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珊珊2026已出局,但蒋万安连任之路依然凶险
民众党主席柯文哲竞选账目争议延烧,为平息外界质疑,时任竞选总干事黄珊珊被移送中评会处置,而黄珊珊本人在14日提告会计师端木正的同时,也辞去中央委员一职。
柯文哲原本期望2026年地方选举,可以和国民党、民进党一拼,但现在不管推出什么人选,受一连串争议影响,民众党都难有声势。随着黄珊珊“重伤”,也为两年之后的台北市长选举增添更多变数。
将时间拉回到2022年11月26日,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于晚间落幕。在台北市,国民党籍蒋万安从三脚督杀出重围,以57万5590票、42.29%当选第8届台北市长,民进党陈时中43万4558票、得票率31.93%,无党籍黄珊珊34万2141票、得票率25.14 %。
黄珊珊落败,时任台北市长柯文哲表示,黄珊珊有很优良的从政经历和热诚服务精神,在两大党的夹击下,以无党籍(彼时还未加入民众党)拿下34万张选票,已经很不容易。他也赞赏黄珊珊以理性平稳态度,提出最可行的政策,赢得了许多中间选民的选票,也显示台北市的第三势力正在壮大。
然而,观察黄珊珊过往的从政轨迹,她从新党出道,后转投亲民党成为宋楚瑜爱徒,之后得蔡英文推荐参选“立委”被民进党礼让。2019年,因为宋楚瑜接受大陆媒体采访,表示认同“一国两制”台湾方案,黄珊珊弃宋而去。一路走来,她最擅长操作颜色,从中获利。直到被柯文哲延揽,又主张摆脱蓝绿,但这何尝不是又一次的变色。
其实,早在10年前,柯文哲在台北市长选举时就曾提出超越蓝绿的主张,彼时那不过是民进党分化蓝营的策略,因为在绿大于蓝的优势县市,从来不见民进党提出相关主张,在台北市喊出超越蓝绿,有选择战场之嫌。
再者,柯文哲把不投给国、民两党的选民称为第三势力,这种说法本身也值得商榷。过去也不乏投给新党、亲民党、台联党乃至时代力量的人,但因为在两岸路线与台湾的政治定位上的不同选择,他们仍然会被归类到泛绿或泛蓝阵营,投给黄珊珊就是超越蓝绿的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
与此同时,观察黄珊珊在上次台北市长选举中的选票来源,更能证明柯文哲说法的荒谬。
在民进党堪称铁票区的大同区,绿营历来得票率超过六成,陈时中那次却只拿到四成得票率,黄珊珊有二成六,二者相加,相当于2020年蔡英文在“大选”时,在大同区六成三的得票率;至于蒋万安在此地得票率为三成二,与韩国瑜2020年在此区的得票率相当。
在士林区也有相同状况,2020年蔡英文在此地拿下近六成得票率,相当于2022年陈时中的三成七与黄珊珊二成四的总和,蒋万安则守住三成六的得票率,与两年前韩国瑜在此地的得票率大致相同。
而在蓝营的传统铁票区,蒋万安2022年在大安、文山区分别拿下四成六、四成八,与韩国瑜在2020年的四成六、四成九基本吻合,陈时中在大安区拿下三成,加上黄珊珊的二成三,与蔡英文在2020年“大选”得票率四成八不相上下,文山区则更为明显,陈时中与黄珊珊得票率皆约二成五。
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黄珊珊的选票来源集中在绿营的优势选区,而蒋万安获胜的关键是他在台北市稳住了蓝营四成的基本盘,这是他靠四成二得票率可以胜选的关键。但岛内的蓝绿格局没有改变,不存在柯文哲所谓的第三势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1994年台北市长选举开始,蓝营的得票数几乎就没有低于60万票。即便2014年连胜文惨败柯文哲,也拿下近61万票。1998年马英九拿到76万票,四年后斩获87万票,得票率一度到达六成。郝龙斌2006年拿到近70万票,四年后拿下近80万票,两次得票率分别为五成三,五成五,而在2022年胜选的蒋万安,只有57万票,得票率尚未过半。
可以说,国民党的基本盘在台北市是呈现逐年萎缩的趋势,一旦另外有组候选人突破60万票,就可能击败蓝营。而代表民进党的陈时中当时之所以落败,原因是黄珊珊瓜分了绿营优势选区的选票,支持黄珊珊的多数选民在“大选”中是投给蔡英文的,一旦回到国、民两党对决,他们毫无疑问仍然会是民进党的支持者。
对蓝营而言,2022年的那场地方选举证明,台北市已不复当年蓝大于绿的板块优势,蒋万安的胜选得益于绿营分化。两年后,侯友宜在绿营分化的前提下依然败选,原因在于放眼全台,国民党的基本盘还不及台北市的四成规模,才造成即使柯文哲分走部分绿营选票,赖清德依然可以靠四成得票率当选。
随着民众党陷于假账风波,重创清廉形象,众矢之的的黄珊珊在2026台北市长选战中已经提前出局,她所谓超越蓝绿的口号已经难有号召力,当绿营已无选票分化的忧虑,对于没有过半得票率的蒋万安而言,未来的连任之路依然凶险,考验可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