其命运之悲的妙处,其实还有一个妙处,即当宝玉取完“颦颦”二字,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于此又是一妙,不仅能见出黛玉的其美、其苦、其悲,还能看出宝玉的蔑视权贵,不同流俗的性格。所以一个“颦儿”,一个“颦”字,“颦颦”两字即使得宝玉与黛玉这两大主人公,人物形象立刻鲜明丰富起来。所以一个“颦”字能有这么大的作用,更何况李白诗中“深坐颦蛾眉”的美人呢。所以“深坐”与“颦蛾眉”的细节描写,其实已经决定了一切,连幽怨的时光都仿佛停在了“深坐”与“颦蛾眉”的那一刻。


但接下来却是更妙,“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这又和颦儿是何其的相似啊!念太深,情太深,“一片痴心画不成”,不知不觉便流下了相思泪。所以一个“泪痕湿”的“湿”字,说明是情不自禁,说明是暗暗地流泪。“不知心恨谁”,一个“恨”字,终于点题点到了《怨情》的题目,明明是思念,明明是爱,却偏偏要用一个“恨”字。《唐诗训解》里说:“‘不知恨谁\\\'一句最妙。”那么这个“恨”字又妙在哪儿呢?至少有两妙。

第一,用“恨”字点出了《怨情》的题目,“怨恨怨恨”,由怨而恨,是程度的叠加。即使晏殊晏的《蝶恋花》,说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这之前也还是有“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埋怨,不仅要怨远方的人,甚至要怨到“斜光到晓,天涯共见”的明月。所以严羽严沧浪说,写怨情“已满口说出,却有许多说不出”。“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仿佛全已说出,真是却又有无数说不出的内容。第二妙则在一个“恨”字。可见“深坐”、可见“泪痕”、可见“颦蛾眉”的美人相思已不自知。我们刚才说到由怨而恨,是程度的叠加,是程度的加深,到了一定程度也就到了一定的境界。后人评说太白此句,说“恨至不可解处,即己亦不自知”,就是说这位相思的女子,一倾完全将自己的生命,身心沉浸在这段爱情之中,浑然不自知,全然不能挣脱,这才是最精彩的情诗啊!因为爱情,爱情的本质就是让人轻易地沦陷,从而消失了自我,眼中心中念念皆在,只有那个日思夜想的人。越是恨越是爱,当一点恨都没有的时候,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大概就是爱寿终正寝的时候。


所以李白此诗之所以精妙,是他精准地捕捉到了恋爱中的女子由神态、形态而心态的典型形象。只有深爱过的人,只有在爱情中彻底沦陷过的人,才能这么精准凝练地只用五言二十个字,就写透了爱与恨,写透了那颗心心念念、一往情深的心。真是“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爱情既是一种纯洁的信仰,又是一片滚滚的红尘。



热 | 文 | 推 | 荐  

(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到文章 )

点这里听《蒙曼诗词》合集

点这里听《长恨歌》合集

点这里听《金瓶梅》合集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传递情感

看完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