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市前市长郑文灿涉贪,请辞海基会董事长,震动台湾政坛。有蓝营人士分析,郑文灿大陆政策相对比较温和,包括上任后向前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请益、传出艺人胡歌来台也是他在背后推动。他们指出,赖清德的两岸政策,所谓要交流、对话,都是虚的,他的重点在对抗;郑文灿如果要采取不同的角度,等于是挑战了赖的政治路线。对于继任者是与郑一样的“知陆派”?还是与赖清德的两岸路线相同,是未来的观察指标。但这种说法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其一,了解大陆与否与统独立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为民进党内也不乏一些“知陆派”,同时也是顽固坚持分离立场的基本教义派,对“反独促统”而言,“知陆”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其二,今年4月18日,当岛内传出赖清德将任命郑文灿接掌海基会时,蓝营舆论和蓝营政治人物普遍认为,因为民进党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海基会董事长的位子只有象征意义,这一安排等于将郑文灿“打入冷宫”,也是赖清德在扫除2028连任的障碍。如果蓝营人士认为郑文灿掌海基会是挑战赖清德,那海基会董事长一职当初如何又被他们视为虚位?而假使不是虚位,那赖清德有什么理由任命郑文灿来威胁自己?这种分析根本不能自洽。事实上,这次对于郑文灿中箭落马,认为郑两岸主张有别赖清德的蓝营人士,普遍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张两岸交流。甚至自赖清德当选以来他们也不只一次呼吁,赖清德应该遵守“一个中国”的岛内宪制性规定,不要在分离对抗道路上越走越远。从积极层面看,期待民进党内出现不同声音, 体现了这些人对于两岸关系春暖花开的渴望。另一方面,当一个从不承认“九二共识”,服膺在民进党分离论述下的郑文灿,都成了蓝营人士寄望的目标,甚至在两个“台毒”政治人物之间,还要试图选出一个相对的“好人”,这也显示了面对被民进党“备战对抗”主张全面压制,蓝营不只在实现和平的具体方法上陷于困境,对于理应坚持捍卫的主张在自信心上也已经愈发动摇。 比如,在赖清德1月13日当选到5月20日就职前,岛内蓝营砖家纷纷建言献策,但他们不是主张回归“九二共识”,而是把“民族文化”称为另一条康庄大道。但只谈一个民族、不谈一个国家,只谈文化、历史、血缘却极力回避法律与政治的“一个中国”,这种方式正在走回1994年台当局“陆委会”大陆政策白皮书的老路。将“文化中国”与“政治中国”区分,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没有为两岸带来和平,反而是台湾的“中国”认同急转直下的开始,这些岛内砖家岂能不知?再如,面对赖清德就职后不到两个月五度提出“互不隶属”,除了马办每次均出面驳斥,呼吁赖清德“遵宪”,岛内社会却波澜不惊,认同相关主张者甚至超过六成。批判、谴责乃至直指赖清德践踏“宪法”的声音并没有得到主流舆论的积极回应,导致国民党内反对声音也愈发微弱。由于在两岸论述上长期被绿营压制,再加上三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失利,自信心的摧毁让蓝营更畏于两岸论述的提升,本来“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理应不断深化,但在国民党内近些年却屡屡出现异议声音,甚至类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也开始在蓝营内扩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被称为人质认同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被害者在面临极端威胁时,会对加害者产生情感认同,并形成融洽的关系。而投射在蓝营面对绿营的心态变化上,同样适用。最典型的一例便是今年5月20日之前,岛内一些蓝营舆论开始呼吁,为了台湾团结,如果国民党杯葛赖清德就职将成为历史罪人,文章中甚至认为,赖清德上任后不会走险棋,认为他已经放弃在法理上追求更为激进的目标,在两岸关系上会求稳。这种主动迎合绿营且偏离实际情况的分析,在赖清德上任之后更被证明只是一厢情愿。从2020年寄望有人可以带领蓝军力往狂澜,到四年后认为所谓“蓝白合”是主流民意,对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柯文哲报以无限期许,再到如今退步到在绿营内部寻找挑战赖清德的人,在“台毒”阵营里想要找出相对好的人。两岸论述的动摇与自信心的摧毁,让蓝营人士对岛内政局与台湾民意的观察,严重偏离实际情况。这也是他们把郑文灿中箭落马错误归结为与赖路线分歧的原因。这样的分析不是基于客观事实,而是面对困境逃避现实,所以前后矛盾,难以自洽。称郑文灿挑战赖清德两岸路线,是看不清“台毒”真面目
“叛乱”二字,为何让蔡正元破防?
公评宋楚瑜,那四个字就是统一诚意
马英九办公室再批赖清德,敢称“两国”就撤“陆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