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研改为申请审核制,我为何不赞成?

青法平台 青法在线 2023-01-05

原创文章,已得到独家授权,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进行接洽,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


最近,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景坤在两会上提议:建议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改为申请审核制。


理由是: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是要培养创新型研究人才和应用人才,应重视对考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的考核。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录取方式较单一,仍是唯分数论,人称‘小高考’,招生主要看考生成绩,通过了初试才能进入复试,是唯分数论。没有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比如,有的考生过了初试专业科目而且分数较高,但缺乏实验动手能力和经验,外语成绩考得高的考生可能不会写英语论文。而且只能选择一所志愿学校,即使高分通过初试,一旦复试时间较晚且被刷,很难找到如意的学校读研。


徐校长提出的改进建议是:一是,设立各学科专业等级考试,取消研究生统考中招生院校自命题的专业科目考试。由国家按照一级学科统一命题,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研究生各学科专业等级考试可半年考一次。二是研究生招生模式改为申请制,以综合成绩来申请研究生,模仿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一名考生可以申请若干所学校读研。


单从目前研究生统考招生模式的弊端来看,徐校长的建议有一定道理。但从真正维护教育公平,保障考生平等升学的权利来看,只改变考研模式,尤其是改为申请考核制,只能是南辕北辙。


首先,博士招生的申请考核制已经成为拉关系、走后门的高发之地。申请考核相比统一考生,导师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很多考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之后,就必须也不得不去抓主要矛盾。从了解的事实情况来看,身边很多同学考博,都必须提前半年及以上联系“未来导师”,这种联系不止于邮件通信、学术交流、人品考察,还包括请托送礼、掮客中介等,送的礼品不再是家乡特产、略表心意,而是真金白银,不是一般等价物更胜似一般等价物。还有很多博导直言,每年一两个博士生招生名额早就被各级领导预定,有校长、局长推荐的,也有亲朋好友推荐的,有时候还得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实在不行,就排个顺位,今年不行就答应你明年来考。


当然,现实中也有不少导师是坚持真看学术、看真学术。但上述的事实绝不是个例,在考博趋热、竞争趋于激烈的情况下,博士生招录环节的暗箱操作大有“蔚然成风”趋势。大家不仅见怪不怪,更是在经验传授环节的首条就明确要提前联系导师。所以,所谓的申请考核制已经变成了导师联络制,虽然从表面上看有一个导师组在发挥作用,但都互相尊重对方的意见,从而达成“高度一致”。


所以,如果申请考核制中的公平公正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吃亏的只能是无权无势无钱的“三无考生”。所以,看上去规则本身是公平的,为什么结果却不公正,这是因为每个人对规则的“运用把握能力”存在明显不同。如果说,读博是改善型需求,那么读硕士则是“刚需”,对改善型需求的不公平尚不至于“走投无路”,但是如果“刚需”无法被大面积满足,则问题更严重。现在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大家普遍性抱怨“很卷”,如果配套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申请考核制之后,一部分人直接损失了参与的机会。


其次,2021年12月举行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人数达到457万。虽然没有官方统计的考博人数,但从博士生招录不超过10万来看,报考人数应该不超过50万人。因此,要想将10倍于考博人数的硕士生招生改成申请考核制,这其中涉及到的专业等级考试、申请时的材料审查、面试审查成本是非常高的,这其中不仅是经济成本,更多地是对高校硕士生导师人力资源的消耗。最为关键的是,如此庞大的考生数量,如何做到统一标准、尺度,即使没有前面所说的拉关系、走后门问题,从正常情况来看,如果标准不统一,很多时候只能看运气了,看审核、面试当天,导师的心情如何。这其中又会存在多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我们总是批判唯分数论,但事实证明这二十年来倡导的“素质教育”不仅没有解决唯分数论问题,更带来了在德智体美劳全领域的家庭实力竞争。从奥数竞赛到专利发明,从作文发表到艺术特长、体育特长,原本天赋+努力的竞争被家庭资源条件竞争所淡化。此前就有报道:2015年,刘建国之子刘某阳凭借发明“便携式雾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和检测装置”(又称“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获得多个省级、国家级奖项,并因此被合肥重点高中一六八中学录取。但该发明在名称、工作原理、外观方面,均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的一项科研成果高度一致。当时,刘建国任该所副所长,也是该科研成果所属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我们承认唯分数论是有问题的,但如果没有解决好核心制度与配套规则的供给,就去随便调整长期适用的制度,那很有可能得不偿失。前几年,甚至还有人建议将高考改为“推荐上大学”。四十多年前的特殊历史时期,推荐上大学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无需多言。十几年前,我们短暂恢复了一部分“校长推荐上大学”,北大2009年宣布2010年自主招生将启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通过建立诚信推荐档案,确保高中校长为北大推荐优秀生源。随后,清华、上海大学等自主招生的高校也纷纷效仿。


大家担心的是:什么样的中学校长才能担此重任。校长推荐制是否公平,关键在于校长的人品与识别力。全国中学多如牛毛,高校如何来海选中学校长是必须要面对的第一道难题,如果选择重点高中的校长,对普通高中来说就不公平。因为,重点高中的校长并不意味着人品好、水平高,并不等于是一个好伯乐。这其中更可能涉及权钱交易的问题,毕竟越是上名校的机会,对大家的吸引力越大!


因此,目前研究生招录和培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应该通过完善考试机制和培养机制来解决。比如现在学生知识学习多,但实践运用少;英语成绩好,但涉外交流差;死记硬背强,但理论分析推演差;这些问题的症结不是申请考核制能解决的,可以通过增加分析题、案例题、文章写作、外教英语面试等环节来以考促学。还可以畅通调剂渠道,推动院校之间互认考研成绩,形成考研上岸梯级流动机制,减少考研报名“从一而终”的弊端,降低分数线边际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只要考核的指挥棒变化了,大家的学习重心自然就发生变化;只要考核选拔机制的侧重点变化了,综合素质好的人才自然就显现了。


这里再需要明确一点:什么是综合素质好的人才,能说会道是不是就是综合素质好?在仅有的、短暂的考试、面试中都很难准确发现各方面人才。口笨拙舌、英语口语不好是不是就不适合读研?我们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因此,现有的考试、扩招机制能够一次性让更多人进入高等教育,将人才选拔的真正机制交给未来的用人单位和社会,我认为是比较合适且成本较低的,避免了“误杀”风险。


本文责编 ✎ HNO3

本期编辑 ✎ HNO3




推荐阅读


考研390为什么还可能没学上?

第二轮法学一流学科建设院校会有变化吗?

考博难吗?37所院校法学博士招生分析

2022年18所高校考研真题深度分析

距离上岸法大,你还差这一篇经验贴

考研出分在即:怎样打赢调剂这场“信息战”?

考研调剂的黄金十二时辰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1:qmfmggwx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Fuermodi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